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 敗局注定

字數:6602   加入書籤

A+A-


    如果說項羽猛嗎想必是沒有人覺得項羽是不猛的那種。

    但是項羽為什麽沒有得到這天下呢甚至是在趙高看來的話,項羽的敗因其實在項羽剛剛出生的時候就注定了。

    因為項羽出生的是氏族而不是劉邦這般的是出生來自於百姓當中,項羽又如何真的了解百姓的疾苦呢

    這些可不單單是眼睛看就能夠看得出來的,也需要切身體會一下。

    而劉邦就是從百姓當中出來的,這也就是導致劉邦的性格其實是那種自來熟的感覺,就是和所有人都能夠聊得起來。

    甚至是不會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甚至是不會覺得劉邦的行為舉止是有些奇怪的。

    這也就是導致劉邦可以很容易的讓人選擇和自己合作,甚至是可以很簡單的就收服了人心。

    為什麽如此說道呢其實人心沒有想象當中來的複雜,甚至是沒有相信當中來的事多。

    在項羽自己看來的話,自幼的時候,項羽就是知曉了百姓是成為自己助力的一部分,也就是因為這樣,讓項羽很注意自己和百姓之間的來往。

    可是如果如此的話,那麽就是錯誤的。

    為什麽如此說道呢也就是因為在百姓看來的話,則是會覺得項羽這樣是有些做作的,甚至是覺得就是為了做出來給其他人看看的罷了。

    畢竟帝王心術當中,並非是如此需要君王裝模作樣的給人看,讓人覺得自己的體貼愛護百姓的,如果真的是愛護體貼百姓的話,那麽就是要做出一些實質性的東西存在。

    這點劉邦則是做到了很好的地方,甚至是在劉邦自己看來的話,自己本身也就是知曉百姓心中的想法。

    這也是沒辦法的,畢竟誰讓劉邦是從最下層慢慢爬上來的人呢

    自然是明白每一層百姓的想法和思考,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讓劉邦不管是做些什麽事情的話,基本上都是出於本能的讓那些百姓覺得舒服的。

    也就是讓百姓覺得,劉邦這些都是本身就是打算如此做的,也沒有什麽裝模作樣的感覺。

    甚至是沒有讓這些百姓覺得劉邦是打算模仿項羽這樣的安撫百姓,事實上就算是劉邦如此做的話,可能項羽也完全不可能察覺到些什麽。

    這裏並非是因為劉邦成為了皇帝,而項羽沒有成為皇帝,就如此的批判項羽,隻能夠說是項羽本身的等級就是和劉邦是不一樣的。

    甚至是項羽心中所想的,事實上還是更多的是和項羽一個等級製度的人所想的事情,但是卻忽略了百姓心中所想的事情,這點才是最糟糕的。

    也許項羽自己本身不會如此覺得吧但是百姓也不會選擇告訴項羽,因為告訴項羽的話,則是會讓項羽覺得自己很沒有麵子。

    如果讓項羽沒麵子的話,那麽就是要做好項羽讓你沒有命的打算,而劉邦的話,自然就是不會如此。

    百姓和劉邦的接觸當中,甚至是劉邦帳下將士和劉邦的接觸當中,則是發現劉邦是個完全沒有架子的人。

    因為在劉邦自己看來的話,自己更多思考的則是百姓和將士能夠如何為自己做事情,而不是在乎自己所為的麵子這種事情。

    如果在乎麵子的話,試問劉邦還能夠走到現在這種地步嗎如果在乎麵子的話,可能很早之前的話,劉邦就是已經被殺了吧

    其實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原本的劉邦是什麽呢完全就是個地痞流氓,試問一個地痞流氓要麵子嗎

    答案是肯定的,自然是不可能要麵子的,甚至是臉可能都是不要的。

    畢竟如果要臉的話,那麽自然是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但是也就是因為臉麵都不要了,試問劉邦還需要什麽麵子呢

    這完全就是打算逗劉邦玩呢當然如果說劉邦真的不需要麵子嗎在劉邦自己看來的話,自己更多需要的則是尊嚴,但是劉邦自己也清楚一點。

    那就是麵子和尊嚴這種東西,不是你自己希望得到就能夠得到的,而是要看你自己的努力,要知曉尊嚴是他人給自己的,也是自己去努力得到的。

    本身劉邦就是經曆了項羽沒有經曆過的事情,甚至是劉邦吃了很多項羽都沒有吃過的苦頭,但是這些卻也讓劉邦慢慢的學會了如何做人。

    甚至此刻慢慢的讓劉邦選擇如何成為一個君王,作為劉邦帳下的謀士之首的張良曾經評價項羽和劉邦,當初難道隻有劉邦找到了張良嗎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因為項羽的性格就是習慣了到處結交能人異士,但是項羽結交張良的時候,則是希望張良能夠輔佐自己。

    可是在張良最終還是選擇了比起項羽更加弱小的劉邦,其實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張良是不是腦子壞掉了

    為什麽會選擇劉邦而不是項羽呢其實劉邦自己也是感到好奇的,畢竟當初項羽拜會張良的時候,基本上是什麽都準備好了。

    但是劉邦的話,則是孤身一人前往,甚至是在張良的草廬當中蹭飯吃,這點到現在都是讓劉邦有些哭笑不得的事情。

    也是讓張良覺得劉邦是異於常人的存在,當然也是當時張良就覺得劉邦日後是能夠成就大事的人。

    因為在張良看來的話,劉邦也許的的確確是不如項羽來得強悍,但是事實上在張良自己的眼中的話,完全是沒有這樣的區別對待。

    畢竟這也什麽沒辦法的事情,誰讓劉邦起身的時候項羽都已經得到了大公子扶蘇的相助呢

    這其中自然是察覺濃鬱的了,也不是誰能夠彌補的事情了,但是在張良當時看來的話,則是覺得劉邦為什麽能夠日後成就大業呢

    則是因為劉邦不拘小節這點,則是讓張良覺得劉邦於他人不一樣的地方。

    隻是劉邦自己不知道罷了,也就是因為這樣,張良這才算是選擇出山的根本所在,因為在張良自己看來的話,自己更加的期待看看劉邦能夠有走到什麽程度。

    隻能夠說是劉邦的性格導致了最終自己得到了很多人的選擇,當然也就是因為在張良等人覺得的話。

    的的確確當時的項羽強悍是必然的事情,但凡是稍微有點眼力見識的話,自然是能夠知曉項羽的強悍程度,但是也要知曉一點。

    那就是項羽的強悍大部分則是源自於大公子扶蘇的相助,可是劉邦呢則是完全是靠著自己的,這兩者之間也就是完全不能夠比擬的。

    甚至是可以說,如果劉邦也得到了大公子扶蘇的相助的話,那麽劉邦的成就可能根本不在項羽之下吧

    這點則是不少人自己的想法,但是事實上是如此的嗎也的的確確就是如此的,因為不少人都是覺得,和劉邦做事情的話,比起和項羽做事情要舒服的多得多。

    為什麽如此說道呢則是因為在眾人自己看來的話,劉邦比起項羽要會說話的多得多,當然也都是因為劉邦本身也就是知曉事情的困難程度。

    但是項羽的話,則是大部分覺得如果做不到自己的要求的話,那麽就是自己的手下偷懶了,甚至是覺得可能是自己的手下根本就是沒有打算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做。

    這也就是導致項羽手下的將士鬱悶的要死了,但是有什麽辦法呢難道直接選擇告訴項羽嗎這樣的話,難道不是直接反駁項羽的麵子嗎

    所有人都知曉項羽是好麵子的,隻是不知道項羽難道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麵子大部分都是靠著大公子扶蘇得到的。

    如果沒有大公子扶蘇的話,那麽項羽是什麽呢是會去選擇關注項羽呢

    在眾人看來的話,項羽最多也就是一個腦筋不是特別的好,但是力氣特別大的人就是了,可是這又有什麽意義呢

    這世上力量大難道就能夠成為皇帝的了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皇帝是需要知曉謀略和戰術的,可不是莽夫。

    而劉邦的話,則是比起項羽要好的多得多,因為劉邦也知曉的不容易,也不會選擇去責怪自己的手下的不滿,畢竟在劉邦自己看來的話。

    如果自己和項羽一模一樣的去選擇責怪自己的手下的話,那麽自己算是什麽呢為什麽這些人要選擇來支持自己呢

    在劉邦自己看來的話,則是覺得如果這樣做的話,那麽項羽難道不是比起自己更加有得到這天下的可能性嗎

    不要忘了,項羽的實力就算是因為的大公子扶蘇,這也是因為大公子扶蘇看重了項羽的才能,而且劉邦也知曉一點,那就是項羽本身也就是讓不少人看好的。

    相反的則是自己,在劉邦自己看來的話,自己能夠得到這些將士的信任的話,已經是劉邦自己覺得自己三生有幸的事情了。

    自己又如何會選擇去責怪呢但是劉邦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就是因為自己這樣誤打誤撞的,竟然是讓這些將士對於自己更加的忠誠了起來。

    因為在這些將士看來的話,既然此刻劉邦都如此說道了,甚至是將什麽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攬的話,這點則是讓不少將士覺得心中不是滋味。

    這也就是讓這些將士覺得,如果自己能夠做的更好的話,那麽是不是劉邦就不用自責了呢甚至是這些將士也覺得自己的的的確確是沒有做到做好的地方。

    也就是因為這樣,讓不少將士反而是選擇不斷的努力起來,甚至是超越了自己的極限所在的,這也就是讓劉邦自己有些不敢相信的。

    而張良則是含笑的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因為在張良自己看來的話,也許所有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甚至是有人覺得這是劉邦自己的算計。

    但是張良則是明白一點,那就是這些也都是劉邦自己本身的人格魅力的作祟而已,甚至是劉邦自己的的確確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手下自責的,而這也就是導致了事情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畢竟這也什麽沒辦法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認,但是如果和項羽這樣,上來就是選擇責怪自己的話。

    換做是誰的話,可能心裏都是有些不好受的,甚至是覺得自己不管如何努力的話,在項羽這樣的人看來的話,自己的做法和先前難道有什麽區別嗎

    項羽根本不關心你吃了多少的苦,在項羽看來的話,自己隻是希望看到自己看到的局麵,但是這樣的話,則是讓不少人都不滿了起來。

    甚至是覺得項羽是不是有些過分了畢竟誰希望自己的努力過程是被人無視的呢

    哪怕是項羽稍微說點好聽的話,可能這些將士也就是會更加的充滿動力也說不準呢

    但是項羽卻根本就是不會說出這種話來,因為在項羽自己看來的話,難道做好不是他們的本分所在嗎

    可是項羽也沒有想到一點,那就是是不是自己沒有告訴清楚一點,甚至是在眾人看來的話,自己都不知道項羽到底是要自己做些什麽。

    隻是知曉一點,那就是項羽反正每次都是說不對不正確之類的,誰又能夠知曉項羽心中到底如何思考的呢

    畢竟在眾將士自己看來的話,自己又如何是項羽肚子裏的蛔蟲呢自己又如何能夠明確的知曉項羽的想法呢

    這是不是有些荒唐了呢但是反觀劉邦這邊的話,則是讓不少將士都是內心愧疚的,因為劉邦每一次都是看到了他們的努力的過程。

    可是他們的結果卻是不太好,這也是讓不少將士覺得自己不對的,根本就是不希望劉邦再次自責的,而這裏角度則是發生了改變。

    改變的角度則是因為這些將士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好,反而的讓劉邦自己受到自責,那麽自己為什麽不做到更好的地方呢這也就是讓這些將士下次都是能夠將事情做到最好的。

    而這也能夠降低劉邦對於自己的自責,而這點可能是劉邦自己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