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
字數:3430 加入書籤
對於侵略者,沒有任何感恩的必要,至於被殖民才會獲得新生的謬論自不必多言,被強暴後還說強暴的好的觀點隻能說明觀點很畸形。
無論是之前的兩宋還是現在的大明,在這個時代都是蛻變進入新的生產方式的混亂時代。
宋是因為元蒙這個落後的政權取代了他,而且元比清還糟糕,硬是還把人也三六九等起來,連步入小農經濟巔峰時代的積極性都沒那麽高。
使得朱元璋這樣一個農民娃有了能重建小農經濟政治秩序的機會,農民建立的王朝最初自然還是一個維護小農經濟社會穩定為主要目的的王朝,但農民的兒子就不再是農民,他們的繼承者會無可奈何地看著這個帝國下的漢人用他們的智慧再次把新的生產方式簇生出來。
而作為帝國的統治者要麽順應時代的發展修正政體,要麽就被新生力量推翻。
但最不應該的方式是被外來勢力幹擾,在他破繭成蝶的前夜被阻遏或在被強行變成一隻受傷的蝶。
更糟糕的是,這股外來勢力還是更落後的文明,那麽在這股勢力被同化之前,必然使數百年的發展毀於一旦。
朱由檢知道,如今的大明與滿清之爭其實就是南北集團之爭,再進一步說,就是守舊的小農經濟維護者提倡者與希冀改變的新生力量之間的鬥爭。
多爾袞等滿清軍事貴族最大的見識也不過是一統天下建一個屬於他們的盛世王朝,吳三桂等投靠滿清軍事貴族的漢族大官僚大地主們無非是想繼續做他們的大地主,並為新王朝的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
而朱由檢所依靠的江南財閥和底層士紳以及庶民所想的則是能繼續安安穩穩的做生意,平平靜靜地做學問,老老實實地種地謀生。
他們自然也沒有要讓華夏進入工業文明的覺悟和見識,朱由檢也沒有要求他們在這個時代的人有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識,那樣畢竟也太難了些。
但他們至少都希望現有的和平狀態不被打破,不希望成為新王朝建立時的犧牲者,畢竟在未來,即便滿清真的成了一統天下的清王朝,他們這樣的人很難分到足夠的利益,而他們現在所掌握的利益反而會被新的大地主大官僚所剝奪。
他們隻是在自救,而不是在求變。
混亂的時代總要歸於穩定,舊的平衡被打破總要建立新的平衡,重建也好,自救也好,總有一方要被淘汰。
朱由檢現在和他背後的南方集團要做的就是自救,但作為後世者的他希望通過自救的目的讓自己身後的南方集團能為自救而改變,外界的壓力不應該成為一個集團墮落的緣由,而是使更新的速度加快。
朱由檢前世作為一個受某主體思想教育而根深蒂固的學子,自然最基本的習慣就是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步,正所謂摸著石頭過河,他現在做的便是務實地讓自己背後的南方集團能最終戰勝整個北方集團。
以務實的觀點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帝國統治的民心支持率,還是民族意識方麵,自己所代表的南方集團都是可以戰勝北方集團的,隻不過是南方集團的官僚體係因為數百年積累而有些臃腫腐化不及北方集團新政權充滿生機而已。
但也至少可以和北方集團打個平局,再出現一個南宋王朝就是。
隻要出現一個南宋一樣的南明,大明依舊還有機會在南方發生蛻變。
曆史上的南宋是因為在金之後又遇到了個元,其命運不可謂不悲催,而今如果大明再以南明之方式存續百年的話,朱由檢就不相信還會出現繼清王朝之後的又一個遊牧政權。
即便出現,為漢人政權再爭百年契機也是很劃算的,若曆史再讓清代明,他那時已經作古,自然也沒有辦法。
但至少隻要朱由檢還活著,就不會讓大明停止一日的改變。
朱由檢一拉韁繩,麾下的戰馬停在了近衛軍第二軍的校場上。
眼下正是風雲變幻之時,他作為帝王雖無暇去前線運籌帷幄,但在後方自然也不能一直待在深宮,他作為皇帝也要開始練習弓馬,操練火器,既是強健身體也是為將來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做準備。
近衛軍第二軍校場乃原南京京營校場,麵積自然不小,如今朱由檢不是待在乾清宮便是待在這裏,與近衛軍的軍官近距離接觸。
大明的近衛軍第一二三軍是以庶民與士子組成的軍事集團,符合朱由檢由知識分子領導由底層民眾為主要力量的觀念,以近衛寓意天子親軍,以此糾正好男不當兵的錯誤觀念,增強軍人榮譽感,漢兵之強大是因為從兵者必為良家子,而如今清軍強,也因滿清八旗的軍官和主要騎兵大都為貴族,朱由檢讓大量士子充實軍隊的深意便在於此。
盡管因照顧北方士子南遷可能時間上有所不夠的緣故,崇禎十八年的恩科一再推遲了日期,但到現在,會試還是已宣告結束。
朱由檢為鼓勵天下士子投筆從戎,之前已發布諭旨,從軍之士子仍舊可以參加恩科會試。
因而,除近衛軍第一兵團因作戰與部分士子已經不以功名外念外,近衛軍中還是有不少士子參加了會試,特別是現駐於南京京畿的近衛軍第二軍。
崇禎帝朱由檢甚至還親自給近衛軍第二軍的應試舉子舉行了壯行宴,以此表示自己對他們的重視。
新任的禮部左侍郎黃道周自然也知道朱由檢的深意,知道在恩科會試中不得輕易罷黜近衛軍體係的士子,隻能一切從嚴,不然一旦有錯判之卷且出自近衛軍的士子之手,沒人不相信陛下不會借此重懲主考官員。
朱由檢剛從校場回來,便從禮部左侍郎黃道周手裏得到了會試錄取名單,赫然看見夏完淳的名字排在第七,不由得笑道:“此子不過十五,在此之前,也是舉人?”
“回稟陛下,夏完淳乃原吏部主事夏允彝之子,傳言五歲知經文,七歲知詩文,師從陳子龍,九歲進學,且是案首,十一周歲時便已高中鄉試解元!乃天下少有之神童,衝齡高中,當然我朝自定鼎以來,如此聰穎者倒也不少,如蜀人楊公,楚人張公……”
朱由檢見黃道周害怕自己懷疑他主持科考舞弊而拚命辯解,便打斷了他:“不必再說了,黃侍郎,朕問你,大明多久沒有出現連中三元之才子了?”
“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微臣這就去改了名次,重新發榜!”黃道周忙從朱由檢手裏接過名冊跑出了乾清宮。(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