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光之萬家燈火(59)

字數:3826   加入書籤

A+A-




    賣保險倒底是銷售什麽?

    不過是一張紙,和存單類似,叫保單。

    又是一份合同,簽下了就有責任,權利,義務。對等的,有約束力的,需要雙方都履行的格式合同。

    還是一份對自己,對家人的責任。

    更是一個看破無常,理性安排人生的智慧決定。

    賣保險的人,當然是趨利的。但是也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就像所有商業的經營者一樣,利人利己,成人達己。

    那麽賣保險到底是在賣什麽呢?或者說你銷售的是什麽?

    這個問題曾經在萬家保險討論過,得出以下答案,各有千秋。

    1,銷售的是愛心,責任與真正的遠見。

    這個是從保險具有的功能與意義來談的。

    2,銷售的是生活的勇氣與從容不迫的安穩。

    這個還是從功能出發,隻不過談的是客戶的感受。

    3,銷售的是現金,而且是小錢換來的大錢,是今天為將來準備的現金。

    4,銷售的是信心。有了安排,拿走擔憂,帶來確定的幸福。

    5,銷售的是公司的品牌,服務,產品。

    6,銷售的是公司的文化。

    7,銷售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8,銷售的是一種理念,關於人生,關於愛與責任,關於財務安排。

    9,銷售的是營銷員自己。形象,口碑,自信與誠信。

    說了很多,但是當時大家都沒有想過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公司的牌照,沒有辦公室,就憑幾個人的嘴巴。在這種情況下,你銷售的是什麽?

    於遠明不知道,王承寬和張昌兵知道。

    這種情況下,隻能靠個人的信用來打底。

    客戶哪裏知道什麽公司文化,公司都沒看到,還文化?

    客戶哪裏知道什麽生活方式?你把我的錢拿去了,什麽時候還才是最關鍵的!

    你們公司就幾個人,到底搞不搞得起來,都是個問題。要是將來出事了,難道我去龍城或恭州啊?

    所以,雖然市場原始,還是需要有一個容身之所。也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幾經周折,雷文傑給貴溪租了一個臨時辦公室,就在城裏建設銀行樓上。雖然隻有幾十平米,至少有個地方,像個公司了。而且還找了一個內勤妹兒,也是業務員的關係介紹過來的。小李,李小麗。大專學曆,溫柔本分,認真細致,是一個做內勤的料。

    保險公司找辦公室,最好在銀行旁邊,有幾個好處。

    1,開卡方便。第一年交現金,第二年就需要銀行卡或存折了。後來需要的還是結算賬戶存折。有銀行在旁邊最方便辦理。

    2,客戶如果現金不夠,想買保險的時候也非常方便支取。少留遺憾,多成功的幾率。

    3,最關鍵的是借助銀行的公信力。和銀行捆綁在一起,讓客戶多一些信任。

    金融三駕馬車裏,老百姓最信任的是銀行,其次是證券公司(雖然很多人搞不懂股票),最不信任的就是保險公司了。這是曆史造成的原因,與保險公司無關。問題是作為基層的保險工作者,你必須去麵對和改變這種現狀。借助他人的力量就是一種現實選擇!

    神州人壽喜歡拉國家,政府的大旗。口口聲聲說他們代表國家,你看神州,就是中國的別稱。萬家什麽玩意兒?中國的家庭豈止萬家?

    海洋保險呢,喜歡拉國家部委,甚至他們的第一任董事長是高級官員說事兒。

    說到底就是一個拉大旗作虎皮。

    萬家的營銷員怎麽做?

    說來說去都是那些舊話:第一家什麽什麽,深圳是國家改革開放的高地,什麽銀行入股,什麽國際投行入股之類的。

    我們代表專業,產品更好,服務更優之類的。

    客戶麵對幾個保險公司,其實內心是迷茫的。但如果被說動了,想買保險。他還是會選擇讓自己放心的那家公司。

    十之八九,會選擇神州人壽。

    隻不過,這個十之八九是願意購買並且和萬家,海洋重疊的情況下。你隻要勤於拜訪,沒有重疊的客戶就不一樣。更不用說,還有些客戶誰都不信。

    所以,反饋到市場份額裏的比例就不是十之八九了。

    在建設銀行上麵有了辦公室,自然就極大地改善了萬家保險在貴溪的地位。但是王承寬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他的兩個徒弟:梅家成,林更生與他一起晉升為主管了。他的部經理夢想基本沒有可能了。

    這是怎麽回事呢?

    這得從萬家保險的基本法談起。

    根據萬家的基本法,營銷層級分為業務員,主管,部經理和總監四個層級。其中業務員又分為試用和正式,主管分為主管,高級及資深三級。經理同樣是經理,高級與資深三級。至於,總監要求太高,重慶都沒有一個,所以大家也都沒有關注。職級也是一樣分為總監,高級及資深三個。

    層層晉升,層層考核。達到晉升標準就晉升,達不到維持標準就降級。一般情況下,維持就保持原狀。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屬下員工晉升了,就可以超越你。你的職級如果不能借助他們的晉升而晉升,就可能出現並駕齊驅或超越你與你沒關係了。

    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

    王承寬二次入司,還是以試用業務員身份。前段時間全力增員,打破局麵,沒有做太多業績。後來終於找到了梅家成,林更生更忙於輔導了。本來如果控製得當,這兩個家夥逐步發展,就可以先推王承寬晉升為主管,然後他們再晉升。這樣,王承寬就可以成為高級主管。這樣用不了一年,王承寬就能成為部經理了。

    但是不知道是誰,告訴了梅家成與林更生,他倆知曉了晉升的秘密。於是同一個月,他們三個一起晉升了。以王承寬的條件,再超越這兩人,就難了。而不能超越,就隻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超越自己,越飛越高。自己除了有一些育成津貼以外,啥都沒了。這可是最壞的一種結局。

    到底是誰在背後做了這個局,導致了王承寬的前途堪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