第七十九章幹糧

字數:3935   加入書籤

A+A-


    “你們這是往家帶的什麽好東西。”依依隨口問了句。

    “急著回去,哪顧的上帶什麽,這就是路上的吃食。”

    發芽的土豆、爛了的紅薯都是不能入口的。看來他們走的急,董家也沒時間給他們備幹糧。

    依依皺了皺眉:“我這裏還少了些土豆番薯,差的又不多,找起來還有點麻煩。要是你們手裏再有個幾十筐就好了,”

    “我們這剩的都是壞了的,也就湊合著路上烤來吃,可不能給您。”

    “要有這麽些給我挑著用也就勉強夠了,還請大家讓給我,銀子可是沒有的。”

    眾人俱都臉紅了“真不是錢的事,林大人要就給您留下吧。”

    話說都到這份上了,大家就不再囉嗦了,都痛快的將各自車上的東西搬了下來。

    依依回頭問過周大嫂,饅頭包子已經都蒸好了,各有幾屜。依依往她手裏塞了塊銀子,交代了兩句,她就坐依依的馬車走了。

    依依就請老夫婦倆再做筆生意,把這些都賣給自己,兩老自然求之不得。

    “現在大家的吃食都給了我,就把這些饅頭、包子帶著路上墊墊肚子吧。明天攤上也不賣這些了,大家就幫著吃了吧。諸位是董世伯的親友,就不要和我見外了。”

    不等大家再開口推辭,依依就笑:“就我們幾個得吃餿咯!”

    “哎!林大人一番好意,那我們就帶著。”眾人中有醒過神的,看了看李文魁,就出言應下了。

    林昭獻看依依費勁巴拉的把包子送了出去,就叫了青竹過來囑咐趕緊去切一大包鹵肉,買幾百個燒餅,要快!青竹領命帶著馬車飛快的去了。他又和依依說了,讓她把大家留到青竹回來。

    不多時周大嫂就回來了,依依就和大家說周大嫂帶來了自家做的糖食,一人一斤飴糖、一斤鬆子糖是給家裏孩子們的零嘴;蜜金桔通氣、桃酥入口即化每人也各一斤是給家裏老人的。

    這些糖食是大家過年都未必舍得買的,大老遠的出個門,有這些東西帶回去就像樣多了,京城的點心滋味哪是小小縣城能比的。

    等青竹帶回了一條街的燒餅和十幾斤鹵肉時,大家就不再客氣推辭,都樂嗬嗬的接了東西,李文魁還將自己分得的四斤糖食托了堂哥帶回家。

    隨後李文魁帶了兩個和他上下年紀的後生過來,大概是答應鄉親們的事都辦妥了,李文魁此時整個人都透著輕快。他介紹高壯實誠的是王遠誌,車趕的很好;清瘦愛笑的是李文錦,善長和人打交道,是自己的堂弟。

    依依看兩人都是上午聲援過李文魁,同意扣那半成損耗的,心裏就有了點數。

    他又說:“我也不知林大人這次是要去什麽地方,隻是您剛回大洵,想來人手不足。這兩位都是忠義之人,家中兄弟又多,不指著他們做地裏的活。林大人若是不嫌棄,他們願陪您出這趟門,大忙幫不上,跑個腿駕個車的還是可以。”

    依依看看兩人,二人都笑著點點頭,看著是真心願意的。

    “幾位有心了,我需得和三叔商議一下。”今天三叔在場,依依得先問過他的意思。

    “那是自然。”三人都應聲和依依去了林昭獻處。

    林昭獻聽了大家的話後問幾人:“不知亳州和臨近哪個州縣的口音相象?”

    “我們鄉下人出門少,遠地方的說不清楚。隻是我娘是宋州江源縣黃泥崗人,平日說話的口音和我們是差不多的。”李文魁沒有插話,李文錦不笑不開口,和和緩緩的就把話回了。看來真是個合適跟人打交道的。

    依依和三叔相視一笑,林昭獻就對二人說:“那就有勞二位了。”

    三人聞言都喜氣洋洋的稱:“林大人客氣了。若非小林大人幫著大夥,我們所有人都得滯留京城。些許小事,不值得客氣。”

    這一來大家得了信,就說幾家的農活要有忙不過來的,大家都會搭把手。

    “那我們那份燒餅鹵肉,大家夥也幫著吃了吧!”李文錦故意吸了下鼻子。

    “快走快走!免得他還惦記這包肉。”大家夥笑笑鬧鬧的告辭了林家叔侄,李文魁三人送出了城門。

    董大人等到酉時一刻才得空回了西市,和肖大人結伴來的,正逢林家叔侄在談論攤檔裏的布局。

    依依打算放置六張的小桌,比普通飯桌略低,配四條略寬的長條凳。臨街右半麵檔口和右手邊整麵連通打個七字形的三層貨架,都上清漆做成原木色。檔口四角立柱重新刷上紅漆,有個一兩天的也就行了。

    這個小攤檔主要是突出貨品的擺放,收拾的幹淨,看著亮堂就行了。因為整體布局簡單,木材用料方麵就需講究些。

    “賢侄,這個交給我,後天一早就給你弄妥。”

    “世伯,您這麽忙,怎麽好麻煩您呢?”依依有些意外董大人會攬這個活。

    “老董可是有一手好木工手藝,最喜歡的就是調派成群的工匠,再有人求著他點撥就更妙了。他和工部司趙郎中又是莫逆之交,還有我這個做白工的幫手。你隻管把這事交給他,他就喜歡幹這個。”肖大人三兩句將他的底都掀了。

    “老肖,你說我在賢侄這裏想做個人情怎麽就這麽難呢?”董大人就差去捂他的嘴了。

    依依就笑吟吟的趕緊答應了,明天她要去吏部,有個內行把關,再好不過。關係都是互相麻煩出來的,一味拒絕別人的幫忙是交不到朋友的。

    接下來就畫了圖紙,把尺寸也給標注了,才算完事。銀兩方麵董大人估算了一下,十一兩四錢。按依依的材料要求,是個很實在的價格了。

    “我出手都是會收錢的,要不以後就攬不到活了。”董大人報過價,就說笑了一句。

    “想攬以後的活,我看您得再提點價。”

    依依又把請李文魁三人給自家幫忙的事和董大人說了,這件事她主動說才無損兩家的交情。

    “世伯知道侄女剛回大洵,平日出門還是三叔的書童幫著跑腿,實在是不便。他們幾位是和世伯相熟的,我請他們幫忙也放心。”

    “我還正說李家的小子離了我那獨自在京不放心呢,能在你林家落腳是再好不過了。我心裏踏實,對鄉親們也有個交代。說實話看他們在我家那會兒一直不太自在,我看你那有點活給他們幹,他們就踏實了。”

    “世伯果然目光如炬,林家當下就是活兒多。”

    這裏還說著話呢,林昭獻的兩名隨從就找了來:“爺您在這兒呢,家裏來客了,等著您和大小姐回府呢。”

    “是誰過府來了。”林昭獻這些天算得是深居簡出了,難得出來這一趟還要被催著回府,就想問問是誰鬧的。

    兩名隨從見四下人多就上前小聲回了話,依依近日的聽力靈敏了很多,隻離著幾步遠自然是聽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