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

字數:369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天王洪秀全 !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民族英雄林則徐出場,書友們投票推薦啊!歡迎評論!)

    1828年9月20日(曆史上是18日),林則徐上任三月有餘,廣東煥然一新,鴉片在廣東境內基本被控製。

    大量的鴉片,總量兩萬多箱,約有近三百萬斤,被林則徐下令囤積在廣東虎門。

    這一天,晴空萬裏,虎門海灘,鴉片堆積如山,旁邊圍觀的百姓人頭攢動,熙熙攘攘。

    林則徐立於高台之上,拿著喊話筒,正色道:“同胞們,鴉片害人,多年來讓我們受盡了苦楚,今天,我林則徐就要在這虎門將鴉片全部銷毀,我林則徐在此立下誓言;鴉片一日不盡,吾一日不歸,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終止之理。”

    話必,在千萬百姓的一同見證下,林則徐下令開閘放水,將海水引到那堆積如山的鴉片之上。

    刺啦聲連綿不絕,鴉片連著箱子一起冒起了白煙,以肉眼不可見的速度消融著。

    “哥哥,這鴉片怎麽會遇到水就被燒毀了呢?”人群中,洪仁空也在,他自然不會錯過這件讓國人自豪千秋的事件,鼓舞了民族精神的大義之舉。

    見石運成和杜惠貞等人一齊望來,洪仁空笑著解釋道:“這鴉片上撒有大量的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遇到水並在空氣的作用下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咳咳,就是生石灰遇水會放熱。【愛去△小↓說△網w  qu 】”見大家都是聽天書一般看向自己,洪仁空頓時醒悟,連忙簡單的解釋了一句。

    “哥哥真是博學多識。”石運成讚歎,引來大家的一致迎合,隻有陳道年恨恨的嘀咕了一句“裝腔作勢。”

    虎門銷煙的場麵遠比洪仁空想的壯觀,如山的鴉片硝煙四起,刺啦聲不絕於耳,滔滔的海水奔騰不息,每一次碰撞都是熱與煙的釋放,每一次融合都是血與淚的流逝,千萬群眾默不作聲,靜靜的望著鴉片在海水的碰撞中慢慢被燒毀。

    有人痛惜,痛惜這百萬斤鴉片就這般作廢,有人拍手稱快,慶幸從此鴉片不能害人,當然,後者站了多數。

    “林大人,您為民除害了啊!”

    “林大人您是好官。”

    “林大人,謝謝您,您是青天大老爺啊!”

    ……

    望著在轟轟烈烈中被慢慢消盡的鴉片,想起這些害人的東西在不久前還害的他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現在卻終於被燒毀了,百姓從心底感激,很多百姓跪了下來,向林則徐表示感謝。

    林則徐寵辱不驚,望向北方,拱手朗聲道:“同胞們,這都是我們為官者當做之事,分內之為,爾等若是心生感激就感謝皇上吧!是皇上憐惜他的子民,特此派遣我來替民消災,為民除害啊!”

    一言一行不忘皇恩,林則徐的忠義果然沒話說。

    聞言,百姓齊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一連幾遍,繞梁不絕。

    “秀全,這林則徐倒是個好官,清廷還沒有衰敗啊!”宋關佑有感而發,露出幾分落寞,顯然,在他看來反清複明的理想怕是越來越不可能實現了。

    “林則徐自然是好官,清朝的官員若是都像他林則徐一樣,那就不是人民造反能不能成功的事情了,而是這天下恐怕都不會有異心了。”可惜,洪仁空搖搖頭,“是好官,卻生錯了時代。”

    “哦,哥哥為何這樣認為?”羅大綱問道,雖然洪仁空年齡不大,但是經過這麽許久的接觸,眾人對於洪仁空非同一般的見識那是極為的佩服,所以羅大綱一問大家都看了過來,等待著洪仁空的下文。

    “奸臣當道,好官雖好,卻難有作為,不出半年,林則徐怕是就要銷聲匿跡了。”洪仁空聲音落下,留下有些愕然的眾人,慢慢的向遠處走去,虎門銷煙耗時不斷,既然已經見識過了,他自然也不會久留了。

    眾人見洪仁空離去,自然也是跟了上去,林玉有些躲閃,一直注意著高台之上的林則徐,似乎有些害怕被看見似的,靠著有些莫名的杜惠貞,躲著林則徐的視線離去了。

    虎門銷煙,因為洪仁空的獻策,和春的貪財,導致鴉片危害迅速擴大,提前在曆史上發生了。

    而它作為鴉片戰爭導火索的作用倒是沒有沒有改變,許多戰爭都因為這一事件的提前發生而迅速出現了苗頭,第一次鴉片戰爭也拉開了序幕。

    1828年10月初,英軍派出戰艦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的領導下於珠江海口外封鎖海麵,攻占了廈門,定海。

    林則徐、關天培等雖然英勇作戰,卻由於武器落後,戰術腐朽,清朝又盲目自大,最終戰敗,英軍死亡63人,清兵死亡22790人,慘敗。

    10月中,英軍大舉進攻,攻占廣州南街,最終在得到600萬兩白銀賠款後暫時退去。

    11月,乍浦淪陷,英軍攻陷鎮江,直逼南京,清朝滿洲八旗兵全軍覆沒。

    僅僅不到三月,清兵不斷戰敗,英軍步步緊逼,形勢一片危機,林則徐由於作戰失利,被道光帝召回。

    紫禁城,朝堂上,道光帝如同老了十歲,頭發都出現了幾絲花白,眉角中帶著憂慮,林則徐站在朝堂之下,麵帶慚愧,卻目光堅定,隻待道光帝發問。

    道光帝看了林則徐一眼,隨後將眼睛挪開,有些滄桑的問道:“眾位愛卿,現在軍事緊急,洋人緊逼,鄭應當如何做才好啊?眾位愛卿都廣開言路,說與鄭聽聽吧!”

    “啟稟皇上”一人走出,帶著諂笑,真不知道都這個時候了,他為何還笑的出來。

    道光帝自然不會在意這些,倒是有些意外的問道:“耆愛卿有何良策啊?”

    被問的是清朝重臣耆英,位列林則徐之上,拱了拱手,耆英慷慨有聲,大義道:“皇上,洋人實力強大,周所周知,但是畢竟是外夷,眼光必然短淺,我們應當主和,給他點好處就好了嘛!我們大清朝家大業大,就是賜予他們一點恩惠他們也會感激不敬,不會在犯我邊境了。”

    耆英話語一出,林則徐麵色大變,但是還不待他開口,許多大臣也紛紛附和起來。

    “是啊!皇上,我們大清朝一向愛好和平,應當以和為貴啊!”

    “耆大人所言有理。”朝堂之上,幾乎沒有幾個人發對耆英的建議,道光帝沉默,思量片刻,見林則徐欲言又止,問了一句:“林愛卿有何話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