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節 花錢買路

字數:3197   加入書籤

A+A-


    師爺的態度回複長麟之後,長麟並不難做決定。

    他是見識過周琅軍隊的實力的,雖然上次周琅軍中有許多夷人,這次並沒有夷人出現的情報,可根據台灣的情報,周琅手下還是有一批夷人士兵的,且台灣官府有所誇大,將周琅北伐的兵力誇作了一萬,以遮掩他們被一千多雇傭兵從南到北打穿的醜態。

    因此長麟判斷周琅是把實力強大的夷人士兵留在台灣了,他不知道的是,周琅手下的精銳,現在已經可以跟那些印度土兵一較長短了,或許在精神狀態上還比不上歐洲雇傭兵,但也可以跟他們對陣。

    金夏兩島守軍敗退回來之後,也大肆誇張周琅手下軍隊的強大,這也讓長麟有所顧慮。最重要的是,長麟是見識過周琅的軍隊的,同時他也從台灣府的一些奏報中判斷出,天地會的軍隊並沒有多麽強大,至少朝廷大軍之前是可以壓著天地會打的,隻是在澎湖失守之後,那些福建籍為主的士兵因為後路被斷,軍心渙散,導致潰敗。

    根據這些判斷,長麟認為收複金夏恐怕比奪回台灣更難。

    在周琅不接受詔安的情況下,長麟也不是不能接受雙方保持互不侵犯的默契。

    於是他給乾隆上了一封奏折,洋洋灑灑數千言概括了他的行動計劃。

    他給皇帝解釋說,金門和廈門兩島之所以丟失,是因為福建水師主力被調去攻打澎湖,後防空虛,結果給海寇留下了機會。現在李長庚統帥閩浙水師,已經收複了澎湖,長麟認為應該先台灣而後金夏。

    他的道理是,官兵氣貫長虹,驅逐澎湖海寇主力,僅有餘部偷襲金夏不成大患,與其抽調軍隊掉頭收複金夏,不如趁著目前軍心正盛,一鼓作氣登陸台灣與匪首決戰,此時收回兵力,實在是牛刀殺雞。

    對於金夏的海寇,長麟做了負麵的評價,不過理由很充足,這裏隻是天地會匪首陳周全手下一支偏師,朝廷水師連陳周全任命的鎮海王朱濆防守的澎湖都能拿下,沒道理拿不下周琅手下的海寇。

    對於金夏海寇的應對措施,長麟一麵繼續表示要詔安,要撫,先穩住海寇,待朝廷大軍往還,然後一鼓作氣拿下海寇。

    既然是要穩住海寇,那麽在台灣被收複之前,長麟就有了借口不跟周琅發生衝突了。

    他的奏折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發往北京,一來一回隻需要一個月時間就能送達,是這個時代最快速的傳遞方式。

    但這一個月中,足夠很多事情發生了。

    來往金夏兩島貿易的福建當地人變得多了起來,但他們大多是被周琅守軍的厚利打動,來給軍隊送一些給養的,周琅最期待的茶葉並沒有多少,也不是來自武夷山,而是零零散散來自各地的散茶,數量十分有限。

    顯然從武夷山到出海口,清軍的十步一崗五步一哨不是那麽容易通過的,沒有實力的茶商很難打通整條商道。

    真正的大茶商,早就習慣了走陸路,翻越武夷山經過江西到廣東,雖然路途遙遠,關卡林立,但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運輸鏈,可從武夷山到大海,卻沒有現成的運輸渠道,單獨的商人很難獨自打通這樣一條通道,因此武夷山的茶葉就無法出海。

    這種狀況,周琅認為單憑福建本地的小走私商恐怕無法解決,他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不采用暴力的方式來疏通這樣一條通道,哪怕疏通的代價很高昂,但隻要打通了,接著就是源源不斷的茶葉供應。

    這個人選自然是人情練達的魏連理,將魏連理從廣州調到廈門來,也是就近看住他,以免發生趙文那樣的叛逃事件。

    周琅不知道的是,當他的信送到廣州去的時候,魏連理真的生出了叛逃的心思。

    他正在廣州享福呢,頗有些樂不思蜀,別說危險的前線了,台灣他都不想回去。

    無論是青樓風月,還是山珍海味這些他最喜歡的東西,台灣都遠遠比不上廣州。

    這時候周琅突然來信讓他去廈門,告訴他讓他去打通通往武夷山的通道。

    他都快哭了!

    魏連理從來不是一個有勇氣,也不以自己沒有勇氣為恥的人,他習慣了阿諛奉承,曲意逢迎這一套手段,並且頗為洋洋自得,冒險二字他不會寫,富貴險中求這句話他不認同。

    但現在讓他去陌生的土地上打通商道,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嗎。

    可是耽於享樂的他,又實在是舍不得眼前的富貴,他在廣州已經打開了局麵,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讓他放棄這一切,哪怕帶著無窮的財富潛逃,一輩子隱姓埋名,他真的做不到。

    他貪圖享樂,可實際上他並不貪財,有錢就花是他的人生哲學。他甚至不惜重金,托人從揚州買來了一個既能唱戲唱曲,又能鋪床疊被的瘦馬小戲班,讓他在廣州的權貴中,頗為受歡迎。

    他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能安然享受這一切,是因為他背後有周琅在支持,如果背叛了周琅,他將一無是處,隻能淪落到青樓中看人臉色,甚至供人玩樂的結局。

    所以痛苦了三天後,他還是鬱悶的帶著行囊上路。

    到了廈門後,周琅對他講解了一下目前的現狀。

    告訴他跟福建官府達成了一個默契,井水不犯河水,隻要商道打開,官府不會介入。但這條商路福建的走私商沒有能力趟出來,需要魏連理去一趟。

    讓魏連理以商人的身份,潛入內陸,沿著九龍江、晉江等水道上溯到武夷山,趟出一條福建輸茶通道的同時,還要跟沿途的地方勢力建立關係,疏通這條人道。

    用魏連理當然就不是用武力解決了,而是用金錢開道,在貴金屬貨幣時代,能攜帶的資金有限,周琅給魏連理全部帶上金錠,並派三個親信壯漢陪同,還給他賠了兩頭驢,他也隻能帶一萬兩黃金,金銀比價一比十,也就是十萬兩銀子,用十萬兩打通這條茶葉商道,很劃算。(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