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3 美味菜肴

字數:4661   加入書籤

A+A-


    次日一早,村裏的氣氛可以用“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來形容。

    熱鬧得很。

    張豪也被村民們的熱情吵醒了。

    王大爺顧及到村委會的形象,把設宴的地方選在了自己的院壩之中。

    三張大方桌,十六把長板凳已經擺放有序。

    門前起了一個簡易的鐵皮爐子,正燒著熱水。

    龍梅和趙小倩圍著圍腰和袖套一進一出忙碌的不可開交。

    “張主任,野豬早上已經喂了,我過來幫忙。”龍梅切著青菜說。

    “好,你小心一點,手別被刀傷了。”張豪提醒道。

    “不打緊,閉著眼睛都傷不到我。”龍梅根本沒看砧板上按著的青菜。

    噠噠噠~

    速度極快,切出來的青菜非常均勻,沒好幾十年的刀功根本來不了。

    王大爺算是請對人了,龍梅的煮飯的手藝沒得說,村裏數一數二的。

    趙小倩雖是村裏年輕一輩的媳婦兒,但手上的活兒也算老成。

    兩人主刀。

    另外還有七八個婦女各盡其責,燒火,洗菜……

    熱熱鬧鬧的,場景好似誰家嫁姑娘一樣。

    門口台階上放了十來個盆子,盆子裏都是準備好的蔬菜和作料。

    大蒜,辣椒,花椒,芹菜等等全是本地土裏長起來的。

    王大爺正忙著剃肉,昨晚殺的豬今天指定吃不完,他把肥豬身上最好的地方卸了下來招待施工隊和大領導。

    豬肉排,豬蹄……

    幻想著上桌的樣子,張豪忍不住要流出口水來。

    大黑一早就來了,比張豪來的還要早,它知道這裏有吃的。

    王大爺沒有虧待它,把熬湯用的大骨分了一塊給它,它正抱著大骨啃的津津有味。

    “小張,麻煩你把這塊肉替我送到龍梅那裏去。”王大爺說。

    張豪上前一把抱了起來,還不輕,得有十幾斤。

    都是半肥半瘦的,這種肉配合鄉親們自己研製的渣海椒,再放半截大蒜,味道能上天。

    “龍梅嫂子,王大爺讓我給你送來的。”張豪說道。

    “行,先放一胖,待會兒我來處理。”龍梅忙著手上的活兒說。

    旁邊的趙小倩已經開始掌勺了,將一小塊一小塊的純白色的肥肉放進了鍋裏,熬油,豬油拿來抄家常菜,噴噴香~

    很快,丟如鍋裏的肥油變成了焦黃色的肉塊,當地人稱之為豬油渣。

    豬油渣是個好東西,吃起來香脆。

    張豪不怕燙,伸手去撈了一塊放進嘴裏,脆香香,要是撒一點鹽,味道會更好。

    顯然這麽好的東西,趙小倩還另有用處。

    她準備用豬油渣來抄連白菜,有道出名的家常菜就叫油渣炒臉白,進了大飯店菜譜上。

    飯店裏的東西肯定不能和現場弄出來的東西相比。

    光是吃飯的意境就沒法比,在大飯店裏享受不到那種土家風味。

    桌子上的盆子裏已經裝滿了切好的連白菜,前幾天降了霜,現在的連白菜正是最好吃的時候。

    張豪沒有繼續留念豬油渣的味道,旁邊還有更美味的東西。

    聽著油滋滋的聲音,就知道是在炸酥肉了。

    酥肉是當地一種普遍的美食,基本農戶都會辦。

    這道菜的出境率很高,逢年過節,婚嫁喪葬等一係列的桌子上都能看到這道菜。

    百吃不厭。

    主要用雞蛋混合肉加上芡粉,加上基本佐料攪拌均勻,然後用手或者勺子一塊一塊的放入沸騰的油鍋中翻炸。

    炸到焦黃就行了。

    阿姨用漏勺撈了一勺子起來,對張豪笑道:“張主任,你試試。”

    張豪不客氣,拿了一團喂到嘴裏,味道絕了。

    在家裏,張豪的媽媽也炸過酥肉,但味道不能與之相比,並非張豪媽媽的手藝差。

    最大的區別在於食材。

    城裏的豬肉一般是飼料豬,村裏用的是吃苞穀渣子和豬草長大的肥豬,肉質能相比嗎?

    村裏的雞蛋是農戶家養殖的母雞所剩的蛋,城裏的土雞蛋價格很高。

    還有就是芡粉的問題,阿姨沒有用芡粉,而是將煮熟的土豆搗成泥混進去起到芡粉的效果,炸出來的酥肉在嘴裏更有彈性和粘性。

    今天的早飯恐怕是不用煮了,連續吃了好幾塊酥肉,張豪收起了嘴。

    然而一旁的阿姨揭開了大蒸蓋,一股難以抗拒的香味撲鼻而來。

    “張主任,來試半截三香。”阿姨從蒸籠裏取出一條條長長的東西。

    本地人稱之為三香,和酥肉是萬年搭配,哪裏有酥肉的地方,哪裏就有三香。

    三香所用的食材幾乎和酥肉用的一樣。

    有人習慣蒸三香時加一些煮熟的糯米。

    將攪拌好的食材灌如做好的長袋子中,再放入蒸籠蒸就行了。

    張豪放進嘴裏,嚼了嚼,熱洛洛的,簡直不要太好吃了。

    幹掉一小截三香還隻是開胃菜而已。

    重頭戲還在後麵,緊挨著的一個大蒸籠冒氣冒的厲害。

    阿姨揭開蒸籠,一個個土碗像金字塔似的重了起來。

    有潔白如雪的,有油黃油黃的。

    這是兩道硬菜,白色的叫粉蒸排骨,黃色的叫燒白。

    也有人在蒸粉蒸排骨的時候加一塊老南瓜,不過蒸出來的樣子不入眼,跟屎一樣。

    阿姨選著用芋頭代替老南瓜,蒸出來的,看起來非常美觀。

    燒白肥而不膩,蒸的時間越久越好吃,底下梅菜的味道和五花肉完全融合,是最理想的。

    阿姨一手拿著一張濕了冷水的帕子抓著蒸籠的兩個把手端了下來,放在一旁,等要上桌的時候再汽一下就行了。

    這次阿姨沒有讓張豪去嚐試,蒸粉蒸排骨和騷白非常美觀,若是拿著筷子去攪一下再拿來招呼客人不怎麽好。

    不過剛剛吃了那麽多東西,肚子已經飽了,隻等著施工隊進場一起吃午飯。

    冉小天嗅覺也好,不知什麽時候來的,已經拿著酥肉和三香吃了起來,一臉幸福享受的模樣。

    看起來能塞過和男人睡覺的感覺。

    見怪不怪,像她這種生活在沿海大都市的人根本無法想象中國大地上還有多少美食?

    不誇張的講,每一道都能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舌尖上的中國》這個節目才如此之火。

    看的人理解不到吃的人所飽含的情緒,但他們看著電視上的食物試著去揣摩食物的味道,僅僅就這樣,都讓人垂涎欲滴。(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