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四 北伐鬧劇
字數:3683 加入書籤
韓琦還是很有號召力的,他一上本,朝堂上紛紛響應,小皇帝點頭稱善,攻打遼國的事情就這麽提上議事日程了。實在是因為稍微務實些的人都有“實物學派”的嫌疑,都給踢出京城了,歐陽修這樣幾個不看眼色的,被人家一頂“不知兵”的帽子扣上,也起不了什麽阻攔作用了。
不過確定出兵攻遼之後有兩件尷尬的事情卻擺在大宋君臣麵前,一件是誰來指揮大軍,一件是錢糧從哪裏來。
這些年大宋打了幾場戰爭,也積攢下一些名將,可是基本都不對小皇帝和韓琦的胃口啊。狄青剛剛給整死,張亢和景泰都被劃歸“實務學派”了,種家將、張守約等一幹陝西和廣南名將都是李不棄帶出來的人,就算他們打了勝仗,那光榮也會算在李不棄頭上。因此,剩下的能打的,又有資格統領大軍的人真的不多。郭逵算是一個,但是郭逵是明確反對攻遼的,早已申明自己難當大任。在環慶路打得有聲有色的賈逵也是如此。總之陝西和河東的名將就沒有一個能用的。
韓琦實在無人可用,最後還是小皇帝欽點了一員名將統領從河北方向進攻遼國的大軍。消息傳出,李不棄心中暴寒,連希望宋軍不要敗得太慘的念頭都沒有了,因為皇帝竟然點的是高遵裕。
不是說笑,高遵裕在大宋那也真能算得上名將。不為別的,就因為高遵裕確實跟著李不棄殺進遼國走了一趟,因此老百姓提起那場精彩的戰役,自然也不能不提他的名字。但是老百姓自然無法知道其實高遵裕在這場戰役中所作的事情就是趴在馬背上跟著李不棄一起跑,後來在狄青所率南下振武軍的序列中也有高遵裕的名字,但是其實高遵裕根本就沒有到場,隻是掛了個名字。因此雖然高遵裕履曆很好看,但其實水平真的很水。
李不棄認為也許是韓琦認為隻要用上火器,遼國不在話下,而高遵裕屬於較早與李不棄劃清界限的人,資曆又比較高,所以為安撫勳貴給了高遵裕這麽個機會。
在人方麵可以糊弄,但是錢糧卻無法糊弄。你敢給那些上戰場的大兵們吃糠,他們絕對會就地嘩變,但是現在大宋的國庫裏真的沒有用來打仗的錢糧。
趙禎最後那幾年,因為商貿發展,幣製改革和交趾米糧的湧入,大宋日子好過了許多,除了陝西用兵加上打造火器的花費,確實積攢了些許錢糧。但是趙曙要讓天下看到他的孝道,給趙禎大辦喪事,把那點兒家底又折騰空了,就算有點兒剩餘也不足以支撐伐遼的巨大消耗。不過這倒是難不倒韓琦和小皇帝,李不棄不是發明了發行國債的法子嘛,正好借用一下。小皇帝和韓琦都沒想到,李不棄正等著他們發國債呢。
李不棄是希望大宋好,但是很明白有些事情自己攔不住,也就不介意利用一下這些事情。至於結果,李不棄還不擔心——大宋足夠大,不是那麽容易就垮掉的——至於老百姓受了苦,隻要到時候有人受到懲罰,老百姓也隻能選擇滿意。
在大宋再次發行國債的消息剛剛傳出時,另一則消息也同時傳遍了大宋,說是那有高官、勳貴作後台的十幾家銀行要借此次發行國債把大宋財力最強,卻沒有強大後台的四家銀行擠死。這四家銀行就是實業銀行、航運銀行、海外開發銀行和陝西開發銀行,而擠死它們的手段也很簡單,就是向四家銀行大量攤派國債,抽幹現金流,然後煽動擠兌,逼迫四家銀行賣身。而且當四家銀行無法維持的時候,就隻能賤買那些國債,到時候就是一場血流成河的搶劫。
上次趙禎為了廣南戰事先後發行了六百萬貫的國債,遼國比交趾的體量要大很多,要打敗遼國拿回燕雲,發行兩千萬貫國債也有可能,攤派給四家銀行,真的能讓四家銀行現金流斷裂。這不光是讓四家銀行的從業者緊張,那些在銀行中存款的商人和工場主也極為緊張。因為這四家銀行從某些方麵來說有些像商人和工場主們的互助機構,往裏麵存錢後,貸款可以按照你存錢的額度優惠,利息是低於那些以放貸為唯一目的的銀行的。如果這四家銀行倒閉,這些商人和工場主需要資金周轉的時候就隻能去借高利貸了。
正因為這些商人與工場主對低息信貸的依賴,這次他們沒有選擇對銀行擠兌,而是選擇了反抗,陝西、山東、江蘇、浙江和廣東發生了大規模的商人罷市,工場主鼓動工人向官府請願的風潮,把皇帝和宰相們弄得焦頭爛額。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場無妄之災,因為皇城司調查之後報告說都是謠言惹的禍,各家銀行裏剛剛有人提出此事,還沒來得及串聯呢,也不知怎麽謠言倒先傳出去了。
不管這消息究竟是如何泄露的,這個屁股皇帝和宰相必須得擦。在進行戰爭的時候,後方必須穩定的道理他們當然懂,於是明詔天下,絕不攤派國債。此後這四家銀行果然沒有買一文錢的國債。
但是國債並不愁賣,因為嚐到了兩次買國債的甜頭,又因為這次國債利率定的甚高,好多人等著買呢。治平三年十一月開始發售總額一千萬貫的第一期國債,在進入臘月之前就認購完畢了,小百姓連湯都喝不上——廢話,國債利息定那麽高為什麽,不就是為了照顧自己人嘛,怎麽可能便宜了不相幹的老百姓?
有了錢糧,給當兵的發足了賞賜就可以打仗了。治平四年正月剛過,大宋就為了戰爭忙碌起來。
韓琦還是如與西夏作戰時一樣孟浪,指望一戰定燕雲,為此籌劃三路宋軍共三十萬人攻遼。其中河東方麵以郭逵率軍四萬出兵進攻遼國西京大同,河北方麵由樞密副使陳升之指揮,三關都部署韓雄率軍五萬從雄州北進,主力是高遵裕指揮的二十萬大軍號稱五十萬,直撲幽州。
為了為這場大戰作準備,河北方麵民夫轉運於道,緣邊伐木開辟進軍路線,小皇帝也派使臣責遼國以侵略。這麽大的聲勢,遼國方麵能不提防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遼國也在河北邊境集結了二十多萬人。
韓琦他們為了這次進攻也是費盡了心機,比如說為了減少糧秣消耗,把進攻的時間放在了三月底,這樣草已經長出來,宋軍的大量戰馬可以就地放牧,對後勤的依賴少一些。不過這一切的籌劃顯然沒有什麽卵用,他們作為依仗的火器並沒有像他們想象的那樣發揮作用。
遼軍這些年來在遼東半島的宋人麵前屢戰屢敗,但也不是毫無所獲,至少熟悉了火器,對宋人火器的射程和威力有了大至的了解。大宋禁軍使用的火藥武器雖然是汴梁軍器監的能工巧匠打造的,比遼東宋人使用的火器射程更遠,威力更大,但是卻並沒有足以顛覆作戰方式的區別。
在經過幾次試探了解了大宋禁軍的火器性能之後,遼軍又再施展其慣用的戰術,在兩軍接觸時用騎兵作出衝擊宋軍的姿態,但是這些騎兵會在宋軍弓弩和火器射程的邊緣突然轉向,若是宋軍把持不住過早射擊,就會錯失目標。而此時,猶豫弩和火器都要重新裝填,存在火力空檔,就會給遼軍騎兵造成機會。
李不棄在訓練部隊時非常強調紀律,士兵瞄準敵人,隻有在敵人接近五十米內才能開火,無令開火要受嚴懲,而且在陝西時部隊的骨幹都有比較豐富的戰鬥經驗,因此用火器對付西夏騎兵如探囊取物。但是這次小皇帝派了十萬毫無戰鬥經驗的京城禁軍參加進攻,這些京城禁軍散漫慣了,放槍因為怕火星崩眼睛不瞄準,嫌火槍坐力太大不把槍托抵肩,就更不要指望他們能在箭雨和敵人騎兵狂濤般的衝擊下聽令放槍放銃了。
在涿州城下,幾乎隻一個回合,從京城來的禁軍就被打垮使整個宋軍的陣型出現了巨大的缺口,遼軍從缺口中一擁而入……
此時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高遵裕率領一隊人馬,一馬當先向南跑去,於是就沒有然後了。
PS:感謝飛龍夕惕若厲和伯衡的打賞,今天雙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