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請客

字數:5660   加入書籤

A+A-


    第五十章請客

    一行八人,打了兩輛車來到了全聚德。創始人是楊全仁。他初到北京時在前門外肉市街做生雞鴨買賣。楊全仁對販鴨之道揣摩得精細明白,生意越做越紅火。他平日省吃儉用,積攢的錢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多。楊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擺攤售賣雞鴨,都要經過一間名叫“德聚全”的幹果鋪。這間鋪子招牌雖然醒目,但生意卻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瀕臨倒閉。精明的揚全仁抓住這個機會,拿出他多年的積蓄,買下了“德聚全”的店鋪。改全聚德,是中國一家以烤鴨為特色的連鎖餐飲企業,亦是中國馳名商標之一,中華著名老字號。全聚德在北京有多家店,楊翔他們來到了最近的清華園店。

    “歡迎光臨。”大門口的迎賓小姐鞠躬迎客。

    八人來到了一個大圓桌子,服務小姐小姐小姐小姐小姐彬彬有禮地道:“幾位想要幾隻鴨?”

    “四隻。有什麽講究嗎?”

    “首先是吃烤鴨的季節。真正吃烤鴨,講究的是春、秋、冬三季。冬、春二季,鴨肉比較肥嫩,而秋季天高氣爽,無論溫度、濕度都最適宜於製作烤鴨。秋天的鴨子也比較肥壯,有所謂“秋高鴨肥,籠中雞胖”的諺語為證。夏天空氣濕度大,人們本就不喜油膩,鴨坯上也常會濕漉漉的,這樣烤出來,鴨皮不鬆脆,發艮。其次是烤鴨的片法。烤鴨製作技巧一半在烤,一半在片。在全聚德,一般是人等鴨子,客人入座後,如果需要烤鴨,服務員馬上通知鴨班,鴨班開始烤鴨,等五十分鍾後,客人就可吃到熱噴噴的烤鴨了。烤鴨現片現吃,吃到嘴裏,皮是酥的,肉是嫩的,最為鮮美。片鴨的方法有三種,一種是杏仁片,這是最傳統的片法,片好的鴨肉如杏仁;另一種片法如柳葉條,還有一種是皮肉分吃,鴨皮又酥又脆又香,鴨肉薄而不碎,裹在荷葉餅中食之,酥香鮮嫩。

    吃鴨肉有三種佐料兒。一種為甜麵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卜條等;一種是蒜泥加醬油,也可配蘿卜條等。蒜泥可以解油膩,烤鴨蘸著蒜泥吃,在鮮香之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不少顧客特別偏愛這種佐料兒;第三種是白糖,這種吃法適合女士和兒童。

    最後是主食,在全聚德,主食有兩種。主要是荷葉餅,還有空心芝麻燒餅,將片好的鴨子蘸上甜麵醬,卷荷葉餅吃是最傳統的吃法。全聚德的荷葉餅餅麵沒有糊點和生白點,用手拿起來,對著光線照一下,餅薄厚均勻,放在盤中,可以清楚看見盤子上的“全聚德”標識。餅不破裂,勁道有咬勁兒。空心芝麻燒餅可以“中餐西吃”,在燒餅上一層鴨肉,夾上兩片隨熱菜吃的青菜,一起夾好,用手抓起來吃。”

    “那不就是中式鴨肉漢堡包嗎?”江明月道。

    “也可以這麽說。”服務小退步微笑道。

    “再把炸胗肝、鴨絲烹掐菜、鴨油蛋羹、芥菜鴨掌、鹵水鴨胗、鹽水鴨肝、荷葉餅,還有空心芝麻燒餅,各上一份。八瓶冰啤,再來幾瓶果汁飲料。”楊翔指著菜單道。

    “好,請稍等。”服務小姐小姐小姐小姐小姐寫好單優雅地走了。

    等菜之際,眾人聊開了。聊著聊著聊到了全聚德。向天歌道:“不知你們進來時發現全聚德的“德”字少了一橫?”

    “是嗎?倒是沒有注間意,這有什麽講究不成?”石玉晴問。

    見自已的話果然引起了女生的注意,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他平日裏就是喜歡一些國學,全取德作為中國傳統文之一,況且又那麽有名,被記下了,沒想到在此處用著了。向天歌於是緩緩地道:“全聚德創始人是楊全仁。他初到北京時在前門外肉市街做生雞鴨買賣。楊全仁對販鴨之道揣摩得精細明白,生意越做越紅火。他平日省吃儉用,積攢的錢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多。楊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擺攤售賣雞鴨,都要經過一間名叫‘德聚全’的幹果鋪。這間鋪子招牌雖然醒目,但生意卻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生意一蹶不振,瀕臨倒閉。精明的揚全仁抓住這個機會,拿出他多年的積蓄,買下了‘德聚全’的店鋪。有了自己的鋪子,該起個什麽字號呢?楊全仁便請來一位風水先生商議。這位風水先生圍著店鋪轉了兩圈,突然站定,撚著胡子說:‘啊呀,這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啊!您看這店鋪兩邊的兩條小胡同,就像兩根轎杆兒,將來蓋起一座樓房,便如同一頂八抬大轎,前程不可限量!’風水先生眼珠一轉,又說:‘不過,以前這間店鋪甚為倒運,晦氣難除。除非將其‘德聚全’的舊字號倒過來,即稱“全聚德”,方可衝其黴運,踏上坦途。”風水先生一席話,說得楊全仁眉開眼笑。一來“聚德”就是聚攏德行,可以標榜自己做買賣講德行。於是他將店的名號定為‘全聚德’。接著他又請來一位對書法頗有造詣的秀才--錢子龍,書寫了‘全聚德’三個大字,製成金字匾額掛在門楣之上。那字寫得蒼勁有力,渾厚醒目,為小店增色不少。

    在楊全仁的精心經營下,全聚德的生意蒸蒸日上。楊全仁精明能幹,他深知要想生意興隆,就得靠好廚師、好堂頭、好掌櫃。他時常到各類烤鴨鋪子裏去轉悠,探查烤鴨的秘密,尋訪烤鴨的高手。當他得知專為宮廷做禦膳掛爐烤鴨的金華館內有一位姓孫的老師傅,烤鴨技術十分高超,就千方百計與其交朋友,經常一起飲酒下棋,相互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孫老師傅終於被楊全仁說動,在重金禮聘下來到了全聚德。”

    張曉晴見向天歌說的頭頭是道,對他大有好感,眼中流露出傾慕的光彩,自古女人對有才華的男子就一有種特別喜好,她也不例外,於是甜甜地道:“你還沒有說為匾額上的德為什麽少一橫呢。”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楊老板把錢子龍請來,兩人對飲開懷,楊全仁得知錢子龍書法非常好,於是馬上拿出筆墨紙硯,請錢秀才題個字。由於錢秀才多喝了兩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寫了一橫。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楊全仁創業時,一共雇了13個夥計,加上自己一共14個人。為了讓大家安心幹活,同心協力,所以讓錢秀才少寫一橫,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橫一把刀。”有了美女的鼓勵,向天歌更加說的有勁頭了。

    “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是像象形字一樣的字,可以有一橫,也可以沒有橫。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唐宋元明清書法名家的墨跡中得到印證。比如,現立於北京國子監孔廟的清朝康熙皇帝禦書《大學碑》中的“德”字就沒有一橫;又比如生活在與全聚德創立同期的清代畫家鄭板橋本人書寫的“德”字,有的帶一橫,有的不帶一橫。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中國古錢幣方麵來考證“德”字。例如,北宋真宗年間(公元1004年)鑄造的“景德通寶”的“德”字就沒有橫,而明朝宣宗年間(公元1426年)鑄造的“宣德通寶”的“德”字就有橫。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過去“德”字有兩種寫法,可以有橫,也可以沒有橫,兩種寫法都是正確的。全聚德為了保持其牌匾的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橫就順理成章了。”楊翔接過話頭。

    眾人被楊翔深厚的國學知識所驚,歎道:“好深厚的國學知識。”江明月三女更是滿眼星星。

    江明月歎息道:“唉,可惜明花已主,真是‘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妮子的一翻話讓眾人大為感歎,真是敢說啊。

    “天涯何處無芳草,除了楊翔你就不嫁了。”不文靜的文靜開口了。

    “就是,就是,我們三個也是一表人才,並不差,還都是單身,可以考慮考慮。”王本友道。

    工明月看了看他們,搖了搖頭道:“你們?也就強差人意,還是算了吧,你們找曉晴吧。”

    張曉晴見她突然說到了自已,“唉喲”了一聲,嗔道:“明月,你幹嘛說我啊?”

    “誰叫你老是看向天歌,分明是對人家有意思嘛。”江明月不道。

    “我哪有?我讓你亂說。”張曉晴被她說中了心事,紅著臉在江明月身上撈起了癢癢。

    江明月忍不住咯咯咯地笑了起來“唉喲,別撈了,你沒有對人家有意思,對不起,是我看錯了。”

    年青人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時間過的很快。他們點的菜一一上了桌。

    江明月舉起杯,道:“我們來自四麵八方,如今坐在一起,是緣份啊,為了緣份,我幹一杯!”

    “為了緣份幹一杯。”

    “幹!”

    “幹!”

    八人舉杯相碰,發出叮叮南聲響。三五杯下肚,氛更濃了。

    周文彬一家三口吃完飯從裏間出來,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雲卿,你睢,那不是楊翔麽?”

    肖雲卿順著丈夫的手指看去,果然是給自已兒子治病的楊翔,“嗯,還真是他,沒想到在這遇見他。過去打個招呼吧,書偉不是老念到大哥哥嘛。”

    “楊翔,還記得我們嗎?”周文彬上前道。

    “原來是叔叔和阿姨,你們也在這裏吃飯?”楊翔記性好的很,對於周文彬一家人當然記的。

    “大哥哥,還有我呢?”小家夥見沒有說到他,叫了起來。

    “小弟弟,現在肚子不疼了吧?”看著不幹人後的周書偉,楊翔摸了摸他的頭笑道。

    “大哥哥,不疼了,你什麽時候又給我玩魔術啊?”周書偉念念不忘楊翔在億肚子上摸了摸就不疼了。還以為他會玩魔術呢。

    “書偉,大哥哥現在沒空,乖,別打擾大哥哥吃飯。楊翔,到了北京也不給我叔叔阿姨打電話,是不是把我們忘了。”肖雲卿笑道。

    “哪那能呢,今天剛入校報道,幾位同學出來聚一聚。”楊翔道。

    “你如今在北京讀書,是哪所學校?”肖雲卿問。

    “北大醫學院。”

    “北大醫學院啊!肖院長是我的父親,有事可以去找他。”

    當周文彬夫婦離開後,眾人問道:“原來是肖院長的女兒,有了肖院長的照顧,以後的日子好混多了。楊翔你是怎麽識他們的,看不他們的樣子很重視你。”

    “不錯,這對夫妻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那男的身上有一股上位者的氣勢,不是仕途中人,就是商界大腕。”

    “是啊,楊翔快說說,你們是怎麽認識的。”眾人很好奇。

    “其實也沒什麽,不過是在上海碰巧治好了他兒子的病。就這麽認識了,我也沒想到會在這兒遇到。”楊翔被逼的沒法,隻好簡明扼要地說了當時在和平飯店是怎遇到他們,又怎麽治病的。

    “啊!你用針灸治好了他的囊尾炎?這麽說你的醫術很高明了?”江明月驚訝地道。

    “我從小就跟爺爺外公學醫,多少懂一點。談不上高不高明的,這不考醫學院來學習了嗎。”楊翔很謙虛謹慎,並不因為會了點醫術而就覺的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