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 軍士慈善堂
字數:3584 加入書籤
既然已經可以招募到鄉村讀書人了,那麽沒道理招募不到農民士兵。
周琅的軍隊已經許久沒有擴大了,現在軍隊建製已經基本完善,組織已經統一,而且訓練已經達到標準,並且擁有了一定的戰鬥經驗,這算是一支成熟的軍隊了。
擴軍就提上日程。
錢暫時不缺,周琅並不太喜歡握有過多的現金,燒錢占有市場是過去的選擇,現在則選擇燒錢增強實力。
本以為不會招募到多少士兵,因為由於天地會帶走了大量的閑散青壯,地主團練又拉走了一批農村青壯,鳳山縣的剩餘青壯應該不多了。可沒想到招兵榜文一出,前往各個招兵點應招的青壯頗多,每天都有幾百人應招,被送到打鼓港來,而且各地的募兵處傳來的消息,都說每日排隊應募的青壯擠滿了募兵處。
周琅的募兵處分布在鳳山縣各處,就是當初清軍的汛地,那些兵營被周琅接防,基本上也是按照當初清軍的駐兵數量駐兵,周琅的目的不是為了防止匪亂,主要是為了威懾各地地主,至於剿匪過後,匪亂沒有反彈,那主要是因為地主武裝的威懾。
這些募兵處位於交通要道,但大多數周邊其實就是鄉村,招募士兵十分便捷。士兵到這裏報名,一開始沒有要求,結果良莠不齊,有過於年幼的,也有過於年長的,本來是擔心招不來人,撿到籃子裏就是菜,看到結果喜人後,周琅開始設置嚴格的標準,給各地發下去一根竹竿,一米五長短左右,凡是低於竹竿的,統統不要。那些已經送到打鼓港的老弱士兵,則每人發一個銀元打發回去。
年齡上,超過三十不要,年幼的,倒是可以寬限一些,幾乎不限年齡,隻要是男孩,都要,周琅打算玩養成計劃。
結果這個口子一開,大量不到十歲的孩子都被他們的家人送到了征兵點,男孩還好,後來幹脆有人把女孩裝成男孩塞進來。
這種情況,周琅隻能歎息,都是戰亂給社會帶來的傷痕。天地會起義,清軍鎮壓,反複拉鋸,對社會秩序是巨大的破壞,很多人無故喪命,這些男女孩童大多都是因為戰爭而變成了孤兒,很多還是天地會起義士兵的後代。
他們的父母,或者是死了,或者是逃了,總之失去了蹤跡,這些孩子無人撫養,運氣差的隻能流浪,運氣好的,有親屬代為撫養,可是有些親屬自身的能力有限,額外養育別人的子嗣壓力很大,當周琅開始招兵,發現連不管多小的男孩都要,於是一些人就狠下心,把親人的孩子送了進來。
周琅想了想,他的本意是招收男童,然後教他們讀書識字,認真培養,將來就是自己最嫡係的親信,可是女童,考慮了一番後,他也默認了這種情況。畢竟男童在這個時代說到底更值錢一些,販賣幼童十分常見,男童就算被人賣了,也多是那些為了傳宗接代而又生育不來的家庭買去,可女童就有很大的幾率被賣入青樓。
所以他幹脆將這些女童招募來,交給陳三妹看護,同樣是教她們讀書寫字,至於將來能幹什麽,周琅一時也沒有想好。
周琅沒想到這個口子開的太大了,竟然有些失控。
男童的數量還比較正常,每天有一兩百人送來,可是女童數量持續增加,讓他察覺到了一些問題,很多女兒太多的窮苦人家,簡直把周琅這裏當成了濟貧院,竟然將親閨女都送了過來。這是周琅怎麽都想不到的,可時代就是這樣,貧窮是對人性最大的考驗,這個時代,最窮的福建省流行溺嬰,你收不收?不收有可能被溺死!
周琅不能不收,幾個月大的女童不斷從各地匯集到打鼓港來,征兵征到最後,周琅真的決定要開辦濟貧院了。
最終送來了十歲以下的男童兩千人,女童則高達兩萬,這其中多出來的,恐怕就是那些含著淚的母親送來的。
數量如此之多,就不得不讓周琅好好考慮一下這些孩子的未來了,如果隻是幾百個,養著就是了,養大了男的做事,女的嫁人。可數量如此之多,養大嫁人,可就太放任了些,周琅想到的是辦工廠。
現在這些女童還幹不了活,周琅也不是要她們做苦工,推動工業革命勢在必行,現在沒有條件,總有有條件的時候,那麽趁現在開始培養,這些女童就是第一批工業革命的種子。
這些當然是旁枝末節,征兵的正事並沒有耽誤。
大量青壯從各地匯集打鼓港,經過進一步的甄別,留下了一萬人,然後停止了招兵。
這些士兵要先進行訓練,不會直接成軍,周琅打算建立一個專門練兵的訓練營。
菲舍爾並沒有參與北伐,他作為周琅聘請的軍事顧問,留在了鳳山縣,而且他不是一個人,而是建立了一隻團隊,其中有二十個雇傭兵,各個兵種都有,炮兵、騎兵、獵兵,隻缺少工程兵。
等這批士兵訓練好,周琅不會擴大軍隊建製,而是擴大各個建製的兵力。團會擴大到三百人,營會擴大到一千人,旅則會擴大到三千人。
同時各種正規化也開始實施。
軍裝的規格已經確定,周琅對此很關心,軍容關乎士兵的榮譽感。在好男不當兵的中國社會觀念影響下,中國士兵往往是最沒有榮譽感的士兵,所以提高他們的榮譽感,顯得更有必要。
這種榮譽感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但因為周琅采取的高軍餉政策,現在雖然沒有人看得起士兵這個職業,卻有些羨慕士兵的收入,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事實上,這次能招募這麽多士兵,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軍餉高,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一些財力弱的小地主,在看到匪患結束後,自行解散了自己的團練。
周琅根據自己的經曆,知道隻要持之以恒,對士兵的歧視文化是會結束的。他還記得,改革開放初期,那些端著國營工廠鐵飯碗的工薪階層,對做生意的人是看不起的,那時候把他們稱作“擺攤的”“搗騰東西的”“某某販子”,十年後,開店鋪做生意的人,就有了一個比較中性的稱謂“個體戶”“做買賣的”,二十年後,從開放風氣最濃厚的廣東傳來的生意人稱謂“大老板”就已經開始帶有褒義了,三十年後生意人榮升為“企業家”,簡直就開始榮耀了。
現在老百姓開始羨慕當兵的收入,十年後他們也許就開始接納士兵是一種正常職業,二十年後士兵就會帶有褒義味道,三十年後士兵就會充滿榮耀。
當然一定的宣傳會促進這個過程,但周琅現在還無法宣傳,“保家衛國”之類帶有普遍意義的崇高理念,現在不適合他,他最多能用天地會那種帶有個人權力味道的“爭天奪國”類口號,但這種口號無法增進士兵榮譽,反而容易引起各方關注,不利於他韜光養晦。
不過周琅想到了一些隱晦的辦法,結合這次招兵招來大量孤童的情況,周琅幹脆以軍人的名義,來辦這個慈善堂,起名軍士慈善堂。
軍士就是兵的意思,但“士”這個字卻帶有相當的褒義,並且下達命令,要求士兵日後自稱軍士,公文中慎用“小兵”“卒子”之類貶低以為詞匯。(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