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節 財政危機(2)

字數:4159   加入書籤

A+A-


    當然,現在的士兵軍餉,已經沒有兩年前那麽高了,事實上周琅每一次擴軍,軍餉都是向下走的,在保持老兵軍餉不變的情況下,將他們提升為軍官。

    之所以如此操作,倒也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因為一開始的軍餉就是不合理的。當時周琅孤家寡人,不出一個讓人絕對無法拒絕的軍餉,別人憑什麽給你賣命。隨著周琅行市見長,他的溢價能力增強,當然就要降低工資了,這也是周琅這種人習慣的操作。

    最早在左營招募的六十三個老兵,當時周琅許諾給他們每天五個銀元,這是普通人一個月都掙不到的錢,廣州的碼頭工人,一個月賺一兩銀子,曾國藩的湘軍每個月五兩銀子,周琅給手下一天的錢,快趕上曾國藩湘軍一個月的收入了。那還是六七十年後的價格,那時候的銀價可比現在低多了,而且曾國藩的湘軍拿五兩銀子,在當時還屬於高軍餉,綠營和八旗都比不上,但卻隻是周琅士兵一天的收入,可想而知周琅為了組建一個造反的創始團隊花費的代價有多大了。

    到現在,那六十三個士兵中,除了八個戰死之外,其他最低的也升到了千總,給的工資就值得了。

    後來天地會起義後,招募的天地會士兵,軍餉就降低到了一天一元的水平,當時總共招募了一千人,這批人現在也基本升到了把總,付這個軍餉也不算虧。

    再後來,整編王輔茞手下三千新兵的時候,軍餉就降到了兩天一元,這批人,隻要沒死的,最差也混到了隊長級別,屬於基層軍官。

    陳周全成功趕走清軍,大量難民進入鳳山縣的時候,周琅招募的士兵,就到了三天一元的程度,這時期組建的兩萬軍隊,是現在周琅手裏的王牌部隊。

    現在在福建招募的這十萬新兵是五天一元,一個月可以拿到六元錢,折合白銀約四兩,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沒有一技之長的普通青壯難以想象的收入了。

    不過這個軍餉水平,周琅不打算繼續降了,打仗本就是一種玩命的工作,他們理應得到比其他職業更高的收入,否則心理就會不平衡,在沒有民族精神作為支撐的前提下,低收入造成的不滿心理,是任何高強度訓練都不能解決的,沒有士氣的軍隊,哪怕強如拿破侖的法軍,也會莫名其妙的炸營。

    十四萬官兵,每個月總計支出的軍餉高達七十萬銀元左右,還要為士兵裝備統一的軍裝和武器裝備,這又是一筆不費的花銷,導致周琅到福建這一年來,已經支出了五百萬銀元,而且現在每個月都需要一百萬銀元左右的支出來維持軍隊的運作。

    從廣州訛詐的那兩千萬銀元,這幾年已經花的差不多了,民政上,雇傭難民開墾茶園,屯田等等,花費了三百多萬,留給魏連理打開商路的本錢五百萬,軍隊總計花費了一千萬,但真正花錢如流水的,還有打造軍工體係。

    在鳳山縣的時候,為兵工廠、造船廠就投入了三百萬銀元,到了福建,周琅更是快速擴張產能,打造出了一座堪稱東方第一兵工廠級別的軍事工業,投入高達八百萬銀元,這些都是一次性投入,至於維持兵工廠的日常開銷,那歸於軍費開支,不另行計入。

    光是這些投入,就耗光了在廣州發的橫財,甚至連之前從印度擴股融集的資金也全支出去了。最危險的時候,賬麵上隻剩下不到三十萬元現金,如果是做企業,這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

    現在的周琅之所以還能夠維持,隻能說他的運氣實在太好,攻占福州之後,從府庫中繳獲了高達三百萬兩白銀,以及其他價值相當於一千萬兩的珍珠寶玉珊瑚等財物,顯然這些是魁倫在福建興大獄抄家的賊贓,還沒來得及交送內務府,就被周琅笑納了。

    正是這筆錢在支撐著周琅目前的開支,可也支撐不了幾個月,那一千萬珍寶雖然值錢,可不變現的話,就是一堆無用的廢物。

    現在隻能通過魏連理,秘密到廣州、澳門變現,可是朱珪在那邊查的很嚴,雖然不知道為什麽他並沒有查封連利行商館,但對危險十分敏感的魏連理已經察覺到商館被人監視了,他死活都不去廣州,一直就藏在澳門,通過各種經紀人變現這批賊贓。

    以前的周琅,是沒有把資金捂在手裏的習慣的,他總是希望通過燒錢來換取市場地位,但在這個時代,險些資金鏈鍛煉的局麵,讓他明白在沒有一個良好的金融體係和融資渠道支撐的環境下,必須儲備足夠的應急資金。

    當然,最好是能夠獲得自我造血功能,取得穩定的現金收入,他必須開源!

    最大的財源就是武夷山的茶葉,已經開始的春茶季節,確實讓周琅獲得了大豐收。

    最近五年東印度公司統計從中國輸往英國本土茶葉量,平均在152242擔,價值總計金額3864126兩,平均每擔25.38兩,東印度公司熱衷於經營中高檔茶葉,其他國家的商行經營的茶葉檔次稍低,最低的是15兩,平均都在20兩每擔。

    由於注入丹麥、瑞典等國公司,以及一些英國散商走私,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采購量,隻是中國出口量的一部分,總數具體有多少,周琅也無從得知,不管是這些歐洲走私商,還是粵海關都不會給他提供數據,即便有數據,也未必可信。但英國國內的茶葉交易,一度走私茶葉都超過了東印度公司的合法茶,因此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進口頂多占中國出口的一半,在巔峰時候,丹麥和瑞典公司輸送到歐洲的茶葉都比東印度公司要多。

    周琅估計每年中國茶商合法和走私出口的茶葉總計會達到七八百兩,其中產自福建的茶葉大概占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說周琅現在控製著中國茶葉出口產量的三分之二,價值兩百多萬兩銀子。

    即便如此,茶葉也解決不了周琅的財政危機,因為周琅目前通過茶葉獲得利益的方法是抽稅,一箱茶葉抽一兩關稅,一擔是兩箱,因為戰爭影響,茶商們在廣州能買到的茶葉竟然不足往年的三分之一,導致茶葉價格大漲,那些積極來福建開拓貿易的商人,在福建的采購價就已經達到了三十兩每擔,每擔抽稅二兩銀子,稅率相當於6%,另外加上船舶進出港收取的固定稅,商行繳納的門臉稅,周琅控製下的口岸在茶葉上能收取到售價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茶葉隻能帶給周琅二十多萬兩的稅金。

    這顯然不能滿足周琅的開支。

    所以周琅還需要開拓更多的財源,同時也因為盡管周琅做了宣傳,可一些商行並沒有積極前來福建開拓,因此今年茶葉出口受到了影響,否則價格也不會漲到那麽高。但銷售量其實是下降的,為了保證每一擔茶葉都能找到買主,周琅讓魏連理的連利行出麵,跟福建大小茶商簽訂了包買合同,以每擔25兩的保底價格,向他們無限量采購。

    這也是為什麽明明采購的人少了,茶葉價格在福建也這麽高的原因,廣州高那是因為廣州突然茶葉稀缺了,可銷售渠道仍在,福建卻是產地,越接近產地價格越低廉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可以為魏連理的兜底,讓福建的價格依然高企。

    魏連理包買下來的海量茶葉,是必須運出去銷售的,這就是周琅的第二個財源:貿易!

    反正現在滿清已經威脅不到周琅的海上安全了,周琅所幸派出了絕大多數艦船,組成龐大的運茶艦隊,浩浩蕩蕩前往印度。

    茶葉是東印度公司的主營業務,茶葉采購往往占到東印度公司在中國采購商品價值的八成以上,其他國家也差不多,法國占82%,瑞典為95.1%,丹麥更是高達97.6%,最低的是荷蘭和美國,荷蘭也占了53.7%,美國是52%,顯然茶葉是最暢銷商品,丹麥、瑞典這樣的小國,甚至直接發展成專營業務了。

    暢銷品之所以暢銷,肯定是因為利潤豐厚,否則不會有那麽多人不遠萬裏來中國購茶。

    茶葉價格並不固定,一般情況下,廣州外銷普通茶葉每擔價格在15至25兩之間,產地茶價為13兩上下浮動,從皖浙閩茶區陸路運到廣州的每擔費用為3兩上下,廣州十三行行商每擔獲利4兩左右,利潤率為20%,茶葉在英國到岸價每磅平均價值為27.5便士,每擔為120磅,價值3300便士,折合41.25兩,東印度公司得到的毛利為21.25兩,扣去十幾個點的關稅,也有18.59兩。

    周琅把茶葉幫東印度公司運到印度,不敢說能分到他一半的利潤,每擔給周琅加價五兩銀子周琅就會批發給東印度公司,然後從印度采購棉花等原材料回國,利潤應該差不多,如果運十萬擔茶葉,來回可獲利一百萬兩。(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