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節 遠東第一兵工廠(2)

字數:4606   加入書籤

A+A-


    具體原理荷蘭技術人員也說不上來,反正工序複雜的法國步槍質量,在歐洲享有盛名。

    荷蘭人還介紹了西班牙的槍管製作技術,西班牙作為歐洲最早大規模使用步槍的國家之一,西班牙的穆斯特克步槍曾經在歐洲也是以性能優良著稱,英國人是通過平卷方式製造槍管,兩邊用來鍛焊的重合部分大概有半英寸,西班牙人幹脆是卷上兩圈。這種方式雖然增加了焊接時候的工作量,但是連接質量顯然比英國人的方式更高一些。

    根據中國明代的書籍記載,明朝的魯密銃也是采用雙層卷製方法,質量得到了徐光啟等大學者的稱讚,可惜的是,明朝官辦作坊的管理,讓他們不可能嚴格按照程序製作,導致達不到歐洲同類武器的性能。

    西班牙的雙層卷製方法製造的步槍性能比英國步槍更優良,但英國人並不服氣,他們堅持認為西班牙步槍更出色,是因為西班牙鐵的質量更好,而不是技藝更加高明。

    盡管英式步槍在西方並不以質量精良著稱,但經過對比之後,周琅還是選擇在福州兵工廠推廣英國技術,原因很簡單,英國步槍的製作工序最為簡練。周琅還選擇了東印度公司設計的印度款褐貝斯步槍進行定型生產,因為印度款是簡練中的簡練。

    英國不愧是一個小商人的國家,沒有法國人那麽執拗與複雜程序和優異質量,而是以成本為先。

    在歐洲,法國步槍在保證威力的前提下,法國人對步槍的細節處進行精雕細琢,槍托、槍管上甚至刻上複雜的花紋,讓法國步槍成為完美精良的代名詞。可以說法國步槍的改進方向,追求的是精益求精。

    而英國步槍,以褐貝斯威力,最大的改進是為了降低成本,當然前提是能保證基本的質量,小商人習性的英國人,在過去常常生產低劣的武器,也跟中國明清的火器一樣,經常發生炸膛現象,導致軍隊怨言很大,抱怨說“我們埋掉的手指比埋掉的屍體還要多...”。

    英國人解決的辦法是,引入完善的質量監控與統一的工藝,事實上就是後世的標準化生產,他們規定了嚴格的質量要求和工序監督,規定了統一的口徑和型號,這就是褐貝斯的誕生。

    那是1722年的事情。

    在之後的數十年間,英國軍隊一直裝備這款定型的武器,而且不斷的進行改進,改進的方向依然是從標準化和低成本方麵入手。

    英國步槍上,沒有繁瑣的紋飾,沒有漂亮的裝飾品,精簡了一切不必要的設計。

    經過幾十年的改進,褐貝斯在性能上不能稱作歐洲同時代武器中的最優良者,可在生產工藝上,卻堪稱同時代最簡練者,英國步槍的零部件,永遠比法國步槍要少。

    而東印度公司的德性,跟他的母國一模一樣,而且猶有過之,所以東印度公司特別為印度軍隊改進的褐貝斯,繼續朝著精簡和節約成本方向發展,縮短英國款褐貝斯的槍管長度,連不值什麽錢的通條套筒他都要減少一個,從四個變成了三個。

    這款改進到極致,也廉價到極致的印度款褐貝斯,其實英國軍隊根本看不上,稱之為經濟型褐貝斯。不過便宜質量未必就不行,英國人的所有改進,都是基於保持威力的基礎上,否則在頻繁發生戰爭的歐洲,英國人也不可能總是取得勝利。

    這款英國人看不上的印度經濟型褐貝斯,威力上打折也不多,縮短的槍管並沒有明顯降低子彈的射程和威力,至於精確度長款步槍也談不上,精確度就不是滑膛槍該追求的東西,唯一削減的威力,應該是因為縮短槍管導致的刺刀拚殺不利。

    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習慣了用射擊解決問題,所以刺刀的作用下降,才大膽縮短槍管。

    周琅選擇這個東印度公司的褐貝斯方案,當然不是從成本角度出發的,他更重視質量。

    周琅看重的,是這款步槍製造工藝簡單,而且製作工藝十分成熟,能夠最快速的製造出來。曆史上英國打拿破侖戰爭時期,大規模征兵以及大量援助歐洲其他國家軍隊,導致庫存武器嚴重不足,結果就讓東印度公司幫忙生產。

    東印度公司利用印度數量龐大,工資低廉的工匠,大規模生產印度款褐貝斯,在拿破侖戰爭結束的時候,竟然為英國生產了160萬支印度款褐貝斯。

    周琅現在急需武器裝備軍隊,在質量基本滿足要求的前提下,他不可能像法國人那樣吹毛求疵,所以這款最方便大量快速生產的印度款褐貝斯,就成了他的首選。

    在周琅的高度重視下,充足的資金注入,花高薪聘請清軍工匠和民間工匠,很短時間內就招募了三萬名鐵匠,並且撥款買下大量的現成房屋,改造成兵工廠。

    連來考察情況的亨利皮特都表示,周琅現在建立了遠東規模最大的兵工廠。

    但這座兵工廠並不是簡單的規模大,雖然製造環境,設備還有所不足,但是周琅堅持采用最嚴格的工藝六成。

    聘請英國和荷蘭技術團隊作為監理,將西方技術工藝流程直接搬過來,然後讓本地工匠嚴格執行。

    而且他拋棄民族感情成分,允許英國和荷蘭監理團隊對中國傳統工藝進行改進處理,比如英國人認為福建生產的鐵雜質多,對武器質量產生影響,周琅就支持英國人在福州建立英式高爐煉鐵。

    鐵中含雜質的多少,一個方麵是鐵礦石質量的影響,中國鐵礦往往含磷、硫量較高,造成鐵質發脆,韌性下降,另一個方麵,則是煉鐵的燃料問題,中國的煤炭中含磷、硫量也較高,用煤炭煉出來的鐵,自然就含磷、硫這樣的有害雜質較多。

    鐵礦質量暫時沒辦法改變,去印度采購鐵礦也不現實,但燃料上可以下功夫,周琅采納了英國監理團隊的意見,按照英國方式,先將煤炭練成焦炭,在煉焦爐建成之前,則采用木材來做燃料。

    冶煉出來的鐵,在讓工匠進行比歐洲更嚴格的鍛打,去除其中更多的雜質,然後才能作為生產原料。

    為了降低鍛打的人工成本,英國人還幫忙設計了水力鍛錘,利用福建多溪流的特點,建立了多個專業鍛造作坊。

    其實生產工具和設備,大多都是這些技術人員自己製造的,然後中國工匠進行大量的複製擴大規模。

    好在這時代的工程技術人員,往往都是全能型的,技術專業水平當然比不上後世的專業技術人員,可綜合性水平極高,往往一個工程師就是通曉某項作業整套環節和流程的人。

    在英國人和荷蘭人的幫助下,福州兵工廠的技術水準大幅度提高,管理和工藝水準,也達到了歐洲水平。

    這才是周琅最看重的,建立一個規模上最大的工廠,在中國不是什麽難事,難的是建立一個管理水平和工藝水平也能達到最高的工廠。

    現在周琅建立起一個管理方式最科學,工藝流程最標準,技術設備最先進,質量要求最嚴格,同時規模也最大的兵工廠,這才敢說她是遠東第一兵工廠。

    唯一讓周琅有些遺憾的是,英國人設計製造出來的機器設備,沒有他想象中的工業化時代的模樣,機器部件的主體竟然是木製,也隻有在一項注入轉向之類的精密部件中,才使用鐵質零件。

    而且完全使用人力、畜力和水力就能驅動,竟然不需要蒸汽機,這很不工業啊!

    不過周琅了解到,其實在英國,軍工生產中,也沒有普及蒸汽機,如今給蒸汽機配套的機器設備,還無法達到軍事級別的質量要求,反而是手工製造的武器,質量更好一些。

    在英國,蒸汽動力還主要應用於紡織業,以及一些需要簡單動作的生產領域,普及程度還不高,瓦特授權生產的蒸汽機數量也不過幾百台,英國第一座蒸汽紡紗廠建立也才隻有十年,蒸汽機在歐洲大陸上,甚至還主要作為稀奇玩意進行展覽之用。

    真正的工業革命並不是蒸汽機帶動的,而是珍妮紡紗機、飛梭等一些列可以大規模應用到大工廠生產中的技術推動的。

    但對中國來說,蒸汽機出現之前的歐洲技術,中國都有。水利紡紗機,中國唐宋時期就出現並普遍被中國人用來紡紗、紡麻和紡絲,但從蒸汽機開始,歐洲出現的新技術,中國就徹底趕不上了。

    因為蒸汽機之前的技術,基本都可以歸類到工匠們通過經驗總結和摸索出來的,從蒸汽機開始,就成為基於更高級的機械原理和科學理論的實踐應用,瓦特改良蒸汽機時,用牛頓力學進行過反複推導和計算,這跟過去工匠製造機器的過程在根本上發生了改變。

    工匠生產的機器,可以算是工匠的工具,而蒸汽機之後的機器,則是發明家的創造。

    周琅沒有深入研究其中的經濟學意義,但是他對蒸汽機很感興趣,認為這是工業生產的基礎,所以他希望英國技術人員可以研究一下,能不能在他的兵工廠裏采用蒸汽機。(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