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原子機器人
字數:4582 加入書籤
當引力加工設備數據穩定之後,它不斷地加工出完整無缺的引力調節器。
袁定方伸手拿起,飄浮在空中的引力調節器。
他開始不斷的調整引力調節器的參數。
讓引力調節器作出不同的動作,用引力調節器略微改變周圍空間。並進行詳細探測。
發現引力調節器能正常工作後,他開始關閉這個機器。讓它不要在懸浮空中。
機器關閉後,變成一個普通的半透明球體。穩穩地停在地板上。
它的堅硬程度隻比矽金晶遜色少許,是絕對不會被磨損損壞。
李浩看到引力調節器逐步被製造出來。
他暗自的點點頭,對袁定方的工作非常滿意。
引力加工設備在繼續製造引力調節器。
李浩向旁邊的趙江問道:“原子機器人的研發進度怎麽樣,通過這個引力加工設備,能否製造出原子機器人。”
“理論上沒有問題,但具體製作方案不知道會不會成功。
隻有十個原子組成的機器人,加工方式肯定沒問題。
但加工之後,原子機器人是否按照設定正常的啟動。
由於從來沒有設計過這麽小的機器,我真不敢保證它是否能成功。
畢竟和電子差不多大的機器人,它內部結構稍微出現一些差異,整個機器人加工就會失敗。”
趙江想到他接到原子機器人這個任務,剛開始的驚愕表情。
他接到李浩給予的原子機器人設計圖,還有引力加工設備的情況。
趙江那時真的一臉懵逼,對這個東西真的一點看不懂。
世界上怎麽可能隻用十個原子,就組成一個高效的機器人。
這完全是天方夜譚,比用一滴水組成機器人還不靠譜。
就是現在的納米機器人,它也不是真的幾納米。甚至都比細胞大很多倍。
當他發現原子機器人的具體設計後,又感覺到這種機器人,還有那麽一絲成功的希望。
他從來沒見過構造這麽精巧的機器人,都不知道李浩到底是怎麽想出來的。
如果這個原子機器人真的要成功,那對機器人領域影響太過重大。
他完全改變了機器人的發展史。
就像引力調節器,趙江不知道李浩做什麽用?
但最淺顯的應用,就是用這個引力調節器來建造反重力飛行車,或是反重力電梯。
甚至建造反重力建築,在沙漠或是海洋中建造高樓大廈,都是完全可行的。
估計還會有許多新奇的引力應用,會由引力調節器帶來。
趙江回想原子機器人,具體的組成部分。
原子機器人有十個原子組成,它們分別是四個碳原子、兩個鐵原子、兩個矽原子、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
由這十個原子分別組成了原子機器人的能量供應模塊、遠程通信模塊、信息儲存與空間探測模塊、思考判斷模塊。
他發現利用幾個原子,就能組成這些高效的功能模塊。
其中運用了引力技術和量子技術,讓他的超級大腦在設計這個原子機器人時,都產生疲憊的感覺。
能源供應模塊是由四個碳原子組成,它們通過電磁感應效用和引力交互效應組合在一起。
通過吸取電磁力或是引力為介質,在空間中汲取能源。為整個原子機器人提供可供運行的能量。
這種技術發展之後,它可以通過捕捉其他星體和地球之間的引力交互。
來產生源源不盡的引力能源。這是趙江預計在以後核聚變能源取得突破後。唯一能與之抗衡的新能源技術。
原子機器人的通信技術,它是由兩個鐵原子組成。
通過對鐵原子的外層電子進行特殊軌道雜化,在特殊的鐵原子吸取能量後。
它們的電子互相碰撞,產生一種費米子,它是量子遠程通信的橋梁。
量子遠程通信這項技術,趙江很清楚。
它是由科研大樓物理實驗室,量子科技項目組組長劉鴻研究出來。
劉鴻通過對從一個隕石上,獲得的特殊糾纏量子研究。
他的量子研究取得長足進步,現在實驗室已經能穩定獲得新的量子。
這種量子經過測定,它是一種新型費米子。
新的量子通信,可以在一光年範圍內瞬時傳遞,在五光年範圍內延時傳遞。
它的信息傳遞非常遠,信息的傳播頻譜非常寬。足以支持正常的通信需求。
隻是製造代價非常高,一次製造兩對特殊的鐵原子的造價。
它的相當於一輛航天飛船,成本真的不算高昂,就是以清瓷科技的吸金能力,製造這個不會傷筋動骨。
但它無法獲得大規模應用,主要是它製造的成功率太低,拉升了整體費用。
成功製造這種特殊鐵原子的概率不足10億分之一。
希望渺茫的成功率,才是阻擋量子技術發展的阻礙。
清瓷科技花費數萬億元,幾乎透支了科研大樓十年的科研費用。
才成功製造四對特殊鐵原子,其中兩對兒用於實驗室觀察。
剩下的兩對,直接拿給趙江。
一對用於原子機器人,作為信息的發送端。另一對作為接收終端,顯示原子機器人傳來的數據。
信息儲存與空間探測模塊是由兩個矽原子組成,通過強相互作用力與弱相互作用力的交互作用。
對外感知原子機器人所處空間力的變化。並通過電子軌道儲存信息。
原子機器人通過這個模塊感知周圍發生了什麽事情。
這種通過基本力構成的圖像,它甚至比高清攝像機拍攝的圖像更為準確。
思維判斷模塊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交互,互相構成一個簡單的量子處理器。
這也是劉鴻取得的重大突破,它通過在研究量子通信技術時。
意外對兩個原子進行量子化,它們互相糾纏後,卻對外界的信息產生了應激反應。
劉鴻發現這個信息後,再進行深入研究。
終於找到解開了謎底,竟然是儀器中掉落了一滴水。
其中氫原子和氧原子進行了量子化。
它們互相糾纏之後,產生了非常奇特的邏輯判斷能力。
隻要有一對兒相互交纏著氫原子和氧原子。
它們所產生的邏輯判斷能力,完全可以媲美工業芯片。
能做到控製設備執行基本程序的功能。
趙江通過試驗複雜的組合,把這些模塊組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機器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