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七 炮灰的追求

字數:3407   加入書籤

A+A-




    誰都沒有想到會是曹皇後給了保守派致命一擊。

    在宮外,有李不棄以老百姓急切等待拿回自己的血汗錢讓文人黨疲於應付已經焦頭爛額了,在宮內有曹皇後把握著大內,以大義徹底壓製了韓琦他們。當今的皇後無論是輩分還是威信、人脈都比不得曹太後,曹太後既然決定走到台前,就毫不猶豫地用趙禎時候的老人替換趙曙提拔的新人,把整個皇宮控製起來。在這雙管齊下之下,趙盛被從高牆之內接到了宮中,李不棄被曹太後任命為顧問,負責幫助曹太後和趙盛製定應對眼前困局的計劃。

    這種安排保守派是不認同的,但是他們隻能喊兩嗓子而已,因為汴梁眾多的百姓,包括士兵都相信隻有趙盛和李不棄這對師生組合能夠保證不讓契丹打到京城,還能讓他們拿回自己的錢。現在凡是反對這對師徒複出的都會受到百姓唾罵,稍微想留點兒後路的官員都不敢觸這個黴頭。

    當天晚上,趙盛就在中樞占據了一個院落處理事務,命令京城戒嚴,調禁軍控製涉事銀行,各衙門原屬的警察司的官吏一律到皇城司報道,調振武軍進京……

    當第二天天亮時,趙盛瞪著兩隻兔子眼問李不棄:“老師,這就算成功了嗎?”

    李不棄說:“如果不出意外,隻要我們能夠打敗遼國,你的皇位就無可置疑了。”

    “這一仗不好打!”趙盛有些憤懣。

    小皇帝和韓琦為了保證這場戰爭的勝利,不但給派去的京城禁軍裝備了大宋最精良的武器,而且為保證運輸,在全國括馬,把工場軌道上拉貨的馬匹都給拉走了。現在這些東西都落到契丹人手裏,此消彼長,力量對比嚴重失衡啊。

    李不棄卻平靜地說:“隻有調陝西精兵了,此外可令各地打開武庫,武裝百姓親王。凡是京城鐵器工人全部歸軍器監指揮,三班倒,晝夜不停製造火器。如此擋住遼軍不難。”

    趙盛心有不甘地說:“這下要放棄陝西大片的地方。”

    李不棄卻麵無表情:“蒼天會護佑大宋的。”

    在李不棄和趙盛的調度下,最終遼軍被擋在黃河以北,其中振武軍在澶州城下與契丹大軍一場血戰幾乎全軍覆沒,換來了陝西援軍從容就位,遼軍隻得劫掠一番悻悻後撤。

    遼軍不撤也不行,因為河東宋軍勁旅幾乎傾巢而出,在郭逵指揮領下勢如破竹,先後打下了寰州、朔州,遼國西京留守率大軍在應州與宋軍決戰被打得大敗,眼看應州也要被攻下。在遼東半島,安東都護府趁遼軍兵力空虛也發起了進攻,一度奪取辰州衝出半島。這兩個方向遼國也不能不顧啊。

    於是到十月中旬,除了威信軍、廣信軍和雄州還在遼國手裏外,遼宋在河北的態勢又恢複到了戰前的模樣。

    陝西精兵大舉東進確實如所有人擔心的那樣被西夏察覺到了,七月初,西夏皇帝李諒祚立即發大軍企圖占個便宜,但是沒想到,此時鹽州等地卻鬧起了天花,西夏大軍占領鹽州就染上了瘟疫,在天花肆虐下死了一大把人,更重要的是人心惶惶,兵無戰心。李諒祚隻能下令扔掉所有染病的官兵倉皇撤軍。陝西緣邊的宋軍卻因為趙盛在任時就開始種牛痘,並不怕天花,在西夏軍無心戀戰的時候,小部隊都敢追著西夏大軍跑,也算是宋夏戰爭史上的奇景。

    老百姓都說這是老天爺都幫著趙盛呢,民心更是盡歸趙盛。等軍事形勢穩定下來時,人們把注意力轉向朝堂,才發現朝堂中已經有大把的官員因為要為戰敗負責被踢了出去,“實務學派”的官員被提拔上來,朝堂上已經不是隻有文人黨的聲音。

    勳貴和皇親國戚在這次風潮中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大宋還沒有有限責任公司一說,這次勳貴和皇親國戚們光是賠出去的錢就把家族幾十年的積蓄掏空了。就算這樣,有些人還背上了債,如果他們不聽趙盛的話,趙盛隻要不替他們擔保,老百姓就會撕碎他們。所以在趙曙咽氣之後順利成章繼位的趙盛已經是眾望所歸了。

    隻有一件事讓趙盛耿耿於懷,那就是李不棄死活不肯再做官。

    “老師。你為何不願意再作官呢?你來作宰相,我們師徒開創一番前無古人的事業多好?隻有你,才能看清大宋的前路啊。”趙盛急切地勸說李不棄。

    李不棄卻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啊,這世上除了我還有很多聰明人讓你使用。還記得我跟你說的嗎?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你隻要有一雙伯樂的眼睛,自然會發現眾多的千裏馬,不是非我不可的。我隻是當年不滿韓琦他們這幫文人把我這等人當做炮灰,要讓他們看看炮灰也是能逆襲的,所以博了一把。現在我累了,就讓我終老林泉好了。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年輕人的,終歸還是你們年輕人的。你要相信自己,你對大宋的現狀應該有了真切的了解了,我知道你也不缺改變現狀的勇氣,你們終會有自己的辦法。至於說大宋的前路,實話說,我不是神仙,我也看不到。”

    李不棄說的是實話。現在大宋已經出現了近代科學的萌芽,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大宋的精英已經意識到開拓海外的好處,老百姓已經逐漸接受了移民海外的選擇造成了沿海地區人力成本的上升,這些都肯定會讓這個大宋與原本曆史的大宋走出不一樣的軌跡。今後大宋能發展到什麽樣子誰也說不上,李不棄也懶得去費心費力去研究,就讓它順其自然吧。

    人類不犯錯誤這事兒是不可能避免的,好在,將來就算大宋再回到原本的軌跡上,也可以有海外的領土可以保存中華文化,這就夠了,他作為李不棄折騰了二十多年沒有白忙活。至於要是再讓他搞什麽君主立憲、議會製之類的玩意兒,他才不幹的。那都是些工具而已,他到現在自己都沒想明白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究竟是君主製好,還是議會製好。所以還是留給後人去苦悶吧,後人會更加有智慧。

    人生如此夫複何求啊?

    就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李不棄很不負責任的過上了閑散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有興趣了就研究一下天文地理,出去講講學,找幾個朋友胡吹一番,沒什麽興趣的時候就在家裏躺著。在永曆八年張亢攻入西夏興慶府,西夏皇帝李秉常自焚而死,趙盛的改革趨於完成,李不棄也送走了雙親,此後李不棄就經常在外麵旅遊。這正是他穿越之前每天起早貪黑賺錢時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雖然李不棄四十歲以後就沒作什麽事,但是後世的史書仍把諸如大宋共滅西夏,開拓遼東,割取倭國數地、開拓美洲、環球航行,在非洲和身毒占據領地的功勞歸於這位淡泊名利的人身上。很多後世的曆史學家感歎如果李不棄能夠再勤勉一些,大宋也許會在這段時間取得更多的成就。但是李不棄卻說,平平淡淡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如果不是生為炮灰,我才不這麽折騰呢!

    PS:感謝正義的大笑和似水流年r的打賞,感謝一直支持我的各位書友!

    全書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