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 發展試驗場(二)

字數:3228   加入書籤

A+A-




    三司終於把製白糖的法子從皇後手裏拿走了,趙禎少了這麽大一個進項手頭立刻發緊,連年節和祭祀時該發給官員貴戚以及京營禁軍的賞賜都難籌措。這時候再給皇帝找個來錢的法子那就是雪中送炭啊。

    不過白糖的銷量逐漸擴大,要想立刻找到一個有同等級利潤的產業其實並不容易。但是幸好李不棄知道將作監裏其實是有不少製造玻璃——大宋叫琉璃的匠人的。

    其實中國人在先秦就燒造出了玻璃,隻不過長期以來中國流行的是以含鉛化合物為主要原料的玻璃,稱為琉璃,而把從西方得來的矽酸鹽玻璃稱為玻璃。以含鉛化合物為主要原料燒製玻璃的優點是隻需要較低的溫度,但是得到的玻璃透明度差。因此在中國,琉璃主要是模仿玉器作為裝飾。

    作玻璃工可是學化學的人必備的技能,當年也學了不少關於玻璃的知識。李不棄認為其實在大宋要想做好玻璃隻需要幾個配方和一個合適的玻璃窯爐。隻要燒出了液態玻璃就隨那些工匠怎麽弄了,他們已經擺弄琉璃幾十年,什麽造型,退火之類的技藝精湛著呢。

    作矽酸鹽玻璃不就是需要更高的溫度嘛,弄個化銅爐溫度總夠了吧?這次來的工匠裏就有銅匠,按照李不棄的要求弄了一個小的化銅爐。

    不過原料也很關鍵。李不棄親自指揮浮選最純淨的河沙,還架起大甕把天然堿重結晶得到純淨的碳酸鈉。然後李不棄指揮在化銅爐裏按照比例裝入河沙、碳酸鈉、石灰、螢石、純淨的硝石和砒霜然後就點火鼓風,在工匠們的驚歎聲中,這些混合的固體逐漸熔融成粘稠半透明的液態。

    李不棄命令玻璃工匠的頭頭兒:“現在使勁兒攪拌,直到透明,看不出明顯的氣泡為止。”

    李不棄現在被工匠們封為天人,他的命令被不折不扣的執行,工匠們輪換著攪拌玻璃。隨著不斷攪拌和溫度進一步上升,爐中的玻璃液逐漸變成透明,肉眼也看不到明顯的氣泡。下麵就不是李不棄可以教工匠的了,他們熟練的取出一些玻璃做成各種形狀,然後放入退火窯退火。

    第一爐玻璃製成了一個魚缸、兩個觀音瓶和一個托盤。等這四樣東西冷卻下來,將人們把它們托在手上傳看發出嘖嘖的讚歎聲:“真透明啊!”“比大食來的玻璃還好。”“顏色好淺。”“你們說這件東西能賣什麽價?”“開什麽玩笑?這是無價之寶啊!”

    這就無價之寶了,嗬嗬。李不棄瀟灑地揮揮手:“怎麽把這樣的玻璃做好,怎麽作的便宜就看你們的了。我希望很快這樣的東西就能走進尋常百姓家。”

    做完了一件大事李不棄又叫來兩位獸醫:“安排給你們的事怎麽樣了?”

    兩位獸醫連忙回答:“按照提舉吩咐,我倆從二百二十七頭仔豬中挑選出了三十五頭頭小,肉厚又特別健壯的作為種豬,並且都已經造冊。”

    “好,那我們開始吧。記住,我給你們演示幾遍,然後看著你們作幾遍,剩下的豬你們自己處理。等你們手熟了,還要帶徒弟。你們一定要好好學。”李不棄交代道。兩個獸醫唯唯連聲。

    大宋的家豬還保留了太多的野豬基因,基本都是瘦肉型的豬,可這個年代缺的就是油脂,所以李不棄隻好親自動手改良豬種。他的計劃是先選出更接近家豬的種豬進行繁育,在收集不同地區的優良豬種進行雜交,爭取五十年內就培育出約克夏、大白豬這樣的優質品種。隻有吃肉才有戰鬥力啊,沒有好豬種怎麽讓戰士天天有肉吃?

    那些不被作為種豬的也不能浪費,就閹割了吧。穿越前見農村養豬都是閹割了的,很多人在集市上買了小豬就在路邊閹掉。那時候可見過不少閹豬的。

    把專門打造的手術器具放在醫用酒精中浸泡,同時用酒精把豬身上準備手術的部位擦洗幹淨,然後實施手術,再用醫用酒精泡過的絲線把傷口縫合起來。就這麽簡單,一天功夫兩位獸醫就幹得很熟練了。三個人一天就閹了二十多頭豬。

    在這個時代因為豬肉有一股比較大的腥臊味道所以被視為賤肉。閹過的豬不但豬肉少了一些腥臊,並且因為豬貪吃貪睡不願活動,最容易長膘,肉中肥油比較多。再加上旁邊就是酒精作坊,產出了那麽多酒糟總要消耗,喂豬正好,相信明年這個時候就可以吃上噴香的豬肉了。

    七月流火八月授衣,天氣轉涼的時候東京城已經刮起了一股玻璃熱。市場上了一批晶瑩剔透的精美玻璃器皿讓人們陷入了瘋狂,雖然玻璃鋪子的夥計一再說明以後玻璃會很便宜但還是有人在撲買的時候一擲千貫買了一個玻璃魚缸,說是要回家藏好了傳給後代子孫。

    皇帝和幾家知道內情的勳貴那是偷著樂啊,不過就是一些沙子和堿燒出來的東西就能換回小山一樣的銅錢啊,這賺錢的速度誰想過?現在李不棄在他們眼裏就是搖錢樹啊。

    正是因此,在試驗場李不棄說什麽就是什麽,沒有人敢嗶嗶。所以李不棄讓工匠們建造更大的玻璃窯,但是隻保持玻璃器皿低速生產的命令也得到了忠實的執行。大量的玻璃被做成小塊兒的平板供應皇宮裝窗戶,至於什麽魚缸、花瓶、碗碟之類,賣多貴都成。賣得貴才能讓李不棄有足夠的利潤支撐去開發新的配方,完善工藝。

    這些事情主要是工匠們去作,李不棄在天氣涼下來時便把關注的重點轉移到馬和驢良種的選育上。

    現在試驗場擁有了七十多匹種馬,種類有青唐馬、河西馬和契丹馬。養老了馬的譚保四說青唐馬善跑山地,不善跑平地;河西馬高大但是耐力差;契丹馬善走但是個頭兒小,負重能力差。這三種馬中尤其是契丹馬都是走私得來,因此質量比較差。因此譚保四其實是很不讚成李不棄用契丹馬與河西馬和青唐馬雜交的。

    但是所謂契丹馬就是蒙古馬啊,不但耐力強而且耐粗料,當年蒙古大軍大範圍的機動就靠他呢。

    西方國家地域狹小,更是被一個個領主分得支離破碎,西方的戰馬主要是在狹小的領地中作戰,對遠距離機動能力要求不高,對後勤依賴嚴重的缺點也不易暴露出來。因此西方的戰馬就是向著個大,力量大的方向發展,在長途耐力和環境適應性方麵則出現了嚴重的短板。

    但是中國軍隊的作戰特點就是需要大範圍機動,因此戰馬必須耐力強,必須盡量降低對後勤的依賴。因此蒙古馬是最好的雜交母本。

    淳澤監留下的這些牧子在配馬、配驢方麵可比李不棄經驗豐富。李不棄隻要告訴他們把哪些馬相互交配就好了。專業的人作專業的事,就是省心啊。(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