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節 談判
字數:5386 加入書籤
虎門的狀態一直很好,清軍已經出現在了四周,可是就是不進攻,真的很難理解這些軍官畏戰的原因,如果說是鴉片戰爭之後,他們已經了解敵人的強大,不敢進攻還情有可原,可是這是在乾隆年間,是他們充滿對夷人鄙視的時代,竟然也不敢發動進攻,這真的讓人感歎恐怕衰落的不是軍事力量,弱下去的根本就是人心。
之前都不敢進攻,現在虎門出現的英軍越來越多,就更不敢進攻了。
一邊是政府的軍隊不敢進攻,另一邊民間則開始跟侵略者勾勾搭搭。
在周琅剛來的時候,就碰見了馬嘎爾尼招募的疍民漁船,這樣的漁船馬嘎爾尼招募了五十多艘,之前一直讓他們幫忙攔截洋人商船,付給的薪水讓這些貧窮的疍民足以冒巨大的風險,而且在看到這第一批疍民跟洋人合作沒有發生任何危險,反而掙了很多錢之後,效仿者越來越多。
馬嘎爾尼招募了一百艘漁船之後,就開始停止招募漁船的行為,因為這些漁船無法用於戰鬥,隻能是他封鎖珠江的輔助力量,多了沒什麽用,白白浪費軍費。
但依然有無數漁船來往虎門,後來的這些漁船已經不是馬嘎爾尼雇傭的了,他們是來做生意的,英國人為補給付錢十分痛快,以高出當地物價一倍的水平采購物資,足以讓大量貧窮漁民趨之若鶩,其中已經不僅僅是疍民,東莞、香山等虎門下遊沿河地區的漁村,都參與了這個生意中來,甚至為此每天都在虎門外發生一些衝突。
這些場景讓周琅看的真是臉紅。
但能指責那些窮人嗎?在一個兩三天不開工,老婆孩子就沒飯吃的情況下,讓他們餓著肚子愛國,這符合人性嗎?在他們的官府將他們不當回事,隨意抓捕、奴役,最後還打一頓板子的情況下,讓他們無條件站在官府一邊,這公平嗎?
還是那句爭議很大,但其實在每個人內心都曾經掙紮過的問題,你愛國,國愛你嗎?
這個國家不曾真心實意的愛過他的百姓,有理由在生死之際讓百姓無條件愛國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道理雖然壯懷激烈,可國家興的時候,匹夫沒有任何權力,國家將亡的時候,卻說匹夫有責任,這公平嗎?
周琅看著這些現象,內心沉重,最後他反倒得出了一個荒唐的結論,那就是愛國是有成本的,窮鬼竟然連愛國的權力都沒有?因為你愛不起!
難怪管子說,“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管仲這樣的大家,果然看的透徹,管理一群有能力愛國的有錢人,確實比管理一群行走在饑餓邊緣的窮人要容易啊。
周琅這樣想著,對他日後的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言歸正傳,隨著英國人在虎門跟當地人之間的貿易變得越來越頻繁,物資補給的情況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每天都還能吃上新鮮的蔬菜、肉食,讓人匪夷所思。
這樣的日子過了二十多天後,終於從台灣來的第二批軍隊抵達了。
科林果然急切的請戰,馬嘎爾尼建議他讓士兵休整一下,科林表示二十多天前到來的第一批軍隊已經休息好了,可以先讓這批人作為先頭部隊,對廣州進行一次試探性進攻,如果不順,則等待後續部隊休整完後,在進行總攻。
這次馬嘎爾尼沒有拒絕的理由,畢竟科林才是這次軍事行動最合理的指揮官,跟軍官衝突如果太大,不是什麽好事,這個道理,馬嘎爾尼這個經驗豐富的老政客是非常明白的。
於是這一次他沒有阻攔科林的行動,並且許諾他手裏的艦船都可以無條件配合科林。
現在虎門的英國人武裝力量分為兩股,一股是馬嘎爾尼使團的艦船,一股則是名義上屬於中國(東印度)公司的那幾艘武裝商船,那些武裝商船沒什麽說的,都是四五百噸載重,有大炮二十門左右,真正強大的,其實還是馬嘎爾尼使團的軍艦。
比如他的旗艦獅子號,是艦隊中最大的船,最重要的是,這是一艘真正為戰爭而設計的船,這是一艘正經軍艦,雖然隻是英國三級戰列艦,可其實也是英國海軍的主力艦,因為一級、二級戰列艦,雖然被後世專家學者無限誇大,但其實那隻是噱頭。
由於數量太少,造價高昂,英國人的一二級戰列艦數量很少,一級戰列艦才5艘,二級9艘,這對於數以百計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說,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曆史上,一直到風帆戰艦退出曆史,海戰中主要的戰艦依然是三級戰列艦。
這艘獅子號,就是一艘三級戰列艦,火力十分強大,裝備有26門24磅炮;26門18磅炮;10門4磅炮;2門9磅炮,光是這一艘船,就足以跟廣州所有的炮台對抗。
使團中還有一艘1200噸級的印度斯坦號大貨船,雖然是貨船,但以英國人的尿性,依然有不俗的火力,裝備的火炮多達三十門,當然沒有獅子號的大炮數量多,也沒有獅子號的大炮口徑大,可也不容小覷。
還有一艘二桅小帆船豺狼號,一艘途徑巴達維亞時候,買來的法國小帆船克拉倫斯號,這兩艘小帆船,載重都隻有兩百噸左右,火力相對弱小一些,隻有銅炮六位,鐵炮二位,步槍十六杆。
僅僅是使團的海軍力量,就能在珠江一帶橫著走了,更何況科林手裏還有五艘五百噸級的武裝商船,周琅帶來了同級別的幸運號,還有大小不一的三艘英國商船,這麽一股海上力量,才讓馬嘎爾尼擁有了短暫封鎖珠江水域的能力。
也讓英軍隻要在水麵上,一直到廣州,都不需要懼怕清軍的阻擋。
所以科林進攻廣州城,真的就是點穴式的,直刺要害!
在強大火力的支援下,很快就占領了珠江南邊一直作為海貿港口的黃埔港,接著壓製了清軍炮台。
在急於立功的科林一股銳氣下,一天之內,他們就攻占了兩座炮台。
正是廣州城南河中沙洲上修建的兩座炮台,英國人成為荷蘭炮台和法國炮台,也標注為第一炮台和第二炮台,中國人稱之為東炮台和海珠炮台。
占領黃埔港,讓英國人在廣州城外有了一塊穩固的基地,攻占兩座炮台,讓廣州城南完全洞開,從河麵上甚至可以毫無顧忌的炮轟廣州城了。
結束了一天的戰鬥,科林激情萬丈,連夜籌劃攻占廣州的計劃,他已經等不及後續部隊,也不願意等馬嘎爾尼。
周琅倒是建議他盡快將戰況回報給馬嘎爾尼,可科林瀟灑的表示,馬嘎爾尼來的時候,他會將一座完整的廣州城交給馬嘎爾尼。
周琅也不力薦,事實上他暫時根本就不打算跟科林有任何衝突,他不會反對科林的任何建議,欲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科林現在已經快要瘋狂了,等占領了廣州城,恐怕他就會膨脹的無視馬嘎爾尼的態度,到時候雙方才真正會產生無法調和的矛盾。
反正周琅就是來攢經驗的,他就跟在科林身邊多看多學,軍隊甚至都直接讓科林指揮,他的炮兵直接編入科林的炮兵中,步兵也在馬大雷、陳小手和洪九指的帶領下,跟隨科林的步兵一起戰鬥。
就在周琅認為,明天科林就會發動對廣州的總攻,然後經過一番血戰,或者一兩天,或者三五天之後,就占據廣州這顆嶺南的明珠,結果當夜竟然有清軍的使者前來。
他們是來談判的,態度極為謙卑,跟之前滿清官員的倨傲判若兩端,將權貴的醜惡嘴臉充分的暴露了出來。
驚恐的進入黃埔的是兩個商人,為首的正是十三行總商蔡世文。
作為他這樣的商人,如果不是被逼的,是不可能冒這種險的,作為身價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十三行商人來說,應該說他們是這個時代中國商界的大人物,但是他們這些豪商,在滿清官員眼中,依然是不入流的小人物,隨便一個縣令就能脫了他們的褲子,當街打板子。
可是這些已經賺夠了錢的行商,被逼迫進入軍營後,顯然對他們的使命沒有信心,驚恐就寫在臉上。
科林基本的風度還在,雖然一心想要攻下廣州城,一次建立自己的功業,但對方既然派來了使者,他還是禮貌的請了進來。
周琅陪同他麵見使者。
蔡世文態度卑下,鞠躬連連,表示都是誤會。
說出來一些情況,比如他們抓的洋人都在城裏好生伺候著,官府願意放人。然後希望英軍能夠退兵,然後大家以後還繼續做生意。
但科林拒絕了所有的提議,他提出,要廣州城無條件投降,他保證所有人的聲明安全,並且保全私人財產。
這樣無理的要求,結果對方也沒有馬上回絕,反而表示他需要回複廣州的大人後,才能決定。
科林態度強硬,限廣州城二十小時內答複,否則他將重新展開軍事行動。
周琅一直注視著蔡世文的表情,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夾縫中生存的人才有的表情,諂媚的神態,討好的神情,絕不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人物應該有的姿態,但這就是中國商人。
根據短暫的談判過程,周琅第一時間閃現出一個詞匯,“緩兵之計”,他條件反射一樣的判斷清軍在拖延時間。
可是他又有些不自信,所謂緩兵之計,目的是爭取時間,爭取時間用來反攻,可清軍真的打算認真打這場仗嗎。
他不由得想起了鴉片戰爭時期,琦善私自簽訂的《穿鼻草約》,怎麽看都像是兵臨城下的緩兵之計,因為一個大大的帝國,實在是沒有道理在隻丟失了幾座炮台的情況下,跟對方簽訂城下之盟,可琦善是真的打算用一個草約打發英國人。
實在是不能以常理來揣度這個時候滿清官員和稀泥的態度,連林則徐這樣的名臣,都在給皇帝的奏折中不斷的虛報軍功,更何況其他官員了,風起如此,如之奈何。
但廣州城裏的情況,周琅現在是兩眼一抹黑,真的不知道那些大人是怎麽想的。
直到第二天一早,又有一個人來軍營,周琅這才知道了一些詳情。
這人正是周琅派到廣州的魏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