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勸軍歌
字數:3598 加入書籤
還有就是行軍的時候,關於傳遞消息的規定。這次出征的部隊有好幾千人,這麽多人行軍隊列,展開足有四五裏遠,這麽長的隊列,如何傳遞消息呢?
劉病已規定:“如果隊列中有士兵請示,不管在隊列什麽地方,一律按順序聲聲傳遞。為了避免消息被傳錯,要說的話不得超過三句,而且要大聲喊出來。一直到將官處,將官先回複知道了,再回複指示。”
”第四條禁令是軍中賞罰。如果有士兵立下戰功,該接受獎賞,那麽就算平常,互相看不順眼乃至於有仇有怨,那也要公平公正的及時賞賜,哪怕他平時落難,身為同袍也應該扶持照顧。但要是觸犯軍令,那麽就算是親生子侄、同姓血親,那也要秉公執法、嚴明軍紀。“
劉病已知道,古時孫子在吳國練兵時,曾經有連斬吳王夫差的二位愛妃,以正軍法的故事。
劉病已為了讓士兵能更好的理解軍法重要性,專門用白話寫在書裏,讓基層軍官讀給士兵聽,主要的有這麽幾段。
先說士兵們應募的目的,那就是為了立功領取獎賞,於是他告誡士兵說,軍隊是殺賊保民的,而賊又是殺害百姓的,而你們就是要替百姓殺賊。假設你們都願意,打仗殺賊、老實守軍法,不擾害他們,百姓怎麽會不念你們的好?
平常百姓不過是害怕賊寇搶掠殺害,要是你們和賊寇一樣,對百姓搶掠殺害,那百姓們,怎麽可能不防備你們,何況要支援慰問了。
劉病已又舉例子說:“前些年朕帶兵的時侯,因為都是別人的兵難以控製,沿路百姓多被侵擾,於是不少人被百姓抓了,送到朕這兒告狀,結果被朕處死的有不少人。
如今你們都是朕招的兵,遵守軍法、紀律嚴明,百姓聽說我們到了都殺豬羊來招待,是個開店的,都要留我們住一日,他好有生意,這才是兵民相體的光景。
你們平日裏好好訓練,朕不曾讓軍官責打一個兵,這樣你們不受罪,朕也省心,兩邊都有好處。“
為了讓士兵服從軍官的管教,劉病已將曲長、屯長等基層軍官比喻為鄉老長輩:”人生在世,養育有父母、教導有師長、家有家長、裏有裏長。如今在軍隊裏,曲長就是裏長,屯長就是你家老人,校尉就是父母官,而能教導你們號令、武藝的這些人,又都是你們的師長。”
“世上沒有不在鄉老管理下的百姓,軍隊裏就沒有不被曲、屯長管理的士兵;世上不存在,不經過父母養育的子女,軍隊裏也不存在,不被將官束縛的士兵;世上沒有不上學,由老師教導,就會‘識文斷字’的,軍隊裏也沒有,不經教官訓練,就擁有武藝的。”
劉病已這是在用形象的比方,來讓文化水平不高的士兵,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在這裏特地加了幾段話:“
以前朕率領朝廷兵馬討賊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士兵,因為天降大雨,私自拿了百姓一頂鬥笠遮蔽盔甲,因此犯了軍法。眾人都為他求情,朕卻仍然將他斬首示眾;朕的軍法就是這樣嚴厲,更別說隨意砍人樹株,作踐人田產,燒毀人房屋,**作盜,割取亡兵的頭顱,殺被擄的男子,汙辱被擄的婦人,甚至妄殺平民假冒戰功這種大罪,乃至於天理不容,王法不宥者。若是有犯的,必然要以軍法從事抵命。
劉病已再次把軍隊和百姓的關係強調一遍,一方麵申明軍法,另一方麵也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你們摸摸良心,哪怕是刮風下雨不訓練,袖手高坐的時候,也少不得你一日的軍餉。而這些錢都是官府從百姓哪裏征來的,而你們在家的時候,也是種地繳稅的百姓,你們想想在家種地時候的辛苦勞累,再看看如今每個月的優厚響銀。百姓就這麽養著你們,無非是希望你們能打幾場勝仗,保護他們不受到侵害,你不想打仗保護百姓,那百姓養著你們又有什麽用呢?就算逃過了軍法,也逃不過上天的懲罰。”
編好條例軍規後,劉病已下了死命令,軍士們全部都要在三個月內熟背,以後抽背,如有軍士背錯一條的,就要打五軍棍,軍官背錯一條的,要加倍處罰。
有軍官士兵不識字的,劉病已可以在下午或是晚上找一些文吏來教他們,總之要背熟勞記。
除此之外,劉病已還效仿後世北洋的《勸兵歌》,還有後世《三紀律八項注意》等思路。按當地的民歌民調,也編一《勸兵歌》出來,潛移默化地向軍士們灌輸軍紀觀念,讓大家明白,嚴明的組織紀律,是成為強軍的要點。
劉病已拿出一張紙給陳湯:“愛卿務必要把這首歌記熟了,從你開始,逐級傳達下去。”
諭爾兵,仔細聽:
為子當盡孝,為臣當盡忠。
朝廷出錢借了債,不惜重餉來養兵。
如再不為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
自古將相多行伍,休把當兵自看輕。
一要用心學操練,學了本事好立功。
軍裝是爾護身物,時常擦洗要幹淨。
二要打仗真奮勇,命該不死自然生。
如果退縮違軍令,一刀兩斷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糧餉全靠他們耕。
隻要兵民成一家,百姓幫忙功自成。
四莫**人婦女,那個不是父母生?
爾家也有妻和女,受人羞辱怎能行。
五莫見財生歹念,強盜終久有報應。
縱得多少金銀寶,拿住殺了一場空。
六要敬重朝廷官,越分違令罪不輕。
要緊不可說謊話,老實做事必然成。
七戒賭博縱惡性,官長查出當重刑。
安分守已把錢剩,養家糊口多光榮。
你若常記此等話,必然就把頭目升。
如果全然不經意,輕打重殺不容情。
一篇勸爾要緊歌,務必字字記的清。
為什麽要訓練這樣一支新軍,劉病已的想法是這樣的,封建皇朝到了中後期,由幹財政困難,無法供給龐大軍餉需求,必然削減錢糧,隻滿足一小部分所謂精銳士兵的物資待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反應到軍中,將領也必然將這部分糧餉,用許多兵為將用的情況,明末的家丁製,就是典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