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

字數:4077   加入書籤

A+A-




    “諸位這些日子辛苦了,這下我們總算是可以給陛下交差了,也不能白白辜負陛下頂住禦史言官的壓力給我們官身啊。”

    宋應星高興地說道。

    湯若望也同樣欣喜得很:“有此神器在,大明不愁不一統天下!宋公,您看,我們是不是應該一起立即把這槍帶到宮裏去見陛下,這可比那位高總督給陛下送美人強。”

    “正如湯公所言,我們一同去!”

    宋應星說著就命人忙把這把燧發槍拿紅綢布包好。

    不過這時候,孫和鼎走了過來:“且慢,兩位世叔何必急於這一時。”

    “怎麽,難道賢侄對此還有異議?”

    宋應星比孫和鼎年長,又和其父孫元化是同朝為官過,因而便稱孫和鼎為賢侄。

    “孫同僚乃火藥局的,這次燧發槍的製造,你就沒必要搶功吧”,湯若望比較直率,直接以為孫和鼎是也要參與進來。

    孫和鼎不由得笑了起來:“湯叔何必如此說,小輩的意思是,且用我新做的彈藥試試,確定這把火槍射程後再上呈陛下也不遲。”

    說著,孫和鼎就將一包紙裝彈拿了出來:“這把燧發槍可讓小輩一試?”

    “無妨”,宋應星回後,不由得問道:“你這彈藥什麽怎麽做的,對燧發槍發射有何益處?”

    “用鹿皮包裹的顆粒火藥,每五顆裝入一紙袋中,性能是否更好,試試便知!”

    孫和鼎說著就親自取下一紙殼彈,然後咬掉一端,從前麵鏜口倒入彈藥後,就開始準備瞄準。

    啪!

    孫和鼎扳機一扣動,擊錘擊打在火簾門上,火花瞬間引燃藥窩裏的火藥,頃刻間槍口出現一團白色煙霧。

    緊接著,孫和鼎又試射了幾次。

    “報告,精準射程一百步,最大射程兩百步!”

    負責勘查射擊結果的工匠跑了回來,向宋應星和湯若望兩人稟告道。

    宋應星和湯若望都傻了眼,瞠目結舌地看著眼前的鹿皮包的彈藥和紙殼彈。

    “這樣就可以加大射程?”

    宋應星忙又讓孫和鼎多試幾槍。

    依舊是這樣。

    “果然如陛下所說,鹿皮包裹的彈藥明顯潤滑許多,射擊速度更快!”孫和鼎笑道。

    宋應星幹脆直接大笑起來:“我大明振興有望!有望啊!”

    “這,這不僅僅是射程遠了,關鍵是操作更快了,速度不遜色於嫻熟的弓箭手從拉弓到瞄準射擊。”

    湯若望驚愕地說道。

    ……

    啪!

    乾清宮外殿的一普通瓷器倒在了地上。

    朱由檢吹了吹槍口的白煙,摸了摸細長的槍身,拔出刺刀來,就果斷地朝一把椅子劈了下去。

    厚達十公分的椅子被刺刀嵌進去六公分。

    “不錯,堅固且鋒利,射程也很好,此槍就命名為‘崇禎十四式火槍’,立即投入生產,與之口徑配備的彈藥也要立即生產!由大元帥府總裝備處負責采購第一批火槍,工部大明軍械所承辦,款項找大明中央銀行的楊名深。”

    朱由檢給這把大明第一把製式燧發槍改名成火槍,為的是保密,不透露這把火槍的特點,同時也沒通過名字表明他的使用軍種,而以年號代之,無疑至少為以後改進的燧發槍相區別。

    對於目前這把燧發槍,朱由檢是很滿意的,精準射程能達到一百步,射擊速度能連發五次以上,準確度大大提高,這已經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燧發槍。

    因而,朱由檢想也沒想便要讓大元帥府立即采購,到時候直接下發到部隊,立即展開訓練,並確立新的戰術。

    而對於宋應星、湯若望、孫和鼎等對於崇禎十四式火槍製造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工匠們,朱由檢自然是不吝賞賜。直接許諾定單利潤之二成分給參與者作為年度獎金,同時宋應星、湯若望、孫和鼎等賜予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檢討,加入大明工程院,成為大明第一批工程院院士。

    宋應星和湯若望還加了個大明科學院院士。

    同時,由軍械所鋼鐵冶煉局和火銃局、火藥局聯合成立第一車間,組織精幹力量,全力生產第一批崇禎十四式火槍。

    每多生產一把崇禎十四式火槍,每個參與的工匠就多一分獎勵,因而工匠生產的積極性很高,幾乎以最大的幹勁完成工作。

    總裝備處則派出專人進行監督,以此確保不以次充好。

    火炮局這邊則依舊在進行研製新的火炮也加設測距儀與照門,孫和鬥看見自己兄長已經得了翰林官,自然是羨慕嫉妒恨,恨不得立即就製造出崇禎帝朱由檢要求的火炮出來。

    對於測距儀和照門,因為葡兵火炮就有,朱由檢也提供了些建議,倒也製造得出來,但就是炮管一直為難著孫和鬥。

    銅製炮管容易變形造成堵塞,而鐵製炮管又容易炸膛,孫和鬥現在不得不拉著宋應星想辦法試驗出更適合製造炮管的一種合金鋼。

    但朱由檢又下了旨意,尋找適合做炮管的合金鋼可以,但不能成本太高,譬如那種金銀類貴重金屬組成合金材料肯定是不行的。

    倒是孫和京依舊不急不躁,沒事就傳來王恭廠又有爆炸聲,誰也不知道孫和京到底在玩什麽。

    宋應星主動向朱由檢提出了大明軍械所人手不足的問題,從基層學徒到專業的研究者,都還是很少,任何技術改進是需要很多人全身心投入,他一個人每日要負責鋼鐵冶煉局的管理和參與崇禎十四式燧發槍的生產和鋼鐵冶煉鍛造技術改進,如今是忙得昏天黑地。

    朱由檢聽從了宋應星的建議開始預備成立大明製造學堂,以此培養裝備製造方麵的人才,並招募少年進入學堂進行初造然後進入軍械所工作,從學徒幹起,逐步參與研發。

    而與此同時,則是準備改組第一車間為大明第一兵工廠,由兵工廠直接對外招募勞工。

    這種勞工則是參與無技術含量的運輸與後勤服務以及組裝保養等工作。

    這樣的話,是把研究與生產開始區分開,學堂負責技術人才培養,兵工廠則直接負責培養熟練的基層工人。

    同時,也靠此增加大明對流民的利用率,減少無業流民對社會造成的不穩定影響。

    但為鼓勵百姓送自己的孩子不走科舉走製造學堂,朱由檢表示學堂與國子監同級。

    學堂畢業者參加專業性考試,成績優異者也會授予秀才舉人乃至進士出身,同樣可以入朝為官。

    而且在學堂讀書,可享受學費全免,甚至優異者會有補貼,還管兩頓飯,但必須是寄宿製,每隔十日放兩天假。(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