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訪客

字數:3872   加入書籤

A+A-




    霍成筠鬱悶不已,目送著劉病已遠去,一直到消失在遠方。過了良久,臉上浮現出一絲難以言喻的表情,那表情中代著三分決絕,三分哀怨,三分甜蜜。“冤家嗬,你注定是屬於我的,別想從我的手上逃跑。”霍成筠喃喃自語道。

    正當劉病已和霍成筠會麵的時侯,張彭祖的府上也迎來了客人:長安城的富商焦大,賈政來訪,張彭祖忙道快請兩位進府。心道:“此兩人一開商行,一開金鋪,均是身家豐厚之人,老謀深算之輩。今天為何卻聯訣而來?”

    賓主分主次坐定,自有那小婢奉上香茶,點心。張彭祖喝了口茶,道:“兩位世伯今來可好,不知今日來小侄這裏,有何貴幹嗬。”

    焦,賈兩人對望一眼,焦大開口歎道:“賢侄嗬你有所不知,如今生意不好做嗬。”焦大臉上露出憧憬的神色:“聽老輩人說,當年文,景帝時講究的是與民生休,罷止幹戈,四海升平,我們做生意的人那可是遇上了好時候嗬,可現在嗬嗬”。

    張彭祖心道:“正題來了,可這做生意的事情我也不懂嗬,可不敢隨便說話。”於是打了個哈哈,隻顧喝茶吃點心,卻不再往下接話。焦大見張彭祖無言,麵露出一絲難以覺察的失望神色,忙又掩飾過去,又道:“聽聞彭祖與劉病已交好,聽聞劉病已仁義寬厚,能否介紹一下讓我們認識呢?”

    張彭祖道:“我與病已是總角之交,既然世伯有此意,我當做個中介。”次日,張彭祖帶著焦,賈兩人來到劉病已的家中,張彭祖對劉病已道:“病已嗬,我來給你介紹下,這位焦伯是開商行的,這位賈伯是開金鋪的。這兩位都是長安城有名的富戶。”劉病已放眼望去,焦大年約五十許,長得富頭大耳,眼睛小而眯,肚腩高高珙起;而賈政長是一個大胖子,麵如滿月、五官全被擠壓到臉孔中央處,這二人悠然自得站在張彭祖旁邊,正笑嘻嘻地瞧他。

    劉病已笑道:“兩位世伯都是做大生意的,今日為何有時間來小侄這裏探望嗬?”焦大道:“賢侄太客氣了,久聞賢侄為人仁義寬厚,我等早就想來結識一下,隻不過前些時,聽說賢侄病了,所以才未能成行。賢侄嗬,我想請問下,你對做生意的事情是如何看待的?”

    劉病已道:“國之四柱,士農工商,缺一不可麽,無商人則國不強,民不富”。

    焦大頓了半響,目露奇光,激動的說道:“賢侄所言甚是,請恕老夫交淺言深,對現在朝庭的經濟政策有何看法?”

    劉病已自來到這個時代起,對經濟政策還真下過功夫研究過。整體上來說,漢代稅製有口賦.更賦.關稅.酒專賣.車船稅和緡錢令等幾種。。

    漢代的口賦、算賦,對人征收,屬於人頭稅性質。按人頭征稅,最先開始於秦代。漢代規定,凡適齡的少年兒童,不論男女,每人每年要交納口賦錢二十,充作皇室收入。漢武帝時,隨著軍費開支的增加,為了彌補國家財政的不足,加重口賦的征收,納稅年齡提前到三歲即要負擔口賦,征課額也增為二十三錢,增加的三錢作為車馬兵器之用,即作為軍費開支。

    更賦是對按規定應該服役而未能服役的人所征課的代役錢。漢代規定,每個成年男子都有服正卒、更卒和戍卒的義務;但不是一到服役年齡就要去服役,服役的人數也不需要那麽多,當不需要服役或有錢不願去服役時,可以按規定出錢代役,這種代役金叫更賦。

    漢代的更賦,其征收標準是:(1)正卒:如不親自服役,可納錢二千,由政府雇人代役。(2)戍卒,如不服役,每人每年納錢三百。由於戍卒的人數因國家勞務的多少和用兵情況不同而有增減,特別是東漢時,戍卒多征發犯罪之人充當,更賦的交納和使用,不同時期有多少差別,這就使充作徭役的基金(更賦)有一部分餘額,這個餘額即歸國家財政收入。

    漢代的徭役,還有一項重要的措施:買複,即出賣免役權。買複始於西漢文帝,當時向國家交納一定數量的糧食,買到五大夫以上的爵位,就可取得免役的權利。漢武帝時多次許民買複,如元朔(公元前124—前123年)年間,因軍費開支過多,府庫空虛,於是允許人民交納一定數量的奴婢後,免除終身服勞役的義務。元封(公元前109—前108年)年間,允許交糧食買得免役權。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又賣武功爵,分十七級,這次是收錢或黃金,凡買到規定的爵位後,可終身不服徭役,不納更賦。

    關稅屬於通過稅性質。包括內地關稅和國境關稅兩種。內地關稅是指對通過主要關卡的貨物的征收;國境關稅則是指同匈奴等民族通商貿易所征的稅。

    秦漢以前,設關的主要目的是檢查行旅貨物,以糾察違法行為。但是關卡之多,為各國商旅所不便。秦統一全國,為商業交往開通了道路。漢初,為了促進經濟的恢複,“開關梁,弛山澤之禁”,使“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以溝通各地財貨,活躍城鄉經濟。文帝時,把關也撤掉了。景帝四年春,因吳、楚、趙、膠西、濟南、淄川等七國聯合發動叛亂,又複置諸關,但沒有說明收稅之責。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才有明文記載,在武關設官收稅,不過稅率不高,所收的錢,也不列入國家財政,僅供“關吏卒食”,所以財政意義不大。

    酒專賣漢代對酒實行專賣,始於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禦史大夫桑弘羊建議“榷酒酤”。西漢的專賣政策,是同漢代的國策相適應的,特別是漢武帝時,為了滿足其安邊擴土的需要,廣開財源,所以,對鹽、鐵、酒實行專賣,以獲取更多的財政收入。

    車船稅:對車、船所有者征收的稅。此稅始於西漢武帝年間,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初算商車”。征收的對象為商人和除官吏、三老、北邊騎士以外的其他車、船所有者。凡商賈的軺車(由一匹馬駕駛的輕便車)每輛二算;其他人有軺車者,每車一算;如屬官吏、三老、北邊騎士,其占有的車不征稅。五丈以上的船征一算。

    漢武帝的緡錢令,首先針對當時的商人和手工業主,對他們所有的錢、物征稅,其後隨著形勢的發展,又擴大了征收範圍,凡豪家及中產之家的財產,包括緡錢商貨、車、船、田宅、牲畜、及至奴婢等,均在征稅範圍,需要一一評定,匯總征稅。

    劉病已作為一個會計,因為職業的原因,平常還是很注意經濟這方麵的事務,對照現代稅製,感覺到這個時代的稅製很有改革的必要,也有些初步的打算,但這些話貿然對焦,賈二人說,並不一定合適,畢竟這兩人都是初次打交道。

    劉病已斟酌了一下,心道:“既然人家來找你,還是要把口風摸清楚再說。”

    劉病已打個哈哈道:“兩位伯父既然都是做生意的人,應該最有發言權嗬?”

    焦,賈兩人對望一眼,賈政頓一頓道:“病已嗬,你不知道,我們做生意的人現在過得真苦,武帝時為了打仗,拚命收刮商賈,我們都是漢人,為了戰爭的勝利,也就忍了,可是誰也不能長期這麽打下去嗬,越打仗越窮嗬,一些戰時的政策應該取消的就要取消,改革的就要改革嗬。”

    劉病已知道漢武帝時代天災頻繁,史書記錄在案的各種自然災害多達43次。元光二年,漢武帝策劃馬邑之謀,發動對匈奴戰爭的次年,黃河即在瓠子決口,直到二十四年後的元封二年才成功堵口。此次黃河決口,奪淮入海造成的局麵是:“百姓無棲,千裏無廬,令孤寡無所依,老弱無所歸”。到漢武帝執政後期,自然災害愈加頻發:元封年間持續四年旱災,元封四年尤甚,史書記錄“民多渴死”;元封至太初年間,持續四年的蝗災,太初四年蝗災蔓延,從關東直到敦煌。正因為旱災頻發,漢武帝在公元前100年改年號“天漢”,此年號是有祈雨之意。然而,天漢、太始、征和年間,漢朝的百姓麵對的仍舊是連年旱災,之後又是連年蝗災。因此,史書中漢武帝時代頻現“人相食”的記錄。

    人禍。大漢王朝自然災害頻發,皇帝卻仍舊征伐無度,直到漢武帝去世前三年,還派七萬大軍征討匈奴,結果全軍覆沒。除了戰爭和天災,漢武帝治下的老百姓還需要直麵皇帝的屠刀。漢武帝時代嚴刑酷法,頻繁興起各種大獄,由巫蠱、削藩等大案要案引發的大屠殺,更是動輒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