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節 訛詐(1)

字數:4719   加入書籤

A+A-




    蔡世文走出軍營的時候,還不敢相信達成的協議。

    他當然知道周琅,根據盛住對哈拉爾的審訊結果,現在廣州官府都知道周琅是一個類似明末汪直那樣的大海商,不過汪直勾結的是倭寇,周琅勾結的是英夷。

    按照哈拉爾的說法,目前占領廣州城外的夷人軍隊,大多數都是周琅的部下,周琅才是主子,手下那些夷人不過是打手,而且現在他們看到的大多數士兵都是華人,就更相信周琅才是幕後頭目,至少周琅是頭目之一,是說得上話的。

    現在這個頭目答應,隻要廣州官府放了他們的人,他們就可以撤軍。周琅還好心提醒,可以先放一半人,另一半等撤軍之後釋放也可以。並且保證可以立字據,但必須先放一半人之後才能立字據,而且周琅要求確認他們的人都活著,所以要派一個人去廣州城查看。

    這個人當然就是魏連理了。

    蔡世文很難相信,但卻不由得不信,對方不但答應立字據,還派了一個心腹,這簡直就是送人質,分明就是表示誠意啊。

    但跟上次一樣,蔡世文表示他隻是一個傳話的,盡管他也穿著頂戴花翎,穿著七品的官服,可這是他花錢買的候補,平時是為了在平民百姓麵前立威,現在是為了取信於洋人才裝扮起來的,在那些真正的官員嚴重,他就是一個不入流的商賈。

    所以進出敵營這種冒險的活兒他可以幹,但拍板做決定他做不了。不過看到條件這麽優厚,蔡世文覺得城裏的大人們應該不會拒絕,也許他這個苦差事快結束了。經過這一次,大概那些當官的會更覺得他蔡世文有用,他以後在生意場上會更加如魚得水。

    走出軍營不久的蔡世文竟然已經開始盤算他能得到的好處了,越想越高興,就越相信周琅的誠意了,因為他希望周琅有誠意,這種心理影響了他的判斷。

    跟蔡世文一起進城的魏連理是戰戰兢兢的走進廣州城的,但進城後他發現,他的處境並沒有那麽遭,不但住進了蔡世文的豪宅,而且還得到了對方可以的巴結和奉承,不但成捆的銀洋送上來,還招來了好幾個女人伺候。

    魏連理馬上擺出了囂張跋扈的“海寇”麵目,狐假虎威這一套他很熟,而且十分享受狐假虎威的過程。

    廣州城的大人們確實很著急,前半夜蔡世文去緊急匯報談判成果,後半夜他們就召見了魏連理,魏連理在這些大人麵前多少有些拘謹,可仍能基本裝出“海寇”的蠻橫態度,對方竟然也不在乎,還滿足了他夜裏去探望俘虜的建議。

    魏連理見到了哈拉爾,哈拉爾的形象很慘,審訊的時候就被打慘了,但手段高明的獄卒們隻是讓他受皮肉之苦,卻沒有傷到內髒骨頭,因此哈拉爾也隻是受了一些皮外傷,過程十分痛苦,實際上傷並不重,甚至現在都能行走。

    哈拉爾看到魏連理,簡直就是見到了親人,連忙問情況怎麽樣了,是不是來保他們的。魏連理對周琅好一番誇讚,將周琅這次出兵說成了為救哈拉爾,迎來了好一番感激。

    他拍胸脯向哈拉爾保證,為了救哈拉爾出去,大帥是不惜一切代價的,讓哈拉爾把心放到肚子裏。

    接著魏連理就向看押的獄卒們發了好一頓火,斥責他們沒有好生照顧,逼的蔡世文連夜就將這些人送到了一處民宅安置。當然東印度公司那些職員,也同樣安置了,魏連理同樣沒少在這些人麵前,給周琅賣好。

    魏連理甚至見到了廣州知府,可卻沒有見到盛住,好像真像盛住說的那樣,他不管這些事了,這到讓魏連理有些鬱悶,他的職責是來跟盛住溝通的,現在卻見不到盛住,完不成任務啊,但他也不在乎,這又不怪他,最好盛住一直不管事,他真的很不願意跟這些性情乖張的八旗權貴子弟接觸。

    第二天,廣州府就決定先釋放一批人,可這些人經過他們的甄別,都是些小卒子。船長哈拉爾和大班布朗這樣的大人物,一個都沒放。

    魏連理很鬱悶,他高高興興的拿著蔡世文的孝敬,然後跟著對方押送第一批俘虜出城,可周琅竟然又讓他再次進城。

    魏連理心裏都開始罵娘了,他是青樓出身的天地會小角色。當年左營還是鳳山縣縣城的時候,青樓裏也還能混得開,後來縣城搬走了,他就失業了,做起了給大戶人家踅摸小妾的人肉伢子生意。

    他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麽忠誠思想的,對天地會如此,對周琅也是如此。無非是圖一個富貴而已,沒什麽事值得他玩命。

    所以周琅派他來廣州的時候,他更看重的,並不是立功,而是周琅給的五千個銀元的經費,周琅告訴他,這些錢不管他怎麽花,隻要把事情辦好了,一分錢不花也都是他的。

    於是魏連理過來之後,選擇了一條風險最低的辦法,把哈拉爾給出賣給了廣州官府,因為這樣最能取信對方。至於他怎麽回台灣,有五千個銀元在手,就是不會去了那又如何?

    所以之後魏連理並沒有急著回去,而是流連在煙花之地,過去他是個伺候人的,現在被人伺候的感覺那真是好,但是錢花的也是如流水一般。

    不久,誰想到周琅竟然帶兵打過來了,還占了城外的炮台和黃埔。混跡在廣州城外花船上的魏連理又動起了心思,好像這時候去找周琅,沒準還能有更大的收獲,於是這才又回到了周琅身邊。

    誰想到周琅又給了他一個危險的任務,讓他在這個節骨眼進城跟盛住聯係。

    他冒險進城,可沒見到盛住,接著送俘虜的機會,跟蔡世文一起出城,但周琅又堅持讓他去,你奶奶,欺人太甚!

    於是魏連理答應了,他哪裏敢反對啊。

    魏連理隻是一個小人物,從身份到心理都是,周琅並沒有猜度這種人的興趣,他更關心目前的局勢發展。

    由魏連理探聽到的情報,周琅知道,現在廣州城裏的清軍數量不斷增長,據說已經有上萬人。早在馬嘎爾尼占了虎門的時候,廣東巡撫甚至兩廣總督就開始行動了,調集軍隊趕赴廣州,就是擔心洋人攻打廣州城,丟了廣州城盛住這個紈絝子弟死活不重要,他們這些大員也跟著倒黴。

    可即便有上萬兵馬,城裏的大人也不想冒險開戰,打贏了不是什麽大功,打敗了,丟了廣州城可是要掉腦袋的,尤其是科舉出身的文官,對戰功沒多少興趣,反倒是失陷城池要追究他們的責任,到時候除了自殺外,沒其他辦法。

    因此文官普遍比較厭戰,而武將在跟夷人軍隊打過一仗之後,也沒多少打仗的興趣了,因為他們發現這股夷寇不好對付,打炮台和黃埔的時候極為凶悍,就算是八旗的將領,也不想跟這些亡命徒拚命。

    所以廣州城上下開始出現主和的聲音,本來主和最大的障礙盛住都不管事了,主和似乎就成了必然,唯一的麻煩是,夷人不是那麽好說話的。

    好在夷人中主事的,好像是一個中國人,所以大人們馬上答應先放一半人,然後要求對方撤軍,至於簽字句的事情,他們想了想還是不要簽。

    這些精明的大人仔細斟酌之後發現,讓夷人簽字句確實能夠約束他們,可是留下自己的字跡,也容易給自己留下黑底,萬一將來事發,他們就死定了,而且容易成為夷人的把柄,他們甚至懷疑這就是周琅的陰謀,所以反複斟酌後,他們決定不要字句了,反正重要的俘虜在他們手裏,不怕對方不就範。

    廣州的官員們不要字句,馬嘎爾尼卻堅持要簽訂協議。

    馬嘎爾尼終於趕到了黃埔,他是聽到科林攻占黃埔後就出發的,終於在今天早上趕到。

    科林的速度有些超乎馬嘎爾尼的預料,他本以為清軍怎麽也能在炮台堅守一兩天的,沒想到不到半天時間就結束了,早知道這樣,他就跟著一起來黃埔,而不是留在虎門坐鎮。

    馬嘎爾尼一來,就聽周琅跟科林向他介紹了目前的情況,知道了周琅跟科林的協議,馬嘎爾尼沒有反對周琅欺騙清軍放人的方式,對手非法扣押人質在先,自己欺騙他們在後,這不損誠信。

    但馬嘎爾尼對周琅的談判內容不滿意。

    在見到清軍釋放了一半人質之後,馬嘎爾尼認為清軍有談判的誠意,所以他希望趁此機會跟他們談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要求。

    馬嘎爾尼想要的,一個是滿足他榮譽上的損失,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利益。他提出了好幾條內容,並且直接跟蔡世文談判。

    提出撤軍的要求是:第一、廣州官府出麵道歉,並給予那些扣押人員賠償,總計二十萬銀元;第二、廣州官府必須馬上恢複貿易,並在香山、東莞各開放一個口岸允許英國商人貿易;第三、仿照澳門,在廣州附近辟一地,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貨物之用,當地官府不得幹涉僑民的生活。

    蔡世文沒想到釋放了一半人後,對方突然返回加碼了,提出了新的條件。這時候他想找周琅,發現他見不到周琅了,就隻有馬嘎爾尼跟他談。

    他最後隻能無奈的將這個消息帶回廣州城,幸虧魏連理又一次跟他進城,否則他真擔心城裏的大人會認為是他蔡世文辦事不力,得罪了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