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雲盛農莊
字數:3792 加入書籤
求書,找書,請發站內短信給管理員,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c
p> 蕭山盛又把準備再建一個磚木樓的事跟蕭父說了,還說了農家樂的收費標準。
住一晚要兩百,包月五千塊?
淩楚楚,宋可兒,林雨薇,秦遲侯,秦老頭,柳三賤都訂了包月,已經收入三萬塊?
蕭父和蕭母驚得已經說不出反對話來了。
一盤青菜三十,一斤草莓三十塊錢,他們更是感覺有點良心上過意不去,收費真是太高了啊,客人能接受嗎?
客人不能接受的話,這生意不就是沒得做,不就得喝西北風了?
不過聽說這收費標準還是秦遲侯,淩楚楚他們擬定的時候,蕭父蕭母再次說不出話來了。
本來菜園裏的菜兩塊一斤的時候,蕭父和蕭母就覺得很好了,後來漲到兩塊五,更是讓兩人眉開眼笑。
當青記,河濱,思香飯店的幾個老板親自來搶菜,互相競價,把菜的價格抬到了十四塊一斤時,蕭山盛的父母更是感到不可思議。
現在變成一盤三十塊,一斤菜可炒兩三盤時,蕭父蕭母已經驚得說不出話來了。
他們搞不明白城裏人是怎麽想的,那麽貴的菜,城裏人吃的時候就不會心痛嗎?
一斤青菜能賣到九十塊啊,比吃肉還貴,蕭父和蕭母都決定以後不吃蔬菜了,省下來賣給客人吃,他們改吃肉了,吃肉便宜多了。
“阿山你看著辦吧,建樓的事我跟你大姐夫說一聲,現在拉材料也方便了,可以省很多錢。”
蕭父最終選擇相信自己的兒子,畢竟單是現在收的一個月的住宿費,就是三萬塊了,夠他們幹三年了。
回去的時候,蕭母看了一眼謝玉香,眼神很是。
而看吳曉雲的時候,卻有些猶豫起來。
“謝廟祝說阿山的婚期不在今年,可他現在賺錢的本事那麽高,還沒開張就收入三萬塊了,加上賣花和給人治花,已經賺了一套房子,完全可以馬上結婚了,難道說他跟雲兒結不成婚?”
蕭母心裏想著今晚謝廟祝說的話,心思開始浮動起來,覺得今年結不成,倒好像是好事,她倒期待有新的情況出現。
還有兩三天可以準備辦酒席的肉菜,倒讓蕭山盛輕鬆下來,除了他要準備的酒肉蔬菜,還要買一些配料,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
這三天來,蕭山盛又去了一趟梅塘水庫,又釣了幾條大魚,還特意釣了一些河蝦。
這些河蝦個頭不是很大,隻有手指般大小,可是味道絕對要比飼料的大蝦要好吃得多。
河蝦也很容易釣,或者說河蝦很笨,看到食物,就會用鉗子去夾,而釣蝦的人隻要把係住蚯蚓或菜葉的線提起來就行,連釣鉤都不需要。
貪吃的河蝦一旦鉗住食物是不會甘願放手的,最後便成為了人類的盤中餐。
一些公職人員也是這樣,因為貪吃他人投來的誘餌,結果成為了階下囚。
蕭山盛在淩楚楚她們的提醒下,才想起給山莊起名,然後趕緊在各個路口設置了指路牌,免得客人找不到門路。
山莊叫雲盛農莊,取他和雲兒名字中的各一個字。
雖然秦遲侯,淩楚楚,宋可兒,楊夢勺他們都對這個名字有意見,不過意見再大也沒有用,蕭山盛覺得好才是真的好。
本來這次擺酒席,蕭父的意思是隻請一幫親戚鄰居吃一頓就行了,不過雲兒說她的一幫粉絲早就想來了,有幾十個人報名要來,正好趁這個機會叫他們來見識一下。
雲兒對蕭山盛道:“我邀請的慨有三張桌,跟村裏親戚分開來坐,菜色主打綠色食品,每人收費體驗價一百塊,回去時贈送一點青菜,兩顆草莓,保管他們吃後會成為我們的回頭客。”
既然雲兒都這樣說了,蕭山盛他們自然不反對,何況還有錢收。
見蕭山盛答應了,雲兒看著朋友圈那些要來的人,每人發給她的兩百塊紅包,樂得合不攏嘴。
既然雲兒的朋友圈粉絲要來,蕭山盛隻好把擬好的菜單再修改一下。
不過請村民的菜單基本上不變,還是原來的,分別是年年有餘炸魚塊,步步高升竹筍豆幹炒肉,團團圓圓魚丸和肉丸各一碗,紅紅火火紅燒蹄,展翅高飛燉全雞,親如手足釀豆腐,血濃於水小腸灌血腸雜酸菜大骨湯。
這是農村以前規格比較高的八大碗,有魚,有雞有肉。
但是現在規格顯然低了點,所以還得加一些菜。
蕭山盛還準備了油炸河蝦,梅菜扣肉,烤鴨,再加兩樣時新青菜,一盤草莓。
一共十四種菜,算是比較高規格的了,畢竟這是蕭山盛家請客,而不用大家出份子錢的,已經很豐盛了。
當然還有一種最高規格的,叫做九盤十二碗,這一般是村裏有錢人才辦得起,蕭山盛還是在秀香嫂跟嚎二哥結婚時有幸見過,確實夠大排場。
考慮到雲兒的要求,蕭山盛決定那些外來客人的菜色中,撤掉幾份肉菜,加多幾份蔬菜就行了。
紅燒茄子,涼拌黃瓜,土肉炒油菜,西紅柿炒蛋,炒豆角,油淋白菜,再加一盤草莓,相信不會讓人失望的。
時間說快就快,說慢就慢,三天很快就過去。
這天一大早,蕭山盛淩晨四五點就去長秀嬸的欄,把兩百斤的大肥扛到了老屋,在殺師父的殺刀下湊響了開業的序曲。
大肥鮮紅的鮮血,卻絲毫無法奪去老屋新貼上去的紅對聯的光芒,那是昨天請村裏毛筆字最好的老先生寫的。
除了貼對聯,還跟過年一樣掛上了紅燈籠,讓老屋變得喜氣盈盈,沉寂了十多年後,終於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殺好後,來蕭山盛家幫手的親戚也陸續到了,先割了些肉煮了些湯麵,先讓大家墊肚子,然後才好幹活。
大家匆匆吃完,便開始忙碌起來準備今天的酒菜和桌凳。
以往村裏辦喜事,除了親戚鄰居們會來幫忙,碗筷,桌凳,也都是村裏各家借來的,碗底都鑿有名字以區分,桌凳也寫了名字。
不過蕭山盛因為是開農家樂,這碗筷和桌凳自然得買,所意特意買了三十張桌的桌凳,足夠應付巨大的客流量了,倒省了大家去各家借桌凳和碗筷的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