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 目標星辰大海

字數:3805   加入書籤

A+A-




    李不棄一直在思索為什麽自宋以後不但漢族在軍事上衰落了,而且在經濟、文化上都開始失去了領先的優勢。這到底是為什麽?

    這事兒以前李不棄也思索了很久沒有答案,但是想起了和範大神一番談話,想起了大宋文官做得那些事,說的那些話突然頓悟了。特麽的原來毛病就出在這幫文人儒士身上啊!就是這幫人徹底把中華給玩兒壞了!

    漢唐和宋的最大區別是什麽?李不棄感覺就是儒生為主的文人集團徹底占據了統治地位。

    文人集團具有統治性優勢了,躺著都能過好日子,還需要為了和其他集團爭奪領導權不斷推出最優秀的人物,吸納新鮮血液,適應社會發展嗎?還需要不斷清除內部的汙穢保證先進性嗎?還需要拚死拚活去做事表現自己的能力嗎?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這種事傻子才去做。相反他們在肆無忌憚地傲嬌,怠工,貪汙,搜刮百姓。

    當然文人集團也看到這個集團掌權完全來自於偶然性,來自於出了一個腦殘的宋太宗,所以他們的地位其實非常不穩固,因此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的保衛自己的統治地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不惜把皇帝培養成豬一樣的存在,還時刻惦記著把天下所有人也都教育成豬。他們讓無論皇帝還是百姓都相信了“大宋不殺士大夫”,但其實無論是宋太祖還是宋太宗都是殺過貪汙的文官的。

    這個手段李不棄不得不佩服,僅僅是不到八十年的曆史啊,李不棄隨手翻一翻當朝的各種記載就可以找出一大堆的大宋皇帝殺貪官的事例,可是這幫文人竟然憑借著紅口白牙就把曆史顛覆了。至今“大宋不殺士大夫”已經成了政治正確,無人能夠挑戰。

    實在太可怕了。在宋太宗的縱容下,僅僅幾十年的時間,文人集團就給全天下的人洗了腦,把文人集團打造成一個超然的存在,法律對於他們完全不適用。就連範大神這樣才智一流的人物也對此沒有任何違和感。

    但是更可怕的是文人的追求還不止於此。在不久之後,他們終於通過程家兄弟打造出了終極武器“儒教”,把孔夫子打造成一尊與天地道德分庭抗禮的神,自此他們便成為了神的代言人,徹底獲得了神職人員的身份。

    隻有他們才能解釋神的旨意,皇帝隻有獲得他們的認可才能獲得“神的認可”,才能具有統治的合法性。這下連皇權在很多時候都無法與他們抗衡。

    至於他們怎麽扼殺了中華積極向上的文化,請看中世紀的歐洲。

    一下子李不棄認為自己徹底明白了中華衰落的原因,於是校場上一大堆人驚訝的看到李不棄在房頂上哈哈大笑起來。

    好在李不棄不是什麽狂放的人,笑了一會兒趕緊從房頂上下來,免得讓人以為他精神出了問題。但是回到屋子裏他還是繼續想他的心事。

    穿越到這個時代他能夠阻止悲劇重演嗎?李不棄認為很困難。文人集團的勢力已經成型了,現在隻差最後一步就徹底控製了社會的方方麵麵,而李不棄目前為止還找不到一支可靠的同盟軍。要想憑借他一個人的力量挑戰整個文人儒生集團,即使他是穿越者也絕無可能。

    但是也不是沒有希望。畢竟現在文人集團還差了最後一步,還沒有徹底穩固儒教的國教地位深入民心,還是有可能打斷這一進程的。

    隻是以前李不棄幻靠不斷的打臉把文官士大夫們打醒的想法太可笑了,沉浸在沾沾自喜和自戀中的士大夫們需要更加刻骨銘心的刺痛才能改弦更張。李不棄決定采取更加鐵血的手段。

    如果自己作皇帝強行變法呢?

    這個想法隻是略一閃現就被他掐死在萌芽狀態。因為李不棄的目標是帶領中華走向星辰大海,而不隻是固守一個大宋。但是要走向星辰大海需要一個基石,而這個基石必須是,也隻有大宋。因此大宋不能亂!

    每換一家皇帝必然出現社會動蕩,這個沒有疑問。除非李不棄能象宋太祖那樣控製大宋的軍隊。可要做到這一點也許需要幾十年時間。

    就算是象宋太祖一樣兵不血刃換一個皇帝,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了避免動蕩,新的皇帝就要向大宋舉足輕重的文人儒生妥協,那還不是和不換皇帝一樣嘛。若是新皇帝不妥協,那就要鬥爭,直到分出個勝負,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

    那種情況下儒生文人會四處拆台,皇帝要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維穩上,在鬥出勝負之前恐怕新皇帝什麽都幹不了。可李不棄能在這個時代活多少年?這個真的不好說。

    所以李不棄打定主意繼續混在大宋,利用大宋的資源作自己的事情。處在這個位置上李不棄可以隨時拆台,而把維穩的任務丟給文人儒生,豈不快哉?等到李不棄在引導宋人走向星辰大海的過程中積蓄了足夠的力量然後再回頭來解決大宋的問題也不錯啊。

    打定了主意,李不棄終於可以安然入睡了。

    ——————————————————————————

    陽春三月,大宋皇帝照例遊幸金明池。按照皇帝的吩咐,新軍也將在金明池接受皇帝的校閱。對這事兒三個勳貴比李不棄還上心,早早就給新軍弄來了嶄新的軍衣鎧甲和武器把士兵們打扮得漂漂亮亮。這些麵子上的功夫都不用李不棄操心,他隻要抓好訓練就成了。

    三月初一,新軍在汴梁一亮相就徹底震撼了皇帝和一班大臣們。

    本來新軍以方隊站在護衛皇帝的諸班值後麵,並不起眼,但是在樞密使韓琦一聲號令,隨著傳令官把命令傳下去,鼓聲響起,眾大臣隻見在諸班值後麵一支隊伍立刻行動起來,從靜止很快變為跑步走的狀態。就算是諸班值在跑步的狀態下也難免出現散亂,但是這五百人喊著號子如一塊門板一樣平推到了校閱台右側。

    在王昭明一聲號令後,五百雙腳在同一時間突然停住,悶雷一樣的腳步聲戛然而止,五百條漢子如森林一樣矗立在校場上,不但不搖不動,而且橫成行豎成列,根本都不用再調整間距。

    不但皇帝和文武大臣們看得目瞪口呆,就連心高氣傲的諸班值也看傻了眼:這、這還是人嗎?

    接下來進行分列式,李不棄加的比如披槍等花哨動作再次讓所有人看得大呼過癮。趙禎立刻就要賞賜,隻有韓琦冷著臉說道:“陛下,這支軍看來不錯,隻是要上陣殺敵光靠走得整齊確是不行的,還要看武藝如何。不如就讓他們操練兵器看看如何?”

    趙禎也想看看自己這支新軍怎麽樣,便同意了,韓琦立刻傳令下去讓新軍逐項操練軍械和陣法。結果讓原本興趣盎然的皇帝沒想到的是,下麵的演練突然變得索然無味。

    首先上來的是長槍手,就是一百人排成三排前進幾步然後突刺,後退幾步然後突刺,根本沒有象檢閱禁軍一樣把長槍盤弄得象風車一樣,沒有看頭啊。

    接下來是盾牌手和刀斧手出場,也是前進幾步,劈,後退幾步,劈,完全沒有觀賞性嘛。

    再然後是弓弩手出場,就是射箭嘛,完全沒有什麽稀奇。

    但是皇帝還是很敬業的臉上掛著微笑,連說:“好,好。”

    正在皇帝打算結束這乏味的表演時,突然樞密副使富弼突然道:“陛下,那些弩手似乎有些古怪。”

    (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