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節 金銀流淌的聲音
字數:4711 加入書籤
跟東印度公司的結盟,是周琅提出來的,他認為這是各取所需。
所以談判的雙方都是很有誠意的,可有誠意不代表沒有分歧,因此談得成談不成,還真的不好說。
東印度公司對廈門的地理位置和茶葉出口的前景十分看好,傻子都知道,從武夷山走稅率一直到廈門,成本絕對比翻越武夷山,經過江西抵達廣東要低。
運費低了,那麽茶葉價格自然就低,收購價格低了,利潤空間就大了。
要不是清政府的愚蠢政策,東印度公司早就想在廈門貿易了,現在好了,周琅占據了廈門,那麽就不需要經過清政府,可以在廈門設立商棧了。
周琅給的政策也很開放,並不拒絕任何國家的商人來此貿易。
可東印度公司想要更大的優惠,他們想要特權,他們習慣了利用特權掙錢。
也就是說,東印度公司想壟斷廈門的茶葉貿易。
這點周琅是無法接受的,讓東印度公司壟斷了茶葉貿易,周琅吃什麽。
但給予英國人一定的貿易優惠是可以的,根據魏連理從廣州收集到的最近幾年的商業情報,周琅發現,除了英國人之外,其他國家的貿易量都在減小。
一個原因是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法國爆發了革命,不僅讓法國權貴階層遭到了近乎清洗一般的遭遇,權貴階層又是奢侈品貿易最大的消費市場,法國市場的消失,不但影響了法國商船,而且許多以法國為轉口貿易對象的國家,也削減了開往東方的商船。另外歐洲大陸國家也先後卷入反法戰爭的漩渦,影響了他們向外派遣商船的能力。
另一個原因則是英國自身實力的增強,英國已經取代了曾經的海上馬車夫荷蘭人,成為歐洲第一大商船隊擁有國,至於英國本國市場,由於英國人的航海法令保護,那是留給英國商船隊的,其他國家隻能通過走私向英國轉口,走私畢竟是不確定的貿易,很難擴大規模。
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美國,剛剛建國的美國人,急切的希望打開海外市場,通過貿易攫取財富,雖然美國過去的主要轉口貿易對象也是法國,但美國擁有一個相對較大的國內市場,加上由於美國鬆散的政治結構,聯邦政府很難向各州征稅,關稅成為聯邦最大的稅源,因此美國聯邦極為鼓勵貿易,不管是出口還是進口,都可以帶來關稅的增加。
美國人的迫切體現在,他們剛剛獨立建國五個月,就向中國派遣了第一艘美國商船“中國皇後”號。
美國這個新生的國度,繼承了來自荷蘭和英國的商業文化,迫切的想通過貿易獲得財富,因此中國皇後號的行程,引起了美國從平民到總統的熱淚關注。“中國皇後”回國之後,立即在美國的朝野間掀起了一股“中國熱”,當時的駐法大使,後來的美國總統傑斐遜還專門向法國外交部寄送了一份“中國皇後”首航的報告。報紙上流傳一種誇張的說法,“全美各地,無論多小的村莊,哪怕隻有一條能通行五人帆船的小溪,都在開始計劃前往遠東的貿易”。
當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美國利用歐洲的戰亂乘虛而入,甚至做起了中國商品賣往歐洲的中間商。一定程度上,是對華貿易的繁盛,間接幫助紐約超過費城成為了美國最大城市。
周琅預判到,至少到拿破侖戰爭結束之前,歐洲市場除了英國外不可能有大的增長,而想打開英國市場,英國東印度公司是繞不開的。
所以周琅可以給東印度公司一些優惠,但是也不能拒絕其他英國散商和美國商人前來貿易。
周琅和布朗倆人的談判,好像兩個小心翼翼的拳手,都頻繁的出拳,但大多是試探,看似淩厲凶猛,卻虛實不一,都在仔細的試探著對方的底線,都想為自己爭取到盡可能多的利益,付出盡可能少的代價。
反倒是亨利皮特對談判不表態,他身份過於特殊,既是中國公司的大股東、合夥人、委員會主席,又是不列顛公司的股東代表,隻要兩個公司達成協議,達成什麽樣的協議,誰吃虧多一些,誰獲利多一些,他都能得到利益,所以他也不需要表態。
談判看似激烈,過程反而順利,因為這是一項合則兩利的合作,雙方互有需求,無非是誰能從合作中獲得的利益多一些而已,但隻要合作必然有好處,更何況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甚至都是中國東印度公司的最大股東,從中國公司的發展中,他也能得到利益,因此達成協議幾乎是必然。
經過複雜的談判,終於達成了一些初步的共識。
兩家商業企業,將在商業範圍內,進行全麵的合作,中國公司將在自己的影響範圍內,為不列顛公司提供全麵幫助,允許不列顛公司利用中國公司的商業基地和商業渠道進行貿易拓展活動,中國公司將在印度得到不列顛公司的幫助,包括在不列顛公司領土範圍內建立商館,進行自由貿易,以及享有互相優惠的稅率等等。
總的來說,合作雙方都比較滿意,但得利最大的還是東印度公司,通過周琅的渠道,他們可以獲得另一條茶葉來源,不再受製於十三行,而周琅也不過獲得東印度公司領土內,進行廣泛商業活動的便利。
但東印度公司這種得利,並不是合作方式上的不公平導致,而是雙方目前實力差距導致,一頭大象跟一隻螞蟻共同生活在一起,大象呼吸的一口空氣,足夠螞蟻消化一輩子,但這並不能說大象對螞蟻不公,因為螞蟻跟大象享有同等呼吸的權力,雙方達成的協議,其實就是這種平等呼吸權,隻是周琅現在自身胃口比較小,無法消化更多的利益而已。
布朗很雞賊,他為了防止周琅利用條款漏洞,比如周琅假托進入福建內陸的茶葉渠道,是魏連理的連利行開拓,而不是屬於中國公司,因此不能跟不列顛公司共享,他特別強調,連利行目前在福建內陸的開拓,應該包含在中國公司掌握的渠道中。
但周琅也不傻,設置的絆子也有,比如他明確強調,由於不列顛公司的身份背景而無法深入福建內陸的話,中國公司沒有責任冒著觸怒當地官府的風險強行支持不列顛公司進入,這一點也寫入了草案中。
周琅相信,就算自己同意東印度公司派人跟隨魏連理進入福建內陸,滿清官府也不會同意的,英國人想直接在福建茶區開辟供貨渠道,除非能夠擊敗滿清朝廷,否則他們依然被拒之門外。
事實上這份協議到最後,能夠實現的條款,恐怕也隻是周琅的公司可以在印度進行商業活動,東印度公司也隻能在周琅的控製區進行商業活動,從這一點上來將,周琅覺得自己其實占了便宜,因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目前控製的領土,遠比周琅控製的要大的多。
所以這份螞蟻和大象之間的協議,其實螞蟻占了大便宜,因為雙方確實擁有平等的呼吸權利,可螞蟻的家園和大象的家園差距太大,大象的呼吸能力雖然強,可螞蟻從大象領地上得到的呼吸空間卻更大。
雙方心裏其實也都清楚,這隻是一份初步的合作,能夠維持多久誰也說不好,而且僅限於商業,都沒有向對方提供軍事義務的打算,也沒有向對方尋求軍事援助的要求,但這份合作如果能取得良好結果,日後的全麵合作也不會太遠。
這段時間,隨著周琅在金夏站穩腳跟,始終沒有跟滿清地方官府發生摩擦,雙方很好的遵守了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
而且一開始長麟對合作十分滿意,因為由於周琅在金夏的存在,長期禍亂閩海的海盜勢力竟然弱了下去。
這主要是周琅招降納叛的結果,自從進入金夏之後,周琅就開始招募漁民,許多小股的因為天災活不下去的海盜,在海上過的也如同乞丐,紛紛響應加入。隨著周琅站穩腳跟,一些經年的老海盜團夥也開始慕名來投。
不知不覺間,隨著兵圍廣州、割據鳳山以及這次強取金夏,周琅在閩粵海域的風頭已經極為響亮,隨著朱濆集團被驅逐出澎湖,周琅已經成了當之無愧的東南海域第一海上巨寇。按照海盜的傳統,必然會有一些海盜團夥希望入夥。
周琅基本上是來者不拒,但是有條件,那就是改造這些海盜,他看不上海盜的船,隻看得上海盜的人,他可以按照海盜團夥的規模,給予海盜頭領一定的地位和官職,但是這些海盜必須拆散,他可不希望他手下的艦隊,是一艘艘穿著軍裝的海盜團夥。
周琅讓手下的邱通、林發之、張表三個舊海盜頭子去跟那些海盜談,但因為周琅堅持的這些規矩,導致一些大海盜集團非常猶豫,可對於那些朝不保夕的小股海盜,就非常有吸引力了,因為雖然失去了對手下的絕對控製,可得到了豐厚的軍餉,以及周琅任命的官職。
尤其是後者,對一些海盜頭子十分具有吸引力,大量廣東海盜為了越南西山王朝的官職都可以為越南人死戰到底,周琅還是天地會的南路大元帥,論吸引力比越南的官府尤甚。
於是短短半年時間,周琅手下的海軍士兵數量從一萬人膨脹到了三萬人,就這還是裁撤了兩萬多老弱,以及將大量女海盜安置在廈門陸地上的結果,否則周琅的海軍規模恐怕是直奔八萬去的。
不由的讓人感慨這時代海盜鬧得真的太嚴重了。
隨著周琅的勢力膨脹,閩海的海盜團夥迅速減少,就隻剩下了水澳,鳳尾兩隻船隻上百隻,人數上千人的大海盜集團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