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單曲發布(求推薦)
字數:5268 加入書籤
接來幾天,塞文幾乎每天都去拜訪雪梨·桑德伯格,兩人交談的話題很廣,並不僅僅局限於facebook的未來發展,有時塞文還會和雪梨談談“人生哲學”,兩人的關係倒是突飛猛進。
在這幾天中,emi也開始了宣傳塞文單曲《five hundred miles》,塞文的那些歌迷們聽到這個消息時,喜出望外,表示總算是等到了塞文的新歌。
6月30日。
《five hundred miles》全球發布,上線還沒有一分鍾,便賣出去了一百多萬張(全球)。
因為許多歌迷都等在電腦前,待單曲上線後,便馬上點擊了訂購;實體專輯在美國和英國的銷售成績也非常好。
當天,美國銷量便達到十二萬張;英國則達到了三十多萬張。
尤其是teg裏麵的粉絲,基本上都去買了塞文的專輯。
這段時間塞文在美國,也沒在teg或facebook上麵發過消息,這可就苦了teg裏麵的粉絲,隻得通過塞文的一些緋聞或者新聞上時不時報道塞文新書《狼廳》的成績,才有塞文的消息。
現在塞文新歌發布了,她們當然是立即趕去支持,因此這張單曲的英國銷量才會比美國銷量多出二十來萬張。
“終於又聽到了伯爵大人酥酥的聲音了。”
“聽說這首歌是伯爵大人翻唱的?”
“翻唱的又怎樣,比原唱不知道好聽了多少倍!”
“......”
“聽完這首歌後,我好想將伯爵大人抱在懷裏啊,感覺他一個人在美國肯定特別不容易。”
“我也有這種感覺,嗚~”
“.....”
teg裏,塞文的粉絲在裏麵討論著這首新歌,雖然這首歌是塞文翻唱的,但她們一致認為,這首歌塞文就是原唱,因為最初始的那個版本,即hedy west唱的那個版本根本沒有塞文唱的好聽!
而後,討論討論著,她們便又從歌討論到塞文身上,因為聽完這首歌之後,她們的母愛瞬間泛濫了,比較感性的人,甚至當場落淚。
這邊teg裏的粉絲討論得熱火朝天,在奧爾索普莊園中,斯賓塞伯爵和凱瑟琳兩人也在聽著塞文的這首歌。
“親愛的,兒子應該想我們了。”
凱瑟琳聽完後有些傷感的對斯賓塞伯爵道。
“你怎麽知道?”斯賓塞伯爵有些疑惑得對凱瑟琳道,他對音樂是一竅不通,隻覺得這首歌有點而已,完全聽不出這首歌內在的意義。
凱瑟琳與斯賓塞伯爵生活了這麽久,也知道斯賓塞伯爵是個音癡,剛剛凱瑟琳是聽完《five hundred miles》有感而發,現在聽到斯賓塞伯爵這個話,知道自己是在對牛彈琴了。
因此,凱瑟琳白了一眼斯賓塞伯爵,不和他浪費口水,然後取過電話,忍不住給塞文打了過去。
.......
英國這邊,《five hundred miles》的銷量持續上漲,但經過兩三天時間的發酵,《five hundred miles》的美國銷量卻一舉突破了一百萬張,反超了英國。
因為這首歌的歌詞唱的便是美國故事,極易引起美國人的共鳴。
“這五百裏路,是人生艱辛路。古今中外,背井離鄉討生活的人們,有的富足,也有的窮困;但無論是富足還是窮苦,心中的鄉愁卻永遠難以磨滅。離家五百裏,伴人生酸楚;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這是美國知名樂評人邁克爾·麥卡錫對《five hundred miles》的樂評,引起了無數美國中下層階級人的共鳴。
“《five hundred miles》這首民謠旋律優美,自然清新,又富有哲理。歌詞講述一個離開家鄉,或許是為了夢想奮鬥,卻窮困潦倒的故事。
歌詞中的“你”或許是愛人,或許是親人,總之是主人公戀戀不舍的人,那家鄉的人;歌詞中又有想上帝的傾訴:
上帝啊,我離家怎麽遠了!上帝啊,我一文不名,怎麽能這個樣子回到我所思念的家鄉呢?”——《紐約時報》
“《five hundred miles》稱的得上是民謠中百聽不厭的佳作,而英國流行小天王塞文·斯賓塞再次為這首歌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重複的旋律,表達了一個在外漂泊的遊子向親人訴說著不舍與留戀之情。結尾複唱,表明雖然生活不盡如人意,可還是要踏上遠行的列車,為了夢想打拚。”——《hsd郵報》
“.......”
美國的各大報紙對這首歌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詳細地賞析了《five hundred miles》,為每一句歌詞賦予了新的含義。
......
“沒想到美國的媒體對我這麽友好。”
希爾頓酒店中,塞文看著報紙上對他以及《five hundred miles》這首歌的評價,不由有些感慨,因為在英國,有相當一部分報紙是在詆毀他,可不會像美國這般,對他全是讚賞之詞。
不過這也正常,因為他是英國人嘛,自家人之間通常不會怎麽客氣,因此該罵也就罵了,絲毫不顧及塞文的麵子。
“嘟~嘟~”
塞文感慨完沒多久,他的手機鈴聲便響起了,不由放下手中的報紙,接起電話道:
“hello,史蒂夫先生,有什麽事嗎?”
“塞文少爺,《紐約時報》想對你做一個專訪。”史蒂夫·納德對塞文道。
塞文並沒有經紀人,所以一般報社或者說電視台打電話都是打到emi公司,因為塞文的歌基本上都是通過emi公司發布的。
“專訪?”
塞文有些意外,他自《達芬奇密碼》出名後,還沒有接到過專訪的消息。
“嗯,您看,需不需要拒絕?”史蒂夫·納德有些摸不準塞文的想法,畢竟看塞文這樣子,也不像是混娛樂圈的人,因為塞文基本上很少接受采訪或者上電視。
塞文斟酌了下,然後隔著電話對史蒂夫·納德道:“可以。”
“那好,我這就通知他們。”
“嗯,告訴他們盡快吧,我估計我在美國待不了幾天了。”
塞文在美國這邊的事情也快到了尾聲階段,經過這段時間每天與雪梨相處,雪梨幾乎快要答應塞文前去英國,加入facebook。
而馬丁·艾伯哈德雖然沒有同意要去英國,但塞文卻通過雪梨和馬克·塔彭寧接觸過,馬克·塔彭寧對於塞文所提的特斯拉項目非常有興趣,答應願意和塞文去英國。
因此,總的來說,塞文這一趟來美國,結局算是比較圓滿的了,他也沒必要再在美國長時間待下去。
聽到塞文這話,史蒂夫·納德便知道塞文多半是要回英國了,於是回道:“好的,塞文少爺,我讓他們盡快安排出日程。”
“嗯。”
ps:兄弟們,給大家念一首詩: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
我是個學文學的人,餘光中老先生也曾是我學習過的人,這首詩讓我記住了他,同時,我也希望讓更多還不知道和了解的人知道這位老先生,因為這樣一位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留下濃墨一筆的人值得大家銘記,謝謝大家,還望不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