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儒皮法骨

字數:2728   加入書籤

A+A-




    離開莊園時,雷霸回頭看了一眼,他不知道這處莊園裏究竟還藏著什麽秘密,但是有一點他已經可以肯定,,除了繡衣衛以外,天子的收入其餘的大部肯定投入了這裏。

    看著捧在手裏的書籍,雷霸思索起了如何建立一張行商網,既作為繡衣衛的掩護,又可以開辟財源,天子已經答應他賣書所得的純利中,繡衣衛可得五成,想到這裏,他覺得自己應該選擇一些合作夥伴來做這件事。

    漢朝實際上一直是“儒皮法骨”,孝武皇帝一朝的尊儒隻是表麵功夫,而中後期的士族豪強也更多是使用和讖緯合流,幾乎神學化的儒學來攻訐政敵,另外當時隨著霍氏的輪流亂政,法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道生法,黃老即刑名之術。)開始抬頭,重新進入士人的視野,在當時要改變學術或是思想並不是件難事。

    春耕過後,天子親自注釋的經學書籍,同時在中原各州郡開賣,一時間這種由“前所未見”的潔白紙張裝幀的書籍。成了各地士族眼中的瑰寶,紛紛是解囊購買,根本不管售價。

    此時士族的形成已經在帝國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文化的家族化,一是家族的文化化。

    前者通過家族成員通經人仕,再以為官帶來的政治、經濟優勢營建並擴張家族勢力,或通過經學而累世為官成為士族。而後者是素封豪族、外戚豪族與皇門豪族在家族內部培養文化修養而轉變為士族。

    士族的崛起使得帝國原本的豪族社會正在發展成為一個士族社會,而造成這種局麵的正是孝武皇帝中興以後曆代天子推行儒術的結果。經學成為統治思想和官方學術,成為選拔、任用各級官吏的理論依據,政治利益的誘惑,使傳授、研習儒家經典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

    孝武皇帝以後,皇權對包括皇族、外戚等在內的豪族勢力的壓製和防範,也迫使豪族在家族內部培養經學,希望以文化的傳承力量來保持家族更長久的發展。在社會上提倡的淳樸風氣也影響到豪族家風的改變。

    在劉病已眼中,豪族的士族化實際是迫於生存壓力而向皇權妥協,孝武皇帝以後建立的製度無疑建立了有效的獨裁製度,即使外戚豪強再強,到最後還是難免敗亡所以他才可以借勢獨攬大權,使皇權再次強硬,來引導目前士族的轉變方向。

    他對學術的傾向性將影響到士族的修學取向,此時的士族隻是將儒學視為仕途的一部分,讀書人研讀儒家典籍,也更多是為功名利祿。

    對於目前帝國的情勢,劉病已看得很透,民風是一個社會盛衰的“晴雨表”,所以古代先賢或王者都特別注重‘移風易俗’,孝武皇帝以名教治天下,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激勵士民砒礪操行,講究名節,從而鼓動風氣。但是孝武皇帝以後,社會中洋溢著一片‘浮華’之風,經濟生活中人們普遍“舍本逐末”、競相牟利。

    總之,當時社會中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在為錢而奔忙,隻要能弄到錢,不管是經商、演戲、求神、弄鬼、欺詐、賭博,什麽都幹。

    這種“貴末賤本”、競相逐利的結果就是輿服、喪葬製度形同虛設,奢侈之風盛行,社會就此頹廢。最後被時人稱為三患:一曰奢僭,皇權衰弱,二曰棄農經商,弄得倉凜空虛,三曰厚葬,人人仿效,不惜“傾家蕩產”,結果是窮厄既迫,起為盜賊。

    孝武皇帝之所以提出“獨尊儒術”,主要是因為儒生“務忠良,以節優”,對於“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有利。倡導名教治天下,除了希望做到人盡其才、官稱其職外,就是‘尊崇節義,敦勵名實’來達成政教雙贏的目的。

    士人有“食祿之士”和“正氣之士”兩類,二者中能夠真正引領一個社會之正氣的隻有“正氣之士”,而遍觀中國曆史,類似後世文天祥,史可法這樣的“正氣之士”畢竟是不多見的。

    劉病已注釋經典,便是要打擊在這股‘浮華’風氣下脫離了本義的儒學和興起的講究追求個體欲望,自由的老莊學說,一個強健的帝國必然需要一種質樸剛健的風氣,製度易改而“移風易俗”難,當初商鞅入秦,花費了二十年時間,才能逐漸改變秦國原本與戎狄雜居而染上的一些風俗。

    隨著大批書籍的賣出,劉病已利用技術優勢開始了他“移風易俗”的第一步,他要讓那些熱衷於‘交遊’‘清議’而疏於學術研究的儒生,回到正途上去,同時利用他自己這些年來累積的名聲,讓正處於形成階段的士族重新樹立價值取向。

    地方豪強,隨著中央權威和實力的增長,以及大批中小士族的崛起,最後必然消亡,劉病已所處的正是整個帝國處於劇變的時代,如何引導新生的士族,整體成為他所規劃的一部分,在他心中比起其他事情都要重要得多。

    太學,這個被劉病已重點關注的地方,都是得到了大量免費的印刷書籍,親自挑選的注釋諸子典籍,都被劉病已歸入了儒家名下,不管如何,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和對社會道德的構建都有益於社會的穩定,而推翻儒家,建立一種新學說的社會成本太大,大到他也難以承擔,所以這種百家合流,暗中替換融合的手段無疑最為有效,利用造紙和印刷的技術優勢,隻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他就可以為大漢帝國的中興打下堅實的發展基礎。

    太學幾乎是第一時間得到了大批天子親自注釋的印刷書籍,並以此招攬了大量人員。太學諸生裏,成分複雜,更多人都是抱著求取功名之心而來,所以對他們來說,天子親注的典籍無疑在某處程度上代表了以後選官的標準,因此他們“趨之若鶩”,使得太學在短時間內急劇壯大,同時讓其控製輿論的能力也大幅增加。(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