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軍卒遴選
字數:2891 加入書籤
就拿陳湯而言,他沒考上舉子之前,還不就等於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嗎?但有一點卻是要絕對遵守的:成為羽林軍的一員,就必須是要家世清白。否則,是絕對入不了,羽林的軍籍!
雖然,羽林的所有正式軍卒、以及輜重兵和預備役,都是統一屯紮在大營之中,但其實各個校尉的所屬,實際上都是自成體係、各自承擔著明確的職司。因而,日常的軍務,基本上都是,由各個校尉去自主的承擔。
而張安世這位羽林軍大帥,實際上就是等同於,平日代皇帝陛下管理著羽林軍、遇到重大事件時,按皇帝陛下的旨意,對羽林軍發布軍令。
當然,由於羽林軍預備役的軍卒,並有沒有設立單獨的校尉,名義上相當於直屬於羽林軍大帥。因而,在一般的情況下,羽林軍預備役軍卒的日常訓練、管理都是有中軍官和軍中長史來負責。
按照漢家製度,無論軍中職位多高、進入屯軍大營都要下馬,這其中還有一個十分著名的典故……
孝文皇帝在位時,周亞夫(後來在孝景皇帝時,官居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首功之人,開國大將周勃的兒子。)出任為將軍,屯軍在細柳。孝文皇帝親自前來勞軍,至細柳營因無軍令而不得入;於是派使者持節縱馬入營,傳詔給周亞夫。由於周亞夫早有軍令:營中不許縱馬。周亞夫因使者持節在身不能加罪,就斬殺了使者騎乘的馬匹而代;隨後才傳令開壁門(側門)迎接孝文皇帝下馬入營。
孝文皇帝因此讚曰:“愛卿乃真將軍矣!霸上、棘門諸軍,有若兒戲耳!”……。
自此之後,不僅“細柳營”成為了軍紀嚴明的強軍的象征,而且還把“屯軍大營中不準縱馬的軍規“延續至今。
後世三足鼎立之時,蜀漢大將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震動宛洛”,曹魏大將徐晃通過精心的準備,一舉擊敗了他,曹操就曾盛讚徐晃:孤之周亞夫也!
羽林軍大帥張安世剛到中軍大帳,還沒等屁股坐熱,很快就已經有親軍侍衛,進來稟報道:“長史和中軍,已經把羽林軍的預備役軍卒,召集完畢。恭請大帥前往!”
剛剛落座不久的張安世,又含笑瞥了一眼,許延壽和陳湯,到:“今日可真夠麻利的呀!好!本帥隨後就到!”說完,就大手一揮,示意了陳湯等一下,站起了魁悟的身軀、大步流星的,領頭向帳外走去……。
昨日陳湯同許延壽,初步商量好的遴選標準乃是:首先由比較熟悉羽林軍情況、並且本身也技藝超群的許延壽,從一眾羽林軍預備役軍卒中,遴選出一、二千名體健、強壯的軍卒,然後再采取捉對比試、勝者中選、敗者淘汰的辦法,初步確定出編練新軍的組成軍卒。
當然,經過一階段大強度的整練之後,肯定還會有,因承受不了等各種原因,中間被淘汰、重新被遣送回羽林軍預備役的。按陳湯的估計,經過了初選和二選之後,最後能夠剩下六、七百人,也就不錯了!雖然數量要稍顯得少了一些,但陳湯也是有些無奈:
其一,由於這些羽林軍的預備役軍卒,九成以上,都是家境富足的所謂良家子弟,吃苦耐勞的承受能力,相對來說要較平民子弟差上許多,淘汰率過高是不可避免的。
其二,考慮到多方麵的原因,陳湯還不可能在初選中,就遴選出太多的數量;以便經過第二輪淘汰後,最後可以保持,在比較恰當的數量上。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在於:作為羽林軍主帥的張安世,他並不明白和了解,陳湯所要采取的,訓練辦法的難度和強度。即使是陳湯,向他進行詳細的解說,他也未必能夠理解,這些訓練辦法的具體效用。
因而,在選拔時,張安世也必定會要求陳湯,把初選的人員數量,大致的控製,在劉病已所下旨意的規模範圍內。
另外,如果陳湯現在就告訴張安世,經過了初次的遴選後,還會要有高達五成的淘汰率?那未免有些太不顧忌,身為羽林軍大帥張安世的顏麵了!堂堂的大漢朝羽林預備軍卒,在陳湯的眼裏,竟然是這樣的羸弱?讓張安世的老臉,往哪兒放啊?
就是鑒於以上的原因,陳湯也隻能是采取推著走的辦法,秉承著先訓練出來一批骨幹、為未來的軍中,儲備一批中下級軍官的原則,最後能夠剩下多少,就算多少了!
陳湯等跟隨著張安世,侍衛親兵環繞他們旁邊,來到了人頭攢動、羽林軍預備役軍卒聚集的大校場。今天陳湯則是以‘考官’的身份出現的。陳湯一眼看過去,大致估計了一下:聚集在羽林軍大校場中的預備役軍卒,大約有四、五千人左右。
從行動和身形上來看,並未顯現出老態的張安世,緩步登上了帥台,一雙粗壯的手臂,高高抬起後緩緩下按、台下微顯有些嘈雜的軍卒們,瞬間寂靜下來之後,張安世聲若洪鍾似地說到:“奉當今皇帝陛下的旨意:將由新任的射聲副尉陳湯,從爾等預備役中,遴選出數百人,組成一旅新軍、並開出長安城外,單獨紮營、編練。爾等之中能被選上之人,將正式的歸入羽林的軍籍。隨後,就將由新任射聲副尉陳湯等,開始從爾等之中選拔。陳湯何在?”
聽到帥台上張安世的高聲傳喚,陳湯連忙高聲的答應著:“在!”並從帥台下麵的一側,疾步的行到帥台,正麵抱拳到:“末將陳湯恭聽大帥將領!”
張世安馬上就傳令道:“本帥宣布,軍卒遴選開始!”
“末將接令!”高聲接令的陳湯站起身後,轉身快步的來到,佇立在帥台下麵一側的許延壽附近:“大哥前去幫助遴選軍卒,小弟預備書案,準備隨後對中選者,予以錄下姓名。”
陳湯和許延壽,兩人對軍卒的遴選,也就正式的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