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裝聾作啞

字數:3069   加入書籤

A+A-




    京城二十幾萬匹戰馬和駑馬都打馬掌也很是耗時費力的事,若是組織不好非出問題不可。但是被委派來管這事的樞密副使任布老先生的作為真是讓李不棄吃了一驚。

    任布老先生就根本沒到現場露麵,隻派了支馬房一個五十多歲的令史主持此事,而那個小官隻是把二百來個工匠和馬夫扔給李不棄,然後讓三衙把馬匹立刻分批拉過來打馬掌,而且規定每天必須給一千匹馬打馬掌。一千匹馬就是四千個馬蹄鐵,讓一幫生手一天上四千個馬蹄鐵這不是開玩笑嗎?

    “這位官人,這麽多工匠和馬夫小子一時沒法教會,不如慢慢來,小子先帶出幾個熟手,然後再讓他們每人教幾個徒弟,如此依次類推,想來有一個月所有人就都學會了。那時候再大批上馬掌如何?”李不棄畢恭畢敬地對那個八品小官說。

    那令史看都沒看李不棄:“這馬掌雖小卻關係到軍國大事,誰有耐心等上一個月?你不要以為你獻上這釘馬掌的法子就了不得了,本官看了,也不過是一根鐵條弄彎了,用幾個釘子釘上而已。這麽簡單的事情你說與他們,若是他們不會做本官自然會治他們的罪。本官還有那麽多事,這點兒小事難道還要本官操心?”

    李不棄也是無語了,穿越前沒有少遇到這樣的領導。這些領導從來不親自動手幹活兒,不知道具體工作的麻煩,所以在他們眼裏什麽工作都很簡單。他們以為隻要他一發號施令下麵的人就應該什麽都能幹好,如果幹不好那一定是一線工作人員的問題,一點兒小事都辦不好。

    當然也有一些人未必不知道具體工作的麻煩,但是不把這些工作說的簡單些不能體現他水平高,又或者你一線工作重要了就不能顯現領導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他們嘴裏一線工作總是簡單的。

    估計這位令史是真的不懂行吧。李不棄隻好耐心解釋:“官人,這馬匹的蹄甲實際隻有薄薄一層,若是釘子長了刺到肉裏,或者釘子釘歪了弄裂了蹄甲,那麽這匹馬可能就廢了。因此必得讓他們學好了手藝才能給馬掌蹄。”

    令史慢條斯理地用手梳理著自己一絲不亂的花白胡須:“不就是要小心些嘛。誰把馬弄壞了就讓他們賠補,看他們敢不小心。休要囉嗦,本官還有很多公事呢。”

    李不棄也是醉了——自己怎麽就碰到這麽一個當慣了領導的人物呢?看著那令史不耐煩地斜著眼睛看自己的樣子李不棄隻好嚇唬那小官一下:“官人,小子也是為官人考慮。我大宋缺馬,若是弄壞的馬匹多了,縱使能賠補了錢財也沒處買馬去,若是上官追究下來隻怕於官人不利。”

    這下令史反應倒快,把眼一瞪:“你敢威脅本官?”

    李不棄連說“不敢”,但是眼睛卻毫不畏懼地與那令史對視著:“小子隻是為官人著想罷了。”

    笑話,我李不棄又不歸你管,上邊還有端明殿學士罩著呢,就威脅你又如何?

    令史大概沒想到李不棄這麽強硬,最終隻得同意了李不棄的法子,但是卻要求必須在一個半月隻能把在冊的軍馬全部打上馬掌,否則就治李不棄一個故意遷延的罪名。這就是故意穿小鞋了,不過李不棄才不怕,咱上麵有人怕什麽?

    雖然如此,但是活兒還是快些幹完為好。賊咬一口入木三分,皇帝趙禎就是個在深宮長大的富二代,啥也不懂,真要是有人在這事兒上說李不棄壞話,解釋起來還要費不少口舌。因此李不棄除了讓一開始跟著自己學了打馬掌的幾個人分別帶徒弟,自己也親自上陣帶了幾個人傳幫帶,此外他還精心組織工匠,有人專門下料,有人專門打製鐵條,有人專門打製鐵釘,就是希望能把工作作得快些。

    隻是很快李不棄就發現自己多慮了,軍馬的實際數目根本就沒有那麽多!京城禁軍廂軍在冊的軍馬二三十萬匹,可是真正拉來打馬掌的連一半都不到,而且其中還有一部分老得快走不動了隻是在賬冊上占個名額,根本就沒有釘馬掌的價值。

    那些軍官們給出缺少馬匹的理由各種各樣,大多數不是被騎著出差了,就是輪換到牧監飼養去了。這還是不錯的,總算找個理由,更有些直接通過高家、石家、潘家這些勳貴找到李不棄,就一句話——那些馬根本就不存在,李不棄隻要不聲張就沒人會在意。

    李不棄發現還真是沒人在意。工匠和馬夫們樂得清閑還能超額完成每天的任務;管事的小吏們收到了軍官們的賄賂,並且撥下來打製馬蹄鐵的鐵一定會剩下很多,都會落入他們的腰包;官員們很樂意看到在皇帝那裏掛了號的一件大事提前完成,這便是大功一件,考績必定是優等,還沒人來煩他。這還真是皆大歡喜啊。

    問題這麽嚴重的公司怎麽能不倒閉,這樣的國家怎麽可能不滅亡?可李不棄不是真的的職場小白,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若是把真相爆出來那就是全民公敵啊,不脫一層皮才怪。

    因此他立刻表態,俺就是個幹活兒的,來多少馬就釘多少馬掌,至於數數的事兒那是樞密院的職責,不要找俺,因此賄賂也不用送給俺。

    李不棄也清閑了,每天到了工坊就喝著小吏們的茶背一會兒書,累了就轉一圈檢查一下各人的工作質量,午後就和一群小吏侃大山,下午早早回家吃飯,每天打了多少馬掌一概不知。

    這下除了那個令史對李不棄的頂撞還耿耿於懷不時橫挑鼻子豎挑眼,上上下下都說李不棄是個大好青年,就是膽子小點兒。勳貴們對李不棄也很滿意,缺少軍馬的緣由也不瞞他,告訴他不過就是吃空餉,這事兒是公開的秘密,那筆賄賂不拿白不拿。

    他們哪知道李不棄的想法啊。李不棄若是不想當官這筆錢拿了也就拿了,可是李不棄現在有機會接近皇帝,那就必須當官,必須改變大宋。這事兒就算是僅僅為了穿越前的父母也要做。

    以後當官這些爛事說不定就會給人翻出來當把柄進行攻擊。這種事後世見得多了,李不棄自然是小心翼翼。

    特麽的這下麵就是個大染缸,在裏麵混久了就不得不留下把柄,甚至會讓人捏造把柄。李不棄理解了為什麽宋,明兩個王朝中後期的宰相多是沒有底層工作經曆的。隻有漂在上麵身上才幹淨,因此要想以後不被韓琦一夥人整更是不能留下太多把柄,還是趕緊在皇帝身邊弄個位置才好。可是趙禎現在需要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