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光之萬家燈火(74)
字數:4653 加入書籤
知識講完講產品和銷售。
產品及銷售是男老師來講授。
看他稍顯淩亂的發型,掩飾不住的疲憊,確實說的不是假話。當然後來於遠明才知道,這也是產品銷售氛圍營造的一部分。
產品其實也簡單,就是一個三年一返的老產品,調整了費率,增加了分紅。
繳費比原來的高了,三年一返的錢卻少了,這就是精算!因為原來那個產品的預定利率是5%,現在這個是2.5%,肯定有很大的區別!
說起來很簡單,接下來的銷售策略卻不簡單。
因為不管產品如何,最終檢驗這個產品的就是市場。
那麽根據這款產品的特征,如何包裝出讓客戶不得不買的理由,就變得尤其重要了。
男老師講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讓大家笑翻了:
所謂分紅保險的講解,你要讓不懂的客戶懂,要把懂的客戶講得不懂。你就成功了!
關於分紅的不確定性。老師是這麽說的:
分紅的多少你不能給客戶承諾,但是要學會給客戶描繪。
描繪保險行業的前景巨大,描繪萬家保險強大的實力,描繪公司投資的回報,最後你問他:你覺得我們公司這款產品分紅多不多嘛?
他說那肯定多。
你就伸出大拇指讚美他一句:真有眼光!
你看,有沒有,多不多都是客戶說的。反正我也沒說。
大家哄堂大笑!
要讓客戶認同,首先是要讓業務員認同。所以,接下來的產品培訓非常關鍵。
於是分組進行研討,一個小時後上台發表。
發表完了以後,老師再歸納總結,最後推不推得好就看大家接下來的工作了。
講到分紅保險必須講到決定保險公司盈利水平的三個核心指標:死差,費差,利差。
死差,是指保險公司預定的死亡率與實際死亡率之差。經營得好,控製得好,就是盈利,叫死差盈。管理水平差,核保核賠差,死亡的人數超過預定的人數,就叫死差損。
這裏又涉及到一個東西,叫生命周期表。就是根據日本人的生命周期數據編出來的工具表。由於中國人還沒有這個東西,於是就借用了,當然實際上還是有差距的。因為日本的人均壽命比中國的長。死亡率就是根據這個有差異的表設計的,應該說客戶占一點便宜。
利差,就是預定的保單利率與實際利率之差。為什麽說1999年6月之前的保單賣得越多就虧得越多,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市場的實際利率下降了,而你保單是預定利率卻無法調低。必須按照合同支付與給付,公司肯定就虧了。隻不過是預虧,不是馬上就虧。因為保單的支付與給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費差就有意思了。費差其實最好理解,指的是公司的預定費用與實際產生費用的差別。控製得好,就是費差盈。控製得差,就是費差損了。
一個保險公司的內部管理水平體現最多的地方就是費用控製了。
有的公司給予分公司極大的權限,各級幹部吃喝花銷都可以報銷,大家過得很舒服。公司的鋪張浪費也是驚人!一個幾千塊的話筒剛剛買來用了幾次,不小心摔壞了,再買一個。無所謂!也沒有人被追責!
一個三級機構的負責人可以長期在酒店開房,打牌,約會什麽的很方便。
最後這家公司出了一個大事情,才導致總部重視,收回部分權限。
就是有一個分公司挪用了6000萬去投資,結果投資的項目出事了。對方跑路,人都找不到,錢當然也要不回來一分。
萬家的費用控製確實很好。公司的一切東西都是花錢的,紙張,本子,小禮品,公司彩頁業務員都需要花錢買。
最不同的就是一開始就是收支兩條線,所有保費全部上劃,需要的費用下撥。
哪有分公司挪用6000萬的機會?
2000年開始更厲害,采用了費用預算製。
就是所有機構的費用,年初就預算好。根據預算的計劃來使用,一旦超支就有可能被停。如果有結餘,也會在年底清理,不允許機構保有大量費用。
這個預算製一執行,好多機構都跳起來了。很多人抱怨連連,最後的結果是把推行預算製的老總,一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給解雇了。但是製度依然執行!
所以,明白這些道理後,再來看核保核賠,再來看公司的“大方與摳門”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讓於遠明想起一個案例。一個理賠的案例。
龍城曾經發生了一起交通意外,一個三輪車駕駛員駕駛他的三輪車在公路上出了車禍,被撞死了。
他在兩家公司都買了保險,不多,隻有幾萬塊。
神州人壽的很快就賠付了。
萬家保險的卻拒賠。理由是:駕駛無有效行駛證的機動交通工具,屬於責任免除範圍。根據條款予以拒賠!
這下家屬就不幹了,一件事情兩個結果,怎麽都想不通。更何況,人已經去了,能夠多要錢肯定是不會放過的。
另一方麵,社會對於萬家保險也是充滿懷疑。
別是賠不起吧?
別是惜賠吧?
開三輪車的家庭也不富裕,看人家孤兒寡母的,就幾萬塊錢,好歹都應該賠了啊!
人們看待事情的時候,往往不是站在理智的一麵,而是站在情感的一麵。而且是站在弱者一方,以此凸顯自己的愛心與正義。
可是在萬家保險的理賠人員看來,該案件就是一個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拒賠案件。
在萬家公司看來,該賠的堅決賠,不該賠的堅決不賠,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如果出於各種原因,把不該賠的都賠了,該賠的哪裏拿錢來賠?
而且會導致更多的糾紛與麻煩。
畢竟保險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機構,不是發放福利的社會救濟機構。既沒有財政支持,社會募捐的來源,也沒有扶貧濟困的社會義務。至於說為保護母親河捐款,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那是一個企業公民的自選動作,不能用社會道德來綁架企業的商業行為。
這個道理一開始業務人員都不理解,公司把道理講明以後,大家都理解了。因為條款上確實寫得非常清楚,事實沒有爭議。
回頭看分紅保險,是不是經營管理水平更高的公司,分紅的可能性就多一點呢?
不絕對,但又具有相關性。
因為最早的分紅保險出台,就是因為一家公司發現自己的經營盈利超過了預期,願意把這一部分拿出來與客戶分享。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麽呢?
就是長期的低利率保單讓客戶投保的時候擔心,未來利率要是上漲了怎麽辦?
當然保險業務員也有相對應的話術:比起資金貶值更應該擔心的是生命貶值。
但是這個問題確實也存在。
保險公司提高預定利率行不行?
肯定不行,所有條款都需要通過中國保監會的審核,同意才可以。預定利率是關係到整個金融秩序的大事情,哪裏能夠完全市場化?
保證最低2.5%的預定利率,再加額外分紅,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案!
因為分紅的來源除了死差和費差(相對穩定),變動大的就是利差。銀行利息調高,分紅就多,反之亦然。所以,既滿足市場監管的需求也滿足客戶的心理需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