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成王
字數:4975 加入書籤
第七十七章成王
“犯上作亂?”榮王微笑著重複,“三弟,這史書以後如何寫我不管,但肯定不會有榮王犯上作亂的字眼。勝者流芳百世,敗者遺臭萬年,亙古不變的道理,三弟你懂嗎?”
皇帝仍舊不肯服輸:“朕隻要為君,你就是弑君作亂,終究是個逆臣!”
逆臣麽?倘若是七年之前,逆臣二字,榮王還是有其心,無其力,是以他隻有唯唯諾諾,俯首稱臣。可如今,這江山已是滿目瘡痍,他且將這山河動蕩一番又有何妨!古來治國之道,大抵都是坐穩江山之後才談的,如今說這些,似乎太早了些,又似乎太遲。此際唯有兵戈方為王道,方能澄清這灘渾水!
榮王搖搖頭,說話間自袖中取出一塊兵符,輕巧地拿捏在手中。龍紋修飾,襯出無上權威。曆代帝王最高的權力,便是體現在這塊小小的兵符之中。如今不知怎的,卻落到他手裏了。
皇帝看見那枚兵符後,還未來得及做出驚訝的神色,就見莊征押解一人至不遠處。皇帝遙遙看著奄奄一息的親信,一旁的裴啟旬指尖輕揮,莊征便手起刀落,轉眼間安福海已是血濺丹陛。
皇帝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莊征手起刀落,血濺三尺。他的拳頭握得愈發的緊,恨不得將榮王碎屍萬段。
“三弟,今早京畿北門,捕獲良馬一匹,賊人一個,身上竟藏著兵符。這麽重要的東西,三弟為何不收好呢?”他像一個愛護幼弟的兄長,極溫和極溫和地說:“那,大哥替你收著。”
裴啟紹冷眼看著他,看著榮王所在的地方。那是光華殿的禦階之下,那裏本來應該跪滿了王公大臣,此際應該有鳴鞭三響,之後便是山呼萬歲。皇帝會在這個時候聆聽各部院奏事,讓大齊的中樞在他的手中平穩地運轉下去。但是如今,這個中樞被迫停住了,它不再運作——滿朝的文武要麽閉門不出,要麽在府內死節,要麽就是被榮王所軟禁,屠戮殆盡。
裴啟旬口口聲聲喚他三弟,可裴啟紹以為,他不該有這樣的兄長!周公吐輔,天下歸心,這樣的事情沒有在他們之間上演。這是他的過錯,他應該記得,在大齊的天下裏,隻有血色染成的龍袍,隻有屍體堆積而成的王座。所謂兄友弟恭,不過一場笑話!
現在說什麽都已經遲了,裴啟紹知道,就連最後的十萬鐵騎也已經被榮王收入囊中,他已等不來任何救兵。現在他隻有不到百人的衛隊在宮內與其僵持,倘若真真打起來,不過是一場屠戮。
他不能再將這百人的性命就這樣白白葬送。難道他還不如明思宗,煤山上吊,落個君王死社稷的美名麽?若是如此便能保全他的後宮和侍從,裴啟紹不是舍不得這條命的。
他長歎一聲,似乎是累了:“你到底想如何?”
“如何,已然並非由皇上說了算了,而是應當由我來定。不過三弟放心,為兄向來愛護弱弟,又怎會有弑君這一說呢。”
裴啟旬淺笑而言,隻覺心中前所未有的暢快。他憶起彼時年少之時,兩人常在上書房一起讀書。中途夫子有事離開,那時候尚且年幼的裴啟紹便去孔子像前偷偷地取那些蜜餞和糕點。香案過高,他踮著腳也不能觸及。裴啟旬便彎下腰,在下麵承著他的重。待其取物完畢,方是溜回座上。
這個時候,裴啟紹總是會佯裝讀書,口中尚有殘食,便囫圇咽下。個中喜樂,無以言表。
然而隨著兩人年歲漸長,道亦遠揚。背道而馳地太久,早已不是同路人了。
“你不殺朕?”皇帝很是意外,“那你大動幹戈,是想做甚?”
裴啟旬從悠遠的回憶中回過神來,微微一笑:“不知三弟還記得麽?幼時為兄百次為階,如今以你為階,登階一次,何如?”
幼時,還提什麽幼時呢?這裏早已沒有兄弟情誼,沒有君臣之恭。隻有勝者為王的驕縱,敗者為寇的落魄。
“不必多言,你想要什麽,且直說吧。”
“聖躬既然有恙,自當安心靜養。即日便下詔移權首輔,榮王攝政監國。另,放還昭祉。”
皇帝苦澀一笑,果然,他所要的終究是這天下。終究是他糊塗,以為自己竟能磨平榮王的性子。他怎麽忘了,早年父皇就曾稱讚其為當世之英雄。裴啟旬就如同草原狼一樣,精明,能幹,甚至機詭滿腹,生生地騙過了他的眼睛。
這麽多年,皇帝一直都以為裴啟旬隻是他的棋子罷了,如今方知,原來棋子竟是他自己。
交鋒至此,輸贏已定了。裴啟紹無力地坐在那裏,隻覺得榮王的眼神與數月前的城澄有些類似。都是滿麵笑意,都是談笑風生,而後逼得他無路可退。
有這麽一瞬間,他希望自己沒有做過皇帝。這個皇位這樣血腥,這樣可怕,他累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現在還在強撐著什麽!
他沒有回答裴啟旬好還是不好,而是淡淡地問了一段話,用以掩飾心中的無限焦慮:“你知道,父皇當初為何不傳位於你嗎?論治國之道,朕不如你,論用兵之道,朕也不如你。先皇卻傳朕而不傳你,你是怨恨在心的吧。”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丹陛之上的裴啟紹微微有些發抖,好似將全身的力氣使出來,盡數用在那三尺高的龍案之上。
他說起七年前,七年之前的舊事榮王的確不知,他隻知仇敵熱血未凉之際,一紙明黃聖旨壓了下來,命他回京奔喪。他星夜趕路,一騎奔赴京城,滿城的喪鍾都為之哀鳴。
裴啟旬隻看見,那指點江山的人變成了他的好三弟。他帶著殘留的血氣跪伏在大行皇帝靈前,也跪伏在新帝之前。
其實自那天起,他便從未真真正正服過龍椅之上的皇帝,一如當年他從未怕過敵人的刀戟槍尖。
隻是,先帝為何不傳位給他?
如今,舊事重提,使裴啟旬回憶起千百個日夜之前的場景。那似乎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先皇在他腦海中的身影,竟然已經模糊。
裴啟旬記得他由彼時能征善戰的一國之君,漸漸漸漸地變成了垂垂老者。在他最後的生命裏,裴啟旬其實很少與他單獨說上幾句話。每次見麵之後,迎來的就是一道又一道的出征之命,而後是一遍又一遍的凱旋。先帝在位時裴啟旬生活的那二十七年,大抵有半數都耗在了馬背上。
裴啟旬自認有功,並且無過。所以,先皇到底為何不傳位與他,他很好奇。“先皇崩逝,本王確實不在身邊。至於原因——本王也很想聽一聽。”
“你忘了一點,先皇是皇帝,可他也是個父親。你為國盡忠不假,但你終究沒有盡孝。而朕做到了你沒有做到的事情。”
說話之間,裴啟紹指尖輕觸腰間佩刀。眼看著裴啟旬一步一步走近,皇帝心底再次泛起幾絲希望。他不能坐以待斃,即使是死,也要死的有尊嚴。這不光是為他自己,也是為了大齊的尊嚴,列祖列宗的尊嚴。
他屏息凝神,裴啟旬也靜靜聆聽。孝嗎,他似乎真的沒有,如果有那個時間的話,恐怕他也就不必像如今這般,隱忍這麽久了。
或許過去是他錯了,又或許這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即使七年前他向新皇磕了頭,如今他也已經憑著自己的實力一步一步地將他所失去的奪了回來。
所謂的臣服於他來說,不過是用一時的屈辱,換取大齊邊疆穩固罷了。他的確有覬覦皇位的野心,但他不能讓祖宗的江山在他手中亡覆。先帝駕崩之時,他本可以火速回京,穩定大局。可彼時邊疆未穩,尚在開戰,主帥臨陣撤離,乃是兵家大忌。倘若損失關隘,賊兵則可長驅直入京師。裴啟旬不想做亡國之奴,故而沒有選擇回京奪.權,而是繼續這場戰鬥。戰是贏了,但是他也就此淪為一介臣子。
好在,這樣的日子從今日起便已結束。莊征早已擬好了聖旨,此時上前見榮王示意,便上前呈上。明黃卷軸輕輕攤開,一排一排的館閣體依次映入眼簾。從今以後,以皇帝的名義所下的聖旨,大概不多了。天下人所聽從的將不再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是,榮親王諭。
裴啟旬緩步走上丹陛,三丈,二丈,一丈,三尺……倏忽之間,寒光閃爍,利刃出鞘之聲隨之落入耳中。
他抬起眸子,但覺淩冽逼近。而持匕首者,正是當今天子。
裴啟旬稍一偏轉,堪堪避開之後,反手扣住其臂。皇帝的身手不錯,與他交手數十回合斷然不在話下。隻不過如今他拖著病體,硬是要與裴啟旬一搏,則是有幾分不自量力了。
幾個回合之後,裴啟旬故意露出個破綻。利刃隨即劃過他的臉頰,留下一絲血跡。裴啟旬立即承力而擊之,但聽得匕首落地,天子跌坐在地。兩名侍衛隨即架刀而上,在榮王的示意之下,將裴啟紹回在龍椅之上。
裴啟旬再次上前,將聖旨鋪平放在龍案之上。他用指尖輕觸著那道明黃,清聲念道:“
“我皇祖肇造丕基,皇考底定宏業,重大之任付於眇躬。故朕以弱冠,以承大統,兢兢業業,唯皇考之遺訓是從,勵精求治,日理萬機。七餘有年,孜孜如一日,乃得萬姓樂業,天下鹹平。然天命不假,竟染時疾,以致躬體欠安,難以續踐。特命榮親王啟旬為攝政王,以監朝政,以理國事,代統大軍,克定天下。諸王公大臣等事攝政王,當如事朕。同心協力,以圖進取。希其敬天尊祖,勤政愛民,使生陶唐虞舜之風。欽哉。”
皇帝沒有說話,隻是目光呆滯地看著那道並非出自他口的聖旨。隨著一聲玉璽所發出的沉悶聲響,鮮紅的皇帝之寶落於那道聖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