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北上
字數:2734 加入書籤
短短五天時間,林峰除了吃喝拉撒,就是沒命的鍛煉體能,深刻的貫徹一句話,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最初的一百次目標,也變成了早中晚各兩百次,渾身肌肉也像衝了氣般瓷實。
最實在的體現就是,當初林峰兩隻手也掰不過魚俱讚,現在再和魚俱讚掰腕子,雖然還是贏不了,但是現在兩手齊上卻能和魚俱讚打平,誰也奈何不了誰,說林峰兩手才能和人家持平有些好笑,但這也是因為魚俱讚長的太粗壯。
甚至林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體能變化會這麽大快,這肯本就不合常理,但是想想自己能穿梭千年時光,眼前的不合理隻能是小巫見大巫,林峰現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十天之後的自己能不能單手挑戰魚俱讚,五十天之後自己又會多麽的強大?
想不通的事情,林峰都把它歸結到了穿梭時空的原因,尤其是林峰表達了不喜殺戮,魚俱羅特意每天抽出兩個時辰教導林峰箭術,加上體力的進步,林峰的箭術也是一日千裏,每次當自己全神貫注時,都會覺得眼前的目標變大不少。
眼瞅著林峰的變化,一天比一天結實強大,李十七和魚俱羅兄弟倆也架不住了,開始的時候三個人沒少嘲笑林峰,俯臥撐連三十個都堅持不下來,現在竟然是林峰反超了三人,魚俱讚和李十七都私下裏做過,俯臥撐頂天了也隻能做一百五十上下。
期間魚俱羅被薑鳴給找了過去,回來了時候告訴林峰,自己已經成了大將軍,薑鳴給他分了百十號人馬,要他用最快的速度來整訓,魚俱羅直接照貓畫虎的按照林峰每天的科目訓練,一群農民兵是叫苦連天。
再說回林峰身邊最沉默的身影,就是被薑鳴遺棄的那個薑家莊人,他本名叫羅子延,也就是曆史故事裏的羅藝,起初隻是薑家莊的下人,憑借本身的機靈和勤快,最後服侍到了薑鳴家裏,暗地裏偷學不少塞北槍王的本事。
然後就是突厥人來襲,羅藝拿起長槍就跟著薑鳴一起上了戰場,廝殺一天一夜救出不少鄉親,算是為薑家莊立下大功,再之後就和林峰等人相遇,眾人一起救出數百百姓,可是他卻因為偷學武藝,犯了武林中的忌諱,才被薑鳴如此嫌棄。
對於羅藝這個人,林峰還真是了解一些,林峰的高中離姥爺家很近,三年裏也幾乎都在姥爺家居住,姥爺最喜歡聽豫劇,尤其是馬金鳳老師的代表作《對花槍》,裏麵講的就是羅藝和薑桂英的故事。
隻是他們的結局並不太一樣,或者是還沒有進展到那一步,戲裏薑桂英可是看上了羅藝,不但教導羅藝功夫,最後還以身相許,羅藝另有新歡之後,又守活寡四十年,最後上演了瓦崗追夫的大戲。
不過林峰感興趣的可不是羅藝的愛情故事,而是關於羅藝的一段縹緲傳說,羅藝建立了一支王牌騎兵部隊,被後世人傳頌的神乎其神,強大的戰力被奉為古代的特種兵部隊。
林峰曾有意讓薑桂英和羅藝碰見幾次,每次薑桂英都沒給好臉色,羅家槍法自始都不外傳,這次竟然被偷學了去羅家的恨意滔天,偏偏這人還為他羅家立了大功,殺也殺不得留也留不得,最後無奈才讓林峰帶走。
人心都是自私的,林峰已經喜歡上了薑桂英,自然不會再讓羅藝水磨薑家,最後抱得美人歸,而現實證明羅藝怕也沒有了這個機會,如果沒有林峰的出現,那什麽樣的狀況還真不好說,但是現在隻要林峰在場,薑桂英和羅藝中間站著的絕對是自己。
林峰不知道曆史的軸輪都該用在什麽場合,但是此刻薑桂英正在全心全意的教授自己薑家槍法,故事裏羅藝學藝的一段都嫁接到了自己身上,同時林峰也知道了薑家槍的來曆,乃是三國第一名將常山趙子龍——趙雲所傳。
話說當年趙雲聞知天命,就把一身本領傳給了蜀國後期的頂梁柱——薑維,可惜薑維最終也沒能力挽狂瀾,蜀國滅亡後薑維的後代就隱居起來,把趙雲的槍法一代代傳承,變成了今天的薑家槍。
林峰雖然不常看曆史,但國人哪個不知三國演義,而三國中最讓林峰敬佩的,就是趙雲和呂布,得知這是趙雲的本事,林峰當時就上勁了,無怪後來羅藝那麽厲害,隻能說羅藝時運不濟,現在都便宜了自己。
可惜這樣天天美女教授本領的好日子隻過了五天,西北方向就湧來無數百姓,楊廣和達奚長儒已經肅清了關內的突厥遊騎,大軍開始向雁門關推進,同時雁門關守將已經和突厥人展開攻防,可惜形勢不容樂觀。
隋朝新建兵鋒正盛,但同時也是最艱難的時刻,此次突厥進犯怕是很難有援軍到來,所以楊廣就隻能拖延死守,楊廣的命令很清楚,就是堅壁清野百姓全部後撤,哪怕十幾萬百姓全部錯過春耕,也不能讓突厥人給掠去。
在古代人口數量幾乎就代表了一切,薑鳴的義軍也在快速壯大,幾天的功夫就達到了兩千人,林峰很有些想不明白,既然有如此多的青壯,為何楊廣不直接納入隋軍,發放武器那就是一支敢戰的軍隊,這樣隨便默許成立義軍,不是給未來百姓揭竿起義做榜樣麽。
直到李十七不情不願的被林峰詐開口,原來隋朝是兵變立國,那麽就隻能從中央開始,一步步去臣服四方,甚至現在很多州縣還都沒有承認隋朝,依舊當自己是大周子民,所以不能隨意征兵,一旦武器遞出去,天知道人心是向誰的,背後捅刀子可不僅僅隻是故事。
十日期限不到,薑鳴當即就召集林峰等人去議事,小小屋子裏人滿為患,薑鳴也不囉嗦,屋子裏在座的按人頭,全部提拔成將軍,每人麾下都有百餘士兵,雁門關告急,義軍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磨合,現在必須立刻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