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歪了!

字數:13160   加入書籤

A+A-


    九月秋高氣爽,涼風颯颯, 夏日的濃蔭蔽日, 花木扶疏,這會兒因為落葉紛紛而顯得視野開闊疏朗起來,抬頭就能看到明淨瓦藍的天空。

    讓人心曠神怡!地上滿是落葉, 而莫茹向來不會認真地去清掃這些葉子, 都是拿著掃帚裝裝樣子, 然後直接收進空間再堆在外麵草垛邊上曬著留作引火草。

    她將邊邊角角的落葉收幹淨, 然後看了看那兩棵柿子樹, 樹梢還挑著十幾個紅彤彤的柿子,幾隻鳥兒們停在上頭吃得正歡。

    這是她特意留下的, 為了讓鳥兒們也享受一下甜美的果實, 每一棵樹不管是棗樹還是桃樹、櫻桃, 她都有預留的。

    今日是星期天, 七七沒上學, 正拉著弟弟在院子裏玩兒呢。她拿著快板說書, 讓小八在一旁給她吹口琴伴奏。

    小八雖然不愛說話,但是對樂器和棋類比較感興趣, 小小孩子經常一呆就是老半天, 讓大人特別省心。

    湛藍的天空下, 漂亮的姐弟倆一動一靜,特別賞心悅目。

    莫茹忍不住去拿了畫本來畫速寫, 快速勾勒一下, 等空裏再填充細節和色彩。

    她正專心的畫著, 劉書記和趙立剛兩人從大隊回來,進門看到這一幕。

    趙立剛笑道:“書記,這勞模還挺多才多藝的呢。”

    劉新民:“她不是沒上過學嗎?”

    沒上過學又能讀書識字還會畫畫,可真不簡單,他認識那麽多人,還沒見過一個這樣的呢。

    而這先鋒大隊,一下就倆。

    他視線在地上巡視一圈,出去的時候還是落葉滿地,這會兒幹幹淨淨的,讓人覺得有些怪異。

    誰家的地也不會掃得這樣幹淨!

    他皺著眉,加重了腳步,“莫大嫂,你這地掃的有問題!”

    叫鄉下婆娘大嫂,也算是城裏文化人的一種通用稱呼,年輕的叫大嫂,年紀大的叫大娘。

    隻是莫茹看四十多歲滿臉褶子的幹部叫自己大嫂,她心裏就忍不住翻白眼。

    大寫的臉上笑嘻嘻,心裏mmp!

    我掃個地還有問題?

    莫茹笑微微的,“劉書記,啥問題啊?”

    那邊周七七和小八聽見也立刻跑過來站在自己媽媽身邊,全程冷漠臉對著劉新農。

    周七七:要是他懷疑媽媽的秘密,要不要滅了他?

    周小八:滅了肯定不行,最好是傻了。

    劉書記指了指角落,語重心長道:“打掃得太幹淨了,都失去農家的趣味兒,鄉下就是鄉下,牛糞、落葉,這是正常的。你收拾得這麽幹淨,難不成是厭惡這些?這可是有向往資產階級情調的嫌疑啊。”

    我擦,我擦!

    莫茹臉上的笑有點僵,很認真地觀察了劉書記一眼,這要是張根發說這種話沒啥,你說你一個縣幹部說這種話?

    不合適吧。

    讓人以為你是腦殘靠投機取巧爬上去的,沒有真本領!

    別說跟大有作為的高瑞陽不能比,哪怕就是保守求穩的呂書記,你也趕不上一半呢。

    她都懶得懟他,免得被說村婦不尊重幹部。

    周七七笑眯眯地道:“書記爺爺,我們村可沒有牛糞滿地扔的時候,都要撿去漚肥的。m主席號召我們要講文明講衛生,我們村蚊子、臭蟲、老鼠都少的,必須要幹淨,這是除四害要求的呢。”

    劉新農被一個小孩子給反駁,登時很沒麵子。

    一般來說,他這樣的幹部跟這些鄉下人說話,大家聽著恭維著就可以了。說什麽就聽什麽不要妄圖插嘴,更不能頂嘴。

    這婆娘沒教養還是故意的?

    劉新農立刻有一種秀才遇到兵的感覺,果然,俗話說要自恃身份,不要和身份地位不如你的人衝突,因為怎麽都是你丟份兒!

    他哼了一聲,抬腳進屋去。

    他帶著趙立剛如今住在莫茹家東間,一天要在這裏吃三頓飯。

    趙立剛是個三十不到的青年,見劉書記這樣還有些尷尬,朝著莫茹抱歉地笑了笑,趕緊追著進屋裏。

    周七七聳肩、撇嘴,對弟弟道:“雷鋒同誌說的好,‘對待同誌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小八點點頭。

    屋裏的劉新農腳下一絆,差點絆倒自己,難不成他們將自己當成敵人?

    不對,一個小破孩兒知道什麽?

    不行,一個小破孩兒都敢這樣無禮!

    不合適,不能跟一個小孩子見識!

    劉新農感覺自己被氣得夠嗆,坐在西間桌前直喘粗氣。

    趙立剛走進去,從堂屋給他倒了一茶缸熱水,笑道:“劉書記,您喝杯熱水。”

    消消氣。

    茶缸子是他們自己帶來的,但是熱水卻是莫茹家燒的。

    都說吃人家嘴短,尤其勞模家飯菜做得相當可口,比自己在縣裏吃的好多了。

    所以,趙立剛內心深處是勞模派的,覺得劉新農一個副書記下鄉蹲點就蹲點,平時指導工作,沒事就和老鄉聊聊體貼民情,何必和一個婦女一般見識呢?

    有時候分明就是找茬呢。

    晌午,周明愈和張翠花一起端飯菜過來,她也在這邊吃。

    原本是想讓劉新農和趙立剛去南屋吃的,結果去了一次劉新農不肯再去。

    趙立功委婉地告訴莫茹,莫茹和周明愈一商量,說白了就是嫌鬧騰!

    南屋幾個孩子可不像她家這倆這麽懂事,攔子兒、帶子兒、春來幾個鬧騰起來,那是讓人腦仁兒疼的。

    今天張翠花帶來的是燉蘿卜土豆條,窩窩頭,莫茹在這邊做了一個蘑菇雞蛋湯,算是給幹部們加菜。

    吃飯的時候,劉新農臉色不是很好看。

    張翠花內心還是有些發怵的,畢竟是縣領導啊,以往來下鄉的都是公社小幹部,頂多縣裏農業、林業的幹部,可沒有副縣長、副書記這種大幹部來下鄉。

    對張翠花來說,柳紅旗就是頂天的大幹部,這下可好,又來個縣裏的。

    前陣子倒是也來過,可人家那些一點架子沒有,對社員們笑嗬嗬的非常和氣,或者就打個照麵吃兩頓飯就走了,她都沒機會感受一下威嚴。

    這個,可真是夠兒夠兒的了。

    好在她定力夠,穩得住,所以並不會有什麽太異常的。

    趙立剛先給劉書記遞過去一個窩窩頭,是雜合麵的,秫秫麵加玉米麵,比起細麵來不行,但是比起地瓜幹還是好得多。

    起碼吃了不胃疼。

    他看劉新農皺了皺眉,臉色又沉了兩分,心裏也有數。

    對麵的周明愈看到隻當看不到,拿勺子給兒女盛菜。

    有不熟悉的外人在一起吃飯,飯桌上怎麽都有些尷尬的,大家都去一個盆裏夾菜很別扭,所以他們就習慣盛到自己碗裏吃。

    席間幾人都非常沉默,以前還說幾句,但是劉新年的意思,要食不言,而太沉默,他又嫌棄壓抑。

    怎麽都難伺候,周明愈和莫茹就索性不伺候,隨便你。

    所以苦了趙立剛,沒話要找話兒活躍一下氣氛,免得太過尷尬。

    一頓飯吃得渾身不得勁。

    飯後劉新農帶著趙立剛去大隊繼續查賬,他就不信查不出先鋒大隊尤其是二隊的小辮子。

    他倆一走,張翠花長舒了一口氣,“我的娘嘞,人家吃飯要錢,他吃飯要命!”

    她對七七和小八道:“以後你倆還是跟嫲嫲去南屋吃,再這麽下去,吃頓飯吃出病來。”

    她又對莫茹道:“你也去,讓他們爸在這裏陪著吃。”

    三個男人也許會輕鬆點。

    ……

    秋末,這時候先鋒大隊忙著種小麥、補苗,以及其他的收尾工作,而大部分勞力已經又去造紙廠和磚窯廠。

    剩下的就負責大隊裏其他的領散活兒,還有磨房、果園、魚塘,都需要人手。

    魚塘就在西河,說是魚塘,多半是放養,去年買了一些魚苗丟進去,今年就可以自己繁殖,定期打撈,讓社員們花錢或者工分買回家去吃。

    目前也隻是時不時改善一下社員們的生活,還不能外銷。

    周誠誌正在果園裏帶著幾個老頭子清理菜地,夏天的菜早就處理幹淨,現在還有白菜、菠菜、韭菜、蔥等,菠菜韭菜可以越冬,白菜要在立冬以後收回家貯藏。

    正忙著,劉新農帶著趙立剛過來。

    周誠誌立刻停下手裏的活兒,過去招待。

    劉新農拿出一盒豐收煙來,遞給周誠誌一支。

    周誠誌擺擺手,“劉書記,俺們抽不慣這卷的,都是抽這個。”他拿著自己的煙袋裝上一袋煙。

    趙立剛先給劉書記點煙,又幫周誠誌點上。

    劉新農就聊了一下,問問先鋒大隊的收成、口糧、公糧等情況。

    說了一會兒,周誠誌也沒弄明白他是想說啥,還是單純了解一下情況。

    最後,劉新農問道:“今年麥子收成還行?”

    周誠誌點點頭,“還湊合。”

    “社員們分了一些吧。”

    一說分糧,周誠誌就警覺起來,這也是多次運動積累起來的本能,當初鬧瞞/產私分那麽厲害,他可不敢大意。

    他們縣規定一個社員口糧是360斤,當然規定如此,執行起來各地都有彈性,這就要看隊長們的良心。

    一般來說360指的是細麵,如果是紅薯、地瓜幹這些,就可以幾斤頂一斤。而周誠誌為了讓社員們吃飽,就偷換了一下概念,秫秫也是粗糧啊,雖然不能三四斤頂一斤,那兩斤半可以吧?

    玉米這時候算成半細糧,不算粗糧,那也兩斤頂一斤。

    這麽一算,社員們一年可以吃的加上地瓜幹、地瓜,那就在千斤開外,是肯定能吃飽的。

    另外還有一些不算糧食的瓜果蔬菜,他都是直接按工分在地頭分的,比如說那些吊瓜、方瓜,也是可以當飯吃的。

    隻是他不能說出來。

    所以這會兒劉新農問分麥子的事兒,他就歎了口氣,“咱們要支援社會主義建設,這麥子產量實在是低,一多半是要上繳的,還得留下麥種。剩下的,社員也就是分點留著過年過節包頓餶餷做上鍋大餑餑。”

    劉新農哦了一聲,沒再說什麽。

    周誠誌看他臉色陰晴不定的,卻有些忐忑起來。

    等空裏,他看趙立功落單就拉著他問問。

    “趙秘書,書記是啥意思?”

    趙立剛能直接說劉書記吃夠了你們那雜合麵窩窩頭?早上一個窩窩頭一碗糊糊,晌飯倆窩窩頭一碗菜,晚上沒有窩窩頭吃地瓜喝黏粥。

    在劉書記看來,這是喂豬!喂牲口?

    還勞模,還第一大隊,你們沒點逼數?沒點眼力見?

    讓書記和你們吃一樣的?

    劉書記的怨念都要化成實質了,這些鄉巴佬還沒理解到,不會真以為領導說同吃同住同勞動是真的吧?

    哎,和實在人打交道就是這點不好。

    他猶豫了一下,委婉道:“周隊長,你們勞模家很樸素啊。”

    周誠誌笑道:“是呢,幹活兒比別人多,吃的和人家一樣。”

    “你們勞模是不是學雷鋒做好事,沒要麥子?”趙立剛一副很好奇的表情。

    周誠誌搖頭,“分了,不多,不過都留著過年呢,平常誰舍得吃啊。”

    趙立剛歎了口氣,“哎,不容易,艱苦啊。”

    然後他就走了。

    沒頭沒腦的話,周誠誌想了想去找周誠仁幾個商量。

    最後周誠仁的意思,“莫不是劉書記想吃細麵了?”過年吃兩頓餶餷、大餑餑,他們也不樂意吃粗糧,嗓子眼兒都覺得不得勁呢。

    更何況劉書記從頓頓白麵到現在吃粗糧……哎呀,這都吃了多少天了?

    有七八天了吧。

    可不就吃膩歪了唄。

    “晚上讓老婆子給他們擀麵條吃。”

    周誠誌道:“家裏有多少麵擀?剛給他吃不給家裏人,叫開小灶,這不是給人把柄說他搞特殊嗎?”

    這些幹部,占便宜都得占得不能留給人家話柄,細麵可以吃,但是不能被人說開小灶。

    否則他不但不吃,還會發怒呢。

    這就是拍馬屁拍到蹄子上,自己倒黴。

    “那怎麽辦?”

    “問問紅鯉子。”周誠誌現在也習慣性的,遇到難題就找周明愈。

    周明愈在造紙廠,他們在研究把麥秸草做的紙更韌勁一些,爭取更不容易破。

    聽了隊長的話,周明愈笑道:“這還不簡單?把咱們食堂再開起來,專門負責招待幹部吃飯。”

    “這不是搞特殊化?”周誠誌還是有顧慮。

    周明愈道:“不怕,要是有好飯好菜,咱們也可以多做些,讓社員們也能去買,這就不算特殊吧。”

    周誠誌點點頭,“我日他猴兒的,伺候他們還真是麻煩,還得吃好的,還得吃得心安理得的,真是當了……”

    他趕緊打住,氣鼓鼓地走了。

    很快,他就找了張翠花、何桂蘭倆人,帶著三個媳婦兒,又給他們把食堂的灶台重新壘起來,從隊長家和莫茹家拔兩口鍋過來。

    一大一小,做飯正好。

    晚飯時候,周誠誌就讓張根發去喊幹部們到食堂吃飯。

    張根發得意道:“我早就說要這樣,你們非裝清高,說什麽不能搞特殊化。”

    張根發親自去莫茹家請劉新農。

    劉新農剛去鄰村大隊開會回來,正等著吃飯呢,結果發現到了飯點也不見張翠花來送飯,他就有些不高興。

    他瞪了趙立剛一眼,想讓他去問問。

    趙立剛笑道:“興許今兒略晚點兒。”

    劉新農輕哼,繼續拿著文件看,心裏卻想他們給自己吃的都是粗糧,還是按著一斤來的,估摸著克扣自己的,都不到一斤。

    要不為啥自己老覺得吃不飽呢?

    這麽快就餓!

    這勞模家的飯怎麽這麽不抗餓?

    是不是自己來就故意整自己呢?

    要不莫茹總跟周明愈說人劉新農這麽大個幹部,應該不至於小肚雞腸和社員算計那點事兒。畢竟怎麽說也是書記不是?可這時候的幹部,還真是良莠不齊,有張根發那樣的大隊支書,自然就有劉新農這樣的縣委副書記。這麽說,張根發要是運氣好,或者“功勞”再大點,關係再硬點,那保不齊也能做到劉新農這個位置呢。

    劉新農,並沒有比張根發高明多少,無非就是站得高見識多,學了幾套話兒而已。

    可以這麽說,劉新農就是讀個幾年書的張根發,一樣的小心思上不得台麵,靠著運動和關係上去,從縣機關的一個小幹部一路爬上副書記的位置。

    這時候張根發來喊他,“劉書記,這些天可真是讓您受委屈了,今兒我好說歹說把食堂給重新開起來,咱們去食堂吃。”

    劉新農心裏高興,嘴裏卻道:“那不行,那不成了搞特殊了麽。我們幹部下鄉,是要和社員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

    周明愈是巴不得把這尊神給請走,笑道:“劉書記每頓飯都給飯票,從來不多吃多占,也不要開小灶,可真是艱苦樸素呢。這食堂和俺們社員家裏是一樣的,有那些糧食不夠的,或者不想做飯的,就可以去食堂打飯吃。”

    劉新農聽他們說得冠冕堂皇,也就不再堅持,“那行,我在這裏也麻煩勞模,這就去食堂吃,隻來這裏睡覺就好。”

    趙立剛也做夠了傳聲筒,這會兒當然樂意去。

    他們走後,莫茹家可算又能吃頓安生飯。劉書記在這裏這幾天,她感覺都要吃出消化不良來。

    劉新農去了食堂吃飯以後,周誠誌就和另外三個隊長商量,讓張根發批條子,拿出一部分麥子來磨細麵,攙著玉米麵和秫秫麵給幹部們做麵條、饃。

    劉新農的是細麵和粗麵七三開,其他人就是三七開,全吃細麵周誠誌可舍不得。

    其他幹部來的時候,都沒這樣呢。

    解決了吃飯問題,劉新農又消停兩天,沒再找莫茹和周明愈的茬兒。

    又過了七八天,地裏徹底沒有農活,天也冷起來。

    莫茹尋思劉新農應該要走了吧,他突然下令召開全社員大會。

    不但先鋒大隊要開,整個紅旗公社都要召開,先各生產隊、大隊開,然後再召集到公社開。

    “農閑時間,按照上頭規定,要全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劉新農揮舞著手臂,發表著自以為鼓動性十分強的演講,“我知道先鋒大隊是有收音機的,要多聽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節目,少聽那些腐蝕勞動人民思想讓革命鬥誌散漫的東西!”

    聽他這麽說莫茹就不樂意,就因為他來了,她家的收音機如今都不聽什麽連播、西遊記之類的,整天就聽聽新聞、革命歌曲以及一些憶苦思甜節目。

    結果他還揪著不放,也實在是夠掉價兒的。

    這天晚上,劉新農下令先鋒大隊召開全社員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也就是他說的憶苦思甜。

    男女勞力加上老人孩子,除了太小哭鬧的不讓,其他的基本都到場,每個生產隊長要點名。

    從六點多鍾開始集合,鬧哄哄地點名,點完也七點半多。

    劉新農擺擺手,人太多,他也隻能舉著張根發的那個擴音喇叭開會,“社員同誌們,今天咱們舉行先鋒大隊63憶苦思甜第一次大會,希望各位社員同誌們踴躍發言,有冤訴冤,有苦訴苦,有檢舉揭發的就勇敢地揭發,一切都是為了把工作做的更好,提倡批評與自我批評,會後,任何人都不能打擊報複。”

    說著他還看了一圈,對張根發道:“先從批判地主壞分子開始!”

    這也是會議常規流程,每次都要先批判地主富農壞分子。

    隻是先鋒大隊的地主陳良被抓到農場勞改,至今沒回來呢,而壞分子……

    張根發隻好把刑滿釋放的周古忠和丁春榮給拎出來批判,他也不是真的要批/鬥他們,不過是為了應景而已。

    說了一通大道理,罵了一通階級血淚仇,最後讓兩人站一邊去,開始讓社員們互相檢舉揭發。

    這些年先鋒大隊的社員們跟著二隊過上了好日子,就算不滿的都沒尋思著要揭發誰。

    畢竟那點不滿都不是什麽大事,之前說可以提,也都提過,這會兒再提分明就是打小報告了。

    張根發感覺很沒麵子,就看周誠誌。

    周誠誌坐在那裏跟睡著一樣,耷拉著眼皮一動不動。

    張根發隻好道:“那就先憶苦思甜。說說以前吃不上飯的苦,品品眼下跟著黨的甜,別忘了階級血淚仇!”

    這種時候一般就是批判舊社會,歌頌新時代。

    一開始幹部代表發言、勞模發言、先進發言,基本都是說建國以前,多麽苦多麽窮,現在如何如何。

    何仙姑作為以前是搞封建迷信,現在卻是赤腳大夫,那就是控訴舊社會的典型,她開始不知道咋說,後來倒是順流起來。

    劉新農還是很滿意的,指示書記員們要做好會議筆記。

    可後麵就開始亂套,輪到普通社員們講的時候,說著說著就開始說59年冬天60年春天,如何如何苦,吃不起飯,先鋒大隊還好,可親戚們總來打秋風,他們也拿不出餘糧,搞的親戚們意見很大,有絕交的,有餓死人過來鬧的等等。

    劉新農越聽越不對勁,一拍桌子,怒吼道:“歪了歪了!你們胡說什麽呢!你們這是說什麽?說的是舊社會的苦,怎麽還說上社會主義的苦了?你們這樣說可是反/動的,必須檢討,我看你們就是欠缺教育!”

    他這段時間下鄉蹲點發現這麽個問題,一旦讓社員們開憶苦思甜大會,一開始代表發言都還行,到後來讓社員自由發言,那可完蛋,全都是控訴那三年如何如何的。

    能這麽說嗎?豈有此理!

    簡直是……氣死個人,這工作沒法開展了!

    “接下來,必須檢舉一個,否則不能散會!”劉新農使出殺手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