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起出寶藏的首功(求訂閱、推薦、收藏)
字數:3368 加入書籤
在常惠另一邊的星風血聖看到酸雨心神的手勢示意,亦舉手指點另兩個方位,示意大家須分散開來,從不同的位置突襲狙擊,隨後星風血聖“身體力行“代頭潛往較下方的位置去。
樂文一行十多騎馳上坡道,領頭兩人手持火炬,把三人藏身的位置籠罩在被風吹得明暗不定的火光裏。
現場的情況馬上變得緊張起來。
常惠收攝心神,靈台變得冰雪般冷靜,運轉獨門心法,蓄勢以待。
急驟的蹄聲,從山道的方向傳來。
樂文正巧在常惠旁的坡段馳過,在火光映照裏,這個大奸人一臉得意神色,顯然是因奪圖立功,“躊躇滿誌”,常惠卻恨不得將他煎皮拆骨。
下一刻樂文等抵達坡頂,勒馬停下來。
常惠心叫可惜,知已痛失殺郅支的良機。
隻有在一個情況下,刺殺方有可能成功,就是郅支與隨從“馬不停蹄”的急馳下坡,又以為常惠已給他師父拓跋無量收拾掉,心裏毫無防備下,才予他們有可乘之機。
現在給樂文在坡頂截著,道出詳情,郅支和他的親衛高手,不“步步為營“才怪。
樂文更是與星風血聖屬同級數的高手,他特地來迎,該不止於禮節般簡單,而是隱含保護和提醒之責,讓郅支了解情況後,才進入不管城。
果然樂文與其他人甩蹬下馬,隻看他們矯捷靈活的身手和氣度,知無一不是高明之輩。
樂文立在坡頂平地中央處,擺出攔路的高姿態,其他人牽馬避往兩邊,個個“聚精會神”打量兩邊山坡高低起伏的雪林山野,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
常惠暗怪自己不好,因刺殺敵方精英人物而名震塞內外,誰敢疏忽自己這方麵的能耐,如果郅支被刺殺,這裏的領軍人物肯定會被壺衍鞮單於斬首泄憤。
蹄聲漸行漸近。
樂文從懷裏掏出羊皮卷,單膝跪地,將假藏寶圖高舉過頭。
常惠心呼厲害,隻此一著可見這家夥的“老謀深算”,因為如走失常惠。又這麽的攔住“小單於”的去路,會招致郅支不高興,但擋道獻圖卻完全是另一回事,“單於寶墓”事關重大,沒有當場幹掉常惠再不算是什麽。
常惠心忖如果可以告訴樂文,他手舉的藏寶圖是由風中狼王使人假製,再看他的反應和表情,該非常痛快。
火炬光出現在山道彎角處,郅支終於到達。從常惠的位置瞧去,僅能見到樂文的背影。
常惠靈覺擴展,全神竊聽。
十多騎越過單膝著地的樂文,紛紛下馬,扼守坡道,人人手按刀把,戒備森嚴。這批人年紀很輕,“精神抖擻”,顯是金狼軍裏的精銳。
接著樂文的聲音傳來道:“小單於在上,香文(樂文是個化名,香文才是真名)已取得傳說裏的‘單於寶圖’。請小可汗過目。”
長笑聲起,接著是一把帶著厚重鼻音的嗓子徐徐地以匈奴語道:“好!失去逾百年的先祖墓寶圖終於“物歸原主”,感謝金狼神。單於曉得後,會非常欣慰,日後如起出寶藏,香文你當居首功。”
郅支的聲音很特別,不算悅耳,但卻予人專注從容和貫注了堅定情感的奇異感受,本身已具有使人願意遵從的魅力。
常惠“目不轉睛”的注視著,郅支果如他所料般催馬來到跪地獻圖的香文旁邊,探手取圖。
另三騎亦步亦趨的跟貼郅支左右和後方,與郅支一起坦現在常惠的視野內,登時將常惠所餘無幾的刺殺意圖摧毀至蕩然無存,皆因隻瞧他們的精神氣度,知他們均為與自己相差不遠的特級高手,負起貼身保護匈奴族大汗繼承人郅支的重責。
三人“左顧右盼”,眼神凝如電芒,不放過任何異樣情況,保持在最高的警戒狀態。
但最令常惠息去行刺之心的還是郅支本人,難怪他能在匈奴高手排行榜上高踞第五位,排名猶在有“匈奴第一刀手”之稱的霓虹之上。
郅支三十出頭的年紀,體型剽悍雄偉,身穿深色的匈奴武士服,於肩膀胸口的位置綴有護革,外罩黑色長袍,色彩協調,自然而然有股王者“頤指氣使”的霸氣。但最令人一見難忘是他那雙眼睛,似能永遠保持著某種懾人的神光,永遠不曉得疲倦,像正埋伏一旁準備以弓矢遠距狙擊敵人般,時刻都在瞄準著目標。
這是一雙非常可怕的眼神,顯示他已得拓跋無量真傳,即使沒有半個隨從跟在身旁,殺他仍非易事。
整體來說,小單於郅支是個很好看的匈奴人,頭發烏黑閃亮,額闊鼻隆,長相不俗,且帶著靈活多變的氣質和“不拘小節”的瀟脫,是個做大事的人,故能得壺衍鞮看重喜愛。
耳鼓內星風血聖的傳音道:“郅支左邊的高手叫杜俊,是匈奴著名高手,加上那個叫香文的人,我們絕無機會。”
郅支著香文起立後,在馬背上展開圖卷,後麵火光趨近,火炬手伺候周到,讓郅支有足夠閱卷的光線。
酸雨心神的聲音在另一邊耳朵內響起道:“常爺我們發動嗎?”
常惠暗呼好險,以酸雨心神愛玩命的性格作風,如非功力未能盡複,哪會理他常惠是否同意,隻要認為事後能脫身,不管成功的可能性是如何“微乎其微”,亦會行險一博。
常惠傳音道:“想也不要想,你是第一個逃不掉的人。”
郅支閱卷之時,香文報上藏寶圖忽現和他奪圖的情形,最後道:“由於與常惠同來的沔城和另一不知名高手,早一步埋伏在入峽捷道的高處,‘居高臨下’以石頭擲擊我們派往清剿他們的好手,被他們擊傷了十多人。“
香文續道:”領軍的將領遂兵分多路,使人翻過山嶺對他們包抄截擊,兩人雖然頑強,但已給我方戰士困死山頭,隻要在捷道的戰士能成功登上山頭,加入戰鬥,兩人必死無疑,豈知際此關鍵時刻,一個蒙頭蒙臉,兩手分持三戈戟的人物忽然殺出來,一下子擊殺我們十多人,將我們逼返入峽捷道,且給他們重施故技,憑高投石,使我們沒法及時入峽設伏,請小單於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