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標準參數

字數:5143   加入書籤

A+A-




    求書,找書,請發站內短信給管理員,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c

    第四十四章標準參數

    身為禮官,王老太常過年都比別人遲幾天,反正過年這天皇上沒有少被折騰,古人講究守歲,過年這一天的晚上幾乎是不睡覺的。

    皇上也是這樣,就坐在皇宮大殿中,召見在臨安城的文武百官,這些官員按照從小到大排列,半夜的時候先是接見皇親國戚,然後這些小官排著隊的去給皇帝拜年,最後是左右相和左右大將軍。

    這也不知道是誰弄出來的規矩,反正大辰皇朝就是這個樣子,誰先拜誰後拜,誰和誰能一起進去,這個就看老太常這些禮官的安排了。

    反正宮中過年這幾天的吃喝拉撒沒有老太常還真的不行,楊元良就和從老家回來的王秋萍的叔叔吃了一個年夜飯。

    現在楊元良名聲在外了,他叔叔也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算是一棍子打下去打不出來一個屁的人,他的老婆也是普通的莊戶人家。

    但是今天這個大年三十的晚上,王秋萍的叔叔不一樣了,他沒有吃飯的時候,就跑出去找楊元良,他找楊元良沒有別的事情,就是為了種地。

    王家的地可都在他的手裏,平日中種地也就是那麽多的錢,遇見收成好的時候,他能往自己的口袋裏麵巴拉一些,遇見收成不好的時候,他也隻能跟著哭。

    楊元良的報紙他讀過,他也算是官宦世家,字還是認識的,起初的時候他也不相信,冬天能種小白菜。

    但是他的鄰居相信了,反正他的鄰居覺得按照報紙上麵的方法做,也虧不掉幾個錢,他也想要在冬天吃小白菜,大辰皇朝現在的農耕方式就是大地主的農莊,參雜著自耕小農。

    這些大的地主不在乎浪費這點小錢,這個白菜還真的讓這個地主給種出來了,種出來之後,這個土財主到處的顯擺,邀請鄉紳之類的去他家吃白菜,這個王功成也就跟著去了。

    吃飯的時候,這個土財主拿出了報紙,告訴眾多的鄉紳,他就是按照這個法子給種出來的,這個冬天的小白菜十分的金貴,一顆就要一兩銀子雲雲,把王秋萍的叔叔給聽的眼饞。

    但他吃過小白菜之後再次栽種已經來不及了,他也就趁著過年的時候,來到王老太常這裏去問楊元良這個白菜怎麽種的,還有沒有其他的東西。

    吃著年夜飯,楊元良海侃小麥種植技術,和各種蔬菜的種植技術,把王功成給砍的一愣一愣的,他起初也看不起楊元良這個人。

    不過終究是他大哥的女婿,他見麵的時候也不怎麽說話,上次中秋鬧了一出子事情出來之後,他找過老爺子,要老爺子還那個殺豬的親戚公道,畢竟是楊元良把人家孩子給弄到水裏去的。

    可是老爺子說了一句話他就不吱聲的回家了,老爺子當時是這樣對他說的:“你這個狗腦子能當家嗎?老子我還沒死,家裏的事情我說的算!”

    現在王功成絕對的服氣了,他種地二十多年了,地裏麵的事情,沒有他不知道的,一聽楊元良說,他就來勁,恨不得回家就去種占城稻,來年把糧食產量給翻一翻。

    大年初一穿新衣吃餃子,很有年味,因為古代很窮,物質條件不發達,輪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一頓好的,當然了楊元良很有錢了,不缺吃喝。

    年初一到年初四都是風平浪靜,也就是王秋萍的叔叔成天的纏著楊元良請教農業方麵的知識,當楊元良告訴他雜交水稻之後,他就不淡定了。

    畝產八百斤的雜交水稻是什麽概念,這個老農民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種地幾十年了,地裏的稻穀收成好的時候最多不過三百斤,要是他真的能把這個雜交水稻給搞出來,估計皇帝立刻封他一個世襲的爵位。

    楊元良還真沒指望他搞出這個雜交水稻出來,因為雜交水稻這個東西,就算知道怎麽搞,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沒有十幾二十年搞不出來成效,不如航海去美洲運輸紅薯玉米實在。

    楊元良對這個時代的船,有研究,大辰皇朝的船隻現在並不比同時代維京人的船隻差,相反大辰的船隻比維京人的船隻還要好上不少。

    而且在東南沿海有不少的阿拉伯人做海運的生意,隻不過大辰的船隻多半是近海的商船,載重噸位運輸能力很強,但遠海能力不強,維京人的船遠航能力要強很多。

    當年哥倫布也就是三艘百人船發現了新大陸,楊元良有海圖有新式的羅盤,更有發達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

    他準備在船上種植一些草藥和橘子樹,或者是把簡易的罐頭給弄出來,讓這些海員去把東西給弄回來。

    這個想法他早就有了,航海需要很多的錢,也需要很多的人,所以這個想法被他壓在心中,也隻是一個很好的念頭而已。

    初五的早上,蘇阿四帶著老婆孩子一家來給楊元良拜年來了,蘇阿四算是楊元良正式收的徒弟了,人機靈也能辦事,至於衷心不衷心的問題,楊元良和他談過。

    蘇阿四曾經擔憂的對楊元良說過,他要蘇家的一成幹股,蘇老太爺不一定會給,就算給了也多半是假賬,這個怎麽辦。

    楊元良當時也就笑了,要一成的幹股隻是說說,每年蘇家給多少錢,楊元良不會太在乎,楊元良在乎的是自己手中的科技能夠拴住蘇老太爺多久,把蘇老太爺套住了不怕不給錢,不怕不給方便。

    這種事情楊元良沒有說,當年他離開祖國的時候,去某個國家,那個國家就是看中他的造核彈技術,他就是用這一招吊著那個國家的政要,然後脫離那個國家,自己成立了科學工作室。

    但是通過這件事情,楊元良也覺得蘇阿四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楊元良送了他一套刻度尺,和一套標準的測量工具。

    為了標準度量衡,楊元良可是煞費苦心,前世的許多科技項目都需要標準的度量數據,稍微有一點偏差,後果不堪設想。

    就在交給蘇阿四齒輪組的時候,楊元良是千叮嚀萬囑咐,齒輪數一定要大於十七,不然會出現卡齒的情況,不是說齒輪數小於十七不行,而是現在的生產工藝水準和精度達不到。

    楊元良製造標準度量衡可不是自己瞎造的,他根據曆史資料,在冬至這一天,太陽照射到南回歸線上,根據臨安旁邊的大明山經緯度,算出地磁偏角。

    然後利用標準大氣壓下,水柱的高度和日晷平均分成三百六十度的測算公式,雙雙驗證下,得出了一個標準的一厘米鐵。

    楊元良把這個鐵片定為無限近似於一厘米的標準度量衡,雖然這個精度隻有毫米級,對於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絕多多數工業設備已經夠用了,至少橡膠煉製出來之後原始的蒸汽機能搞出來。

    要是楊元良再把度量衡的元器搞的細致一點,弄到絲米級,估計發電機也能搞出來,不過這個投入無異於在這個時代造原子彈。

    關於造原子彈楊元良是行家,沒有大量的能源純屬扯淡,鈾礦楊元良知道在那裏,可是提純怎麽辦?根本就造不出來。

    中午留下蘇阿四一家吃飯後,楊元良家的親戚開始陸續的來了,這些親戚經過了中秋的事情後,都不敢去惹惱楊元良,特別是楊元良成了報社的東家之後,民間私下裏麵說楊元良就是諸葛亮轉世,文曲星下凡。

    這也是封建迷信的好處,反正楊元良和蘇阿四交談,沒有人敢來找不自在,楊元良把蘇阿四帶去了自己的小屋中,也就是以前武蘭香住的小屋子。

    因為楊元良的地位提升,武蘭香搬去了專門留給王冬梅的寬敞屋子,現在楊元良的屋子中,到處擺滿了以前做音樂盒留下的零件。

    “師傅這個就是你說的音過這個東西,楊元良得意的轉動手柄,音樂盒發出了美妙的聲音。

    “這就是機械科技的力量,你家的紡線機就是運用了這種力量,江南那邊還行吧?”楊元良問出了這話之後,蘇阿四也是滿麵的紅光。

    第一批的機器已經開始運作紡線了,蘇家的織布成本大大的降低,老太爺沒有立刻降價,而是給了更多的錢製造第二批的機器,準備幹一場大事情,蘇阿四就是主要的負責人之一。

    “光有紡紗機可不行,我這裏有一台蒸汽織布機的設計圖,算是當作賀禮給蘇老太爺送去了。”楊元良送的這個圖紙可不簡單,上次蘇老太爺預支錢的時候他就準備把這個當賀禮了。

    這個時代的織布機還停留在側臥織機的時代,所以衣服死貴,楊元良直接就把片梭織機給拿了出來。

    這可是跨越了幾個時代的人類結晶,就算放在近代也不過時,這種片梭織機速度快,引緯穩定、織物質量優,緯回絲少,其他的優點就不用多說了。

    蘇阿四拿過圖紙一看,其中不少的零件他單獨能看得懂,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蘇阿四心中想到,“我知道按照師傅的吩咐給做出來,組裝好了就行了。”

    收下圖紙後,蘇阿四就問楊元良:“不知道師傅從何處得知這麽多的事情,我感覺師傅的智慧深邃的像是大海一樣,根本就看不見邊際。”

    楊元良也是一笑,把他驗算的公式給拿了出來,吹了吹上麵的灰:“我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我的知識也是學來的,我也有師傅教,隻不過我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礙於封建的理教,蘇阿四也就不問這個事情了,著手於請教楊元良圖紙中他看不懂的地方。

    師徒兩人交談甚歡的時候,一個家丁來叩門到:“姑爺,老爺回來了,請您過去有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