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落井下石

字數:5748   加入書籤

A+A-




    益都城內沸反盈天。

    官民軍商,那有一個是一個,盡都坐不住了。沉穩如林衝,莽撞如李逵,都主動進宮求見。

    前者他與張氏成婚多年,至今也隻有那一個孩兒,待得真如寶貝蛋一樣。後者剛成婚沒兩年,媳婦肚子爭氣,一舉得男,那也是寶貝蛋一個,可都不願意教孩子有半點閃失。

    當初梁山泊諸人,許多都是近幾年局勢安穩後始成的親。孩子盡都處在年幼時候,對於痘瘡這種小兒惡疾,是人人畏如猛虎的。如今聽到竟有此等的好事秒事之後,那裏還按耐得住?

    陸謙穩坐釣魚台,看著城內沸騰起來的議論聲就仿佛長江裏的後浪,確確實實的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無聲的笑了。

    他心裏很是感慨,當初在謠言凶猛時候,陸謙也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挑釁。很想用強硬手段展開反擊。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柔軟”。

    畢竟,就是神仙也管不住人是怎麽想的,至高無上的皇權在謠言麵前也相形見絀,要不然後世的雍老四就不會名聲那麽壞了。

    而如今看來,至少這效果是不差的。

    “詔曰:醫者,通天地人之理,以保身,以保人。今太醫署上下汲汲苦心,始成牛痘,功在千秋,利福百代……”

    當時間進入六月,事情發酵到一定程度時候,這一日的《新聞報》頭版頭條正式刊登出了關乎痘瘡的正式消息。

    “牛痘”二字正式進入了天下人的眼睛。一時間,總領太醫署的安道全身上的神醫光環更加渾厚三分。若是要用一個成語來表示,那是再沒有“萬家生佛”這四個字更合適的了。

    雖說這個‘攻堅戰’的起始是陸皇帝,是他在兩年前提點安道全主意牛痘。而後安道全帶人,經過前後兩年時間的反複驗證,取得了牛痘之可靠性、安全性的大量實例證明。事實會說話,這個東西的的確確就是‘痘瘡’的天然克星。

    “臣實是惶恐。此事多賴陛下,臣有何功勞,卻貪天功為己有……”安道全額頭上都冒出一層冷汗來。這事兒他真的貪‘老天’的功為己有了。錯非知道陸謙斷不會有意挖坑埋了自己,他兩腿都能軟成麵條了有木有。

    實是因陸謙在這件事上,把自己摘得過於幹淨,全部的功勞都推到了安道全身上。

    “安卿不必驚慌,此事朕自有計較。”陸謙安慰著安道全,便道:“你我有兄弟之義,朕就不瞞於你。

    講實,民間百姓對於痘瘡是深惡痛絕,又深是恐懼,如此一頭無比凶殘之病魔為我大齊所降服,那於整個朝廷的威望上都將有一波大幅度提升。朕本人,作為大齊的皇帝,豈能無利?

    這方是大實惠。其已為朕所得也。”

    陸謙沒必要去沾這兒的功勞,他可不是人韓岡,有那孫王傳人的名頭。陸皇帝現今頭上隻蓋著‘百戰名將’與‘仁義’兩個戳,若忽的來沾醫學上的光,反倒有可能弄巧成拙,被人看做是貪臣子功勞為己有,甚至擴大化到他所有的功勳都是搶奪來的,而聲望為之一跌。

    陸皇帝實沒必要冒此風險,“朕實是希望安卿身上的‘神醫’光環能更加明亮,如此日後於朝廷當有大用也。”這天底下的很多事兒,皇帝老子說了許都沒人會聽。可若是有大名望的人說來,那就會被臣民們深以為然。

    尤其是術業有專攻之事。

    而至於這“牛痘”,陸謙用屁股想也能知道後世的評價,中國醫學上的一巨大進步麽,但他真不覺得有甚稀罕的。小小一個牛痘又不能叫中醫跨越式的進入化學時代,還能有個屁的巨大進步。

    他更關心的是朝廷和他個人的聲望,關心的就是此舉能夠凝聚到的人心。

    太醫署上下參與了“牛痘實驗”的醫官們一個個都受了重獎,種痘的工作也將在接下的日子裏於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以此來最大限度的凝聚人心!

    畢竟這可是痘瘡啊。

    從“痘瘡病毒”進入中國的那一日起,任你王公貴族也好,平頭百姓也罷,碰到他全要聽天由命。如果陸謙隻是這個時代的一屁民,那麽當頭上的朝廷忽的發明出“牛痘”這一根本性解決痘瘡威脅的“疫苗”時,那安道全在他眼中便會成為活菩薩,成為神醫中的神醫。

    種牛痘第一批被推廣的地方是益都和濟州。

    一個現在的國都,一個過去的老根據地,意義非同一般,從這兩個地方最先開始無可非議。

    而這個消息被傳播了後,益都城內的百姓們可謂是載歌載舞。尤其是消息傳來說,那第一處接種牛痘的就是承福坊小學堂,第二處接種牛痘的便是女校。那是最後一點的顧慮也沒了。

    隻是如此消息傳到廣南的時候,趙桓卻險些沒一口血噴出三丈去。

    他一路倉惶逃到廣州,顛沛流離,如是驚弓之鳥,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可謂是吃夠了苦頭。偏到廣州的第一日,三阮還自海上向廣州發起了攻勢,趁宋軍一時無備,沿著水道,一路勢如破竹,險些殺到了廣州城下。

    趙桓當即就病倒了。

    等他知道北麵傳來的消息後,心中更氣的不可遏製。“廢物,廢物!”他趙家是多麽重視醫學啊。至今九位皇帝當中,有六位熟悉和愛好醫學,並加以個人實踐行動。宋太祖就曾親自為其弟治病。宋太宗遠在登基之前,在自己的封地也非常留心醫術方藥,並多年苦心收集經營。其後的真宗仁宗等,那是盡通醫術。

    範仲淹一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就足可以證明趙宋皇帝和士大夫階層對於醫學的看重。

    甚至大藝術家還把醫官從武官改為文官,這是實實在在提升了其社會地位。

    如此重視醫術,卻從來無有這等大發現,而陸謙對醫術有甚個重視?隻是憑著一個安道全來,先是‘開膛破肚’,後是‘牛痘’,趙桓心中都要嘔血。

    恰恰這個時候,閩地與粵北又都傳來敗訊。李珙、徐徽言漳州大敗,徐徽言靠著一身出眾的好武藝,在亂軍中殺透重圍,倒是逃了出來。可李珙的武藝相比徐徽言來,就遜色多了。至徐徽言上報之時,兀自沒有聽聞其消息。這多是要沒於陣中了,一同沒有消息的還有閩軍猛將孫昂。

    南宋小朝廷是如折一臂!而閩軍喪失了靈魂人物,也注定要就此沒落。

    李珙與徐徽言,一文一武,配合無間。前者智謀過人,後者武藝超群。就如是有一個聰明的大腦與一身強暴的肌肉,配合來是一加一遠大於二。但現在腦子沒有了,隻剩下徐徽言一人,閩軍就再也不是昔日的閩軍了。

    論徐徽言的武藝強是不強,其人武藝絕倫,可比肩五虎級。然偌大的趙宋,武藝出眾者,何止一徐徽言?他與李珙能成為南宋之支柱,原因更在於二者久在閩地,數年間與摩尼教軍廝殺,威望高深,根基牢固,牢牢把持著閩地兵權。趙桓初來乍到,輕易不敢動之。

    畢竟趙桓在福州實時日見短,且都不及怎麽琢磨李徐這對王牌組合,便無奈的逃奔廣南。

    是以,李珙、徐徽言方始終實權在握,在外人看來是深受南宋朝廷信任。

    閩地惡訊,粵北也是噩耗。且對廣州的威脅更直接!那粵北門戶韶州,丟了。誰能想到藍貴父子會反呢?

    張仲熊明明隻是領兵在外頭轉悠一圈,兩邊就是一個對峙。誰也沒能力把重重大山視作等閑。偏偏一直來對趙宋忠心耿耿的藍貴做了妖。

    可是將何栗給坑慘了。人徑直被叛軍活捉,當做禮物,被藍貴送給了張仲熊。叫後者喜歡的隻見牙不見眼。這捉到的大官也是多了,但能捉到一個狀元,那也是榮譽。

    這消息傳到廣州,一幹重臣盡數吐血,這是完全意想不到之事。本就有病在身的趙桓,又驚又怒又氣,直昏了過去。

    卻不知道人蘭家父子也是被逼無奈,孰叫閩軍不給力,眼看著就要讓方臘軍殺入粵東,他們父子就怕自己再不起事,那別說是趙桓了,就是一根毛兒都摸不到。

    橫豎現今的韶州還是一軍事重地,有著不俗的份量。而方臘軍若是打入了粵東,韶州的重要性便要蕩然無存了。

    廣州官署。

    南宋小朝廷一幹朝堂大臣,領兵重將,悉數聚集一堂。

    眾人按職位高低列坐。現如今皇帝病重,可國勢危急,該當如何處置,領議朝政的宰臣陳過庭必然是要召集文武大臣參政的。時候他兀自要通稟朱皇後。

    陳過庭麵色肅穆到極致,比被趙桓拜為尚書左仆射的時候還要莊重。

    按照趙宋官職,最初時候是設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後又設參知政事,以分宰相職權柄。後神宗朝時元豐改製,撤銷中書門下,恢複唐初三省製度,置三高官官——尚書令、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不過,這三個官位隻是虛設,從不授人。又仿照唐製,用尚書左仆射、右仆射代行尚書省的職權;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代行侍中的職權;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代行中書令的職權,他們是正宰相。這時,參知政事的名稱被取銷,而增設了四名副宰相,即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

    後來大藝術家再次改革,蔡京任宰相,自稱“太師”,總領門下、中書、尚書三省之事,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太宰”、“少宰”,由太宰兼門下侍郎,少宰兼中書侍郎。

    趙桓上位後,便橫豎拿下了他老爹的改製,恢複了他爺爺時候的製度。

    以陳過庭為左仆射,耿南仲為右仆射。但現在耿南仲人且是回了廣州,他與種師道在南安軍吃了大敗仗後,就叫也不停的直奔廣州去了。而後整個人就病了。老種是真病了,耿南仲卻是在羞於見人。

    陳過庭自然知道他這是羞病的,十多倍的軍力沒能打下南安軍,反而吃了回大敗仗,這人都丟死了。可今日的議政,他兀的去使人請了耿南仲。後者也知道輕重緩急,顧不得害臊,人就來了。此刻就坐在陳過庭右手,一副道貌岸然。

    “事態緊急,本官就也長話短說。韶州失守,廣北門戶洞開。北軍已然南下,順始興江而來,怕是隻需旬日,便可抵進廣州。”誰叫北部宋軍的主力都集中於邊線。現在韶州一破,英州空虛,大軍可不就直奔廣州了。

    且他們麵臨的難題還非隻眼下北麵的威脅,還有來自南麵的。

    “再則就是,廣南西路有報,南越李朝發來國書,要以割邕、欽、廉三州為酬,換得李朝出兵北援。據邕州知州報,李朝已在發諸道軍兵集結廣源州、思琅州、蘇州、茂州等地。

    諸位有何見策?”(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