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74章 少年軍編製

字數:265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漢末新三國 !

    甘寧率軍攻入彝陵城中,立刻率軍將車中的三百守軍擊潰,這三百人或死或降,甘寧在最短的時間內便占領了彝陵城,而在軍營之中酣睡的劉穎一行人,尚在夢中便被人五花大綁捆了起來。

    麵對著生死的威脅,劉穎無奈選擇了投降,於是這一行人見領頭的小將劉穎都已經投降了,自是不會堅持,也紛紛投降了江東軍。作為投名狀,劉穎將曹純牛金即將率大軍趕到合圍彝陵的消息出賣給甘寧,甘寧聽到這個消息自知大事不妙,便立即吩咐探馬前往周瑜大營報信求援。

    待到未時三刻,曹純率軍趕到之後,卻發現曹洪的敗軍,曹純隨即上前詢問道:“子廉兄,何至於此?莫非彝陵有失?”

    曹洪聽到曹純詢問自己情況,雖然氣餒,但也隻能無奈的回答道:“子和老弟,愚兄不力,不敵甘寧這廝,被他乘亂奪去了彝陵城。”

    雖然曹純再發現曹洪的敗軍之時,便有了彝陵城丟失的預感,但是心中一直抱著一份僥幸,如今聽曹洪親口說出來,心中忍不住暗罵曹洪無能。不過曹洪畢竟是頗有資曆的老將,加上和自己這便又有著族親,隻能勸慰一番:“子廉兄不必如此,彝陵丟了也不必擔憂,如今我們合兵一處,再去彝陵叫陣,我們奪回彝陵便是。”

    “曹純將軍,若是甘寧見我軍勢大,不敢應陣高掛免戰牌,又當何如?”牛金憂慮的說道。

    “嗯……”曹純麵對著牛金的疑慮,思量片刻後淡然的回答道:“此事易耳,我軍勢眾,今日便令軍士伐木打造攻城器械,明日一早便強行攻城,定要取了甘寧的首級。”

    隨後曹純、曹洪合兵一處,共計近五千人,便浩浩蕩蕩的圍了彝陵城,果然不出牛金所料,甘寧見曹純援軍一至,便高掛免戰牌,曹純隻得吩咐軍士在附近伐木,趕製攻城用的器械。

    隻是曹純萬萬沒有想到彝陵城中的劉穎等人會輕易間便投降了甘寧,還讓甘寧提前知曉曹純的計劃這才乘著曹純大軍包圍彝陵城之前,無聲無息的將求援的軍令給遞送了出去。

    上一章說到曹衝吩咐這五十名少年軍軍卒返回南郊大營各自取回自己的被褥,待到戌時五刻(20:00)時,這五十人紛紛趕回了少年軍軍營,曹衝吩咐十人一間營房,前去軍營中住下,並挑選出按照住宿的房間,將一個房間的十人命名為“班”,暫時將楊翀設為“班長”。

    說到軍隊編製,這裏小梓又得廢話一番,跟各位書友詳細說一下這個時候的軍隊編製情況:中國古代一般流行兩套編製,即是平時組織訓練有一套編製,而當要組建參戰部隊時則采用戰鬥部隊的臨時編製,將士兵重新組織到新的戰鬥編製中去,這種編製往往具有隨意性。

    而這種兩套編製又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實行全民皆兵的製度,平時按照居住地點就近編伍,由各郡的郡尉、各縣的縣尉負責訓練,警備治安。大規模征發參戰時,就由郡尉、縣尉率領上前線。

    參戰時由統帥委派若幹“將軍”分領幾個作戰集群;集群下將各地征發的士兵編為各個戰鬥部隊,號為“部”,將軍委派的“校尉”負責指揮;“部”以下分為若幹個(一般也應是五進位製)“曲”,約一千人人,由“軍侯”指揮;“曲”以下按平時基本編製,整編“屯”(約為五百人人)設一“屯長”;“屯”以下為“隊”(一般約五十人或一百人人),“隊”的最高軍官叫“隊率”;而後“隊”以下設“什”(一般約十人)和“伍”(一般約五人)分別設“什長”和“伍長”。另外自“屯長”以上每一級軍官都可支配約占編製百分之十的另編人員為隨從親兵,擔任警衛、通訊等特別戰地勤務。

    由於漢代軍隊編製沿襲秦代,按照戰時編製的常備軍逐漸固定,以部(一般為五千人)為基本單位。部由校尉指揮,因此部有時也稱校,而校尉出缺由軍司馬代領。東漢時直屬朝廷的北軍五校尉部隊稱之為“五營”,每營應該相當於過去的部,但編製定額僅千人左右。校尉的級別相當於郡尉(比二千石),軍侯相當於縣尉(比六百石),屯長、隊率相當於縣吏(比二百石、百石)。以下的什長、伍長不算官。部以下的編製不固定,根據任務各有幾個曲;而部以上的編製也不固定,由朝廷根據戰略方向、戰役任務委派的將軍,指揮根據該任務而組編的幾個部,構成一支某個戰役或戰略方向的兵力,有時就稱軍。將軍的指揮部由於要在野地宿營搭建帳篷而稱之為“幕府”,朝廷往往給予相當大的人事權力,允許臨時任命“幕府”官員,因此將軍出征也就叫做“開府”。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軍隊的基本編製情況相當混亂,史籍的記載也不明確。總的趨勢是“部、曲”的地位日益下降,成為將領的隨從親兵,其中大多數都是將領的奴仆,沒有人身自由,最後“部、曲”聯稱,成為法律限定的一種賤民。而將軍越封越濫,所領的“軍”的員額也是不斷縮小。

    曹衝鑒於後世的軍隊編製,以及現在的軍隊編製的混亂情況,決定拋卻以往最為基本的“什伍編製”,而是統一以十人為一個最基本的戰鬥序列,命名為“班”,並設“班長”一名,實際上也就是相當於當時的“什長”。

    如此一來曹衝就將這五十名少年精壯分成了五個班,除了三班的楊翀被任命為班長以外,其餘的四個班都暫時沒有設置班長,曹衝打算日後根據眾人的表現任命班長。另外曹衝考慮到張澄言和張靳明兄弟作為將門子嗣,若是強行將兩人混入一般的士卒之中睡在一起,恐引起不良的後果,不若暫時將兩人編為第六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