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整冶官場

字數:2802   加入書籤

A+A-




    另有一層因素是不得不考慮的,那就是魏相一夥。目前他們與趙廣漢算是死磕了,有我沒你,這裏麵有蕭望之等“憤老”的攛掇,皇帝就算厭惡,也已經“騎虎難下”。

    救了趙廣漢,就要得罪魏相。算起來這買賣不劃算。因為前者充其量算個有人氣的打黑英雄,而後者是“左膀右臂”,不光會處理政務,還會籌備軍糧(魏相曾是大司農),這在當前北方匈奴時刻不忘報複、西域各國“蠢蠢欲動”的形勢中,軍糧是國家安全的保障;而更重要的是,魏相在處理霍氏集團的事情中,跟劉病已出了不少妙招,因此絕不能輕易下手。

    既然這樣,劉病已得出結論:唯今之計,隻有宰了趙廣漢,讓魏相安心了。

    還記得魏相當年入朝,他的老師丙吉寫過的一封信麽?那裏麵就提到了“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官場的那點事兒,千萬不要輕易生死相搏、逼最高統治者痛下殺手。丙吉的確充滿智慧,他的預言終於成真。

    元康元年冬季,長安城下起了少見的大雪。趙廣漢的案子從秋季處決一直拖到了冬季,皇帝權衡再三,仍然一紙詔命,判處他腰斬棄市、立即執行。據記載,那天,全首都嚎哭聲晝夜不止,如同國喪。

    人活著一輩子,要不忙著活,要不就忙著死,可憐趙廣漢到底把自己忙活死了,但有漢以來,除了孝文皇帝、孝宣皇帝外,他是唯一一個死時得到百姓如此哀悼的大臣,連丙吉都沒有如此殊榮,想來也挺令人深思的。

    而趙廣漢死後,皇帝立刻開始處理丞相和外戚兩大黨派,其手段之嚴厲、出手之迅速也讓所有人大感意外……

    首先是從丞相魏相一黨開始。對首席謀士、司直蕭望之,皇帝陛下直接把他外放到平原去做太守了,平原在哪兒?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德州市中部,是後世的漢昭烈帝劉備做過縣令的地方,那意思是您離朝廷越遠越好!當然,皇帝還是愛惜他的才華的,後來蕭望之一再上書悔過和表忠,很快又被調回了中央擔任少府,這是後話。

    接著,對現任少府,皇帝把他貶到了泗水擔任泗水太傅(市教育局長),也離中央兩千裏地呢,夠遠的。而且貶官的理由很好笑:皇帝說他曾經對自己因為鳳凰而大赦天下感到不滿。其實現任少府沒這意思,他的原話是鳳凰飛到了彭城,沒到首都,顯得美中不足。

    劉病已這個文混混兒出身的遊俠兒,愣是來個“雞蛋裏挑骨頭”,這裏麵就很有些後世文字獄的意思了。其實劉病已為什麽要貶他呢?因為他是趙廣漢的好同事,任首都市長多年,且現在很受魏相賞識,正在督辦全國的工程建設審批,位居要職。

    最後,把之前蕭望之推薦的積聚京師的賢良方正幾十人,全都派到地方去做副手了。皇帝這些舉動很明顯地告訴魏相和他的屬員們:在朕的麵前別太放肆,耍小手段沒什麽用。

    皇帝陛下一發威,魏相自然就害怕了。之前因為鬥到霍家他是首功,顯得很驕傲,出入宮門都是“大搖大擺”的,毫不避諱,現在倒好,在皇帝麵前,佝僂著身子,邁小步前行,顯得極為恭敬和小心。與此同時,許廣漢那邊也是“愁眉苦臉”、“自顧不暇”……

    因為皇帝下了一道詔書,是這麽說的:朕是天下萬民的表率,而皇宮裏麵的工作人員是朕最為親近的人,他們的表現,往往會讓天下臣民誤認為是朕的表現。

    朕得到密報,說最近皇宮衛士無紀律性,自由散漫、官員“玩忽職守”、賄賂盛行,極大地損害了朕的聖德。因此朕要對後宮和內廷嚴加整頓。現在任命楊惲為光祿勳,開始對皇宮衛士改革,對作風進行整頓。欽此。

    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告誡在皇宮裏的那幫子叔叔舅舅什麽的,沒事兒收斂點。其實平心而論,許廣漢治理內廷的時候,守衛森嚴,士氣旺盛,而且貪汙腐敗現象大為減少,總的來說他幹得挺好的。但皇帝要整人,那好就變成了不好,你還真就別挑理,否則整你整的更慘。

    而這個楊惲,也還真有些本事。首先,人家出身好,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父親是前丞相楊敞,外公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其次,他在揭發霍家罪狀的時候立過功,同樣被封為侯爵,是皇帝信任的人;最後,他長期擔任左曹(國務院辦公廳主任),對於怎麽管理和整治官吏“輕車熟路”。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楊惲“走馬上任”了,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他的改革,在漢代也是很有名的:在他之前,內廷屬員是皇帝自掏腰包供養的,屬於私人顧問性質,他一上任,就把他們統統轉成了公務員編製,朝廷公費養著了。這就讓他們接受國法的管製,不敢那麽放肆,與此同時變成了國家官員,這群人也樂得接受。

    在此基礎上,楊惲打擊收受賄賂,建立換班和簽到製度,定期給郎官們開辦禮儀和執政能力課程,不到三個月,皇宮衛士的風貌大大改觀,贏得了皇帝陛下的讚譽。這是題外話,不多說。

    ===============================

    對於向楊惲為首的一些帝國官僚們來說,大漢皇朝似乎回到了正軌上,糧食連續豐收,饑荒得以遏製,而以前一直讓人頭疼的流民問題也有了解決的辦法,可是他們心裏那種期盼的官僚政治時代卻並沒有降臨,天子控製著一切,他們隻需要執行天子的詔令就行,這多少讓他們有些難以接受。

    此時,從孝武皇帝中心以來的帝國豪強集團悄然發生著蛻變,原本操縱帝國政治的外戚豪強“一蹶不振”,一些地方豪強轉化成為了士族高門,他們本來可以在霍氏集團後占據朝會,但是被他們視作英主的天子擊碎了他們的希冀,大批舊官僚留任,朝堂上“犬牙交錯”的情勢讓天子牢牢地掌握了大權。(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