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千碉之國

字數:2928   加入書籤

A+A-


    藍天白雲,群山疊翠,清風徐來,使人心曠神怡。這份遠離塵世喧囂的寧靜,令楊翔倍感清新。

    文靜的父親出院了,楊翔本想回去的,可文家說什麽也不讓,說什麽一定要去家裏住幾天。文靜的說來到了丹巴那有不看古碉樓的理。楊翔想想也是,這裏曾是東女國,千年來留一手下了數以百計的碉樓。是就隨文家人來到了文靜的家梭坡鄉左比村。

    一路上,不時見一個個碉樓聳立的山間,與土房綠樹相映成輝。丹巴縣轄1個鎮、14個鄉:章穀鎮、格宗鄉、水子鄉、邊爾鄉、梭坡鄉、丹東鄉、巴底鄉、嶽紮鄉、巴旺鄉、太平橋鄉、聶呷鄉、半扇門鄉、中路鄉、東穀鄉、革什紮鄉。“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村落”。“古碉·藏寨·美人穀”。東女國故都”“大渡河畔第一城”、“天然地學博物館”等旅遊形象品牌已成為了丹巴的代名詞。著名的甲居藏寨、墨爾多神山、中路石棺墓群、莫斯卡格薩爾石刻、等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涉獵自然旅遊資源、曆史文化旅遊資源和社會旅遊資源三大類,17個亞種,30個小類。有奇異壯麗的自然景觀,有旖旎瑰麗的民族風情,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曆史文化,是四海嘉賓休閑度假、探險旅遊、回歸大自然的最佳去處。

    海子、溫泉、草甸於一體;墨爾多神山,納山、水、林、崖、洞108聖景於一爐,是休閑度假、探險旅遊。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縣境內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項、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頂29座,中路21座,其餘各鄉散存32座。現存古調最早修建於唐代,最遲為清朝增定大、0餘米,最高達50m,內建樓層十餘層至二十餘層,每層可容納10餘人,每座碉容納百餘至二百餘人。這些古碉的建築形式多種多樣,從形狀上可分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

    文靜丹巴了如指掌,象導遊一樣給楊翔祥細地介紹起來。

    “文靜,回來了。”

    “小靜,放假了。”

    “兒子,看到了文靜姐姐沒有,那可是北京大學,你可要好好地讀快,將來要考北大。”

    文靜是丹巴縣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學生,縣政府一獎勵了8000元.她不僅是她家的驕傲,也是左比村的驕傲,上學那天全村人給她送行,還各自送了禮金。

    在文靜的帶領下,楊翔參觀了村子中保存的比較好的碉樓。古碉以泥土和石塊建造而成,外形美觀,牆體堅實。古碉大多與民居寨樓相依相連,也有單獨築立於平地、山穀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為高狀方柱體: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數達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於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達50到60米。其碉樓形狀各異,層高六至十層,碉基結實,基寬越高越窄,碉體用片石砌成,砌藝精湛。這種碉樓是丹巴獨具特色的建築,在丹巴全縣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河穀兩岸。或三五個一群,或獨立於山頭,碉與碉之間相互呼應,依山成勢;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數十座碉樓連綿起伏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在眾多碉樓群落中,尤以梭坡鄉境內碉樓群最具特點。

    碉樓一般建於沿河穀高山或半坡有耕地和水源的地方,結合地形,利用有限的平台,純用石頭築成平頂。一般分成二層或三層,上層堆放糧食,中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高二三丈,稱為“邛籠“;高的可有十三層,達十餘丈,稱為碉。碉樓由羌族專門的砌石匠修建,原料為亂石,用泥土粘合,不吊線,不繪圖,全憑經驗,信手砌成。其壁麵能達到光滑平整,不留縫隙,其堅固程度則可在川西這個地震多發區聳立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經曆數次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有的已偏倚卻不倒,有的彎曲為弓,自稱成風景。

    碉樓的功能約有4種,即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和家碉。要隘碉往往築於懸崖險道之上,或者橫擋於要衝,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烽火碉築於山頭,傳遞信息;寨碉是為保護村寨或者部落而修建的戰爭工具,一般佇立於村頭;家碉多與樓房相連,平時作為貯藏室,遇有戰事,也可用於戰爭。

    高碉居高臨下,俯視敵人,遠則箭射槍擊,近則滾木擂石,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敵人暴露在原野地之上,自己躲在堅碉之中,以逸待勞,以守待攻,侍機而動。

    碉樓在曆史上確實與戰爭有密切的關係。丹巴地處大渡河穀,氣候溫和、土地肥美、物產豐富,曆史上經曆了多次部落戰爭和冤家械鬥。唐朝反對吐蕃東擴曾經在此發生過戰爭。

    “關於碉樓有這樣的傳說:很久以前,大渡河河穀之中有凶猛的妖魔,專門攝取男童的靈魂,為了保佑孩子成長,誰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築高碉,以禦妖魔。孩子每長一歲,高碉就要加修一層,而且要打煉一坨毛鐵。孩子長到18歲的時候,碉樓修到了十八層,毛鐵也打煉成了鋼刀,此時將鋼刀賜予男孩作成人禮物,鼓勵他勇敢戰鬥,克敵降妖。此風延續下來,逐漸形成了‘千碉之國’。”文靜尾尾道來。

    “應該是古時藏民為了保護村寨不受侵犯,對付部落之間的戰爭才是古雕群形成的真正原因吧。”楊翔笑道。

    二人邊走邊說,不一會兒爬到了寨子後的山坡上。

    “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其實丹巴的碉樓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別,性別是通過木梁的位置來區別,女性碉樓的木梁露在外麵,時間長了會發黑,所以女性碉樓的樓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跡,而男性碉樓的木梁在內部,不外露,所以沒有痕跡。”

    “嗬嗬,想不到這碉樓也有這麽多究。”

    夕陽紅西下,紅霞映天,炊煙嫋嫋,碉樓在綠樹中參差錯落,給人一片寧和安祥。這景色仿佛真的有某種靈氣,帶給啟迪的同時,也令他體會到遠離塵世喧囂和浮華的那份寧靜和安逸。

    這美好的景色被楊翔用手機拍攝下來,並在朋友圈。引來了無數的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