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節 稅製改革(2)

字數:4021   加入書籤

A+A-




    所謂鹽鐵專賣,曆史很悠久,春秋時期齊國國相管仲就推出了專賣製度,古名“官山海”,山上的鐵,海裏的鹽,都由國家設立機構買賣,這兩種都是必需品,所以控製這兩種商品的貿易,利潤極為豐厚;其實到了明清時期,專賣製度的影子依然存在,比如鹽票製度,雖然販賣官鹽的是鹽商,可政府通過鹽票製度,控製他們買賣的規模,還從中收取高額的鹽稅,讓鹽稅甚至成為明清兩朝的主力稅種,僅次於農稅。甚至到了後世,中國的煙草行業,依然使用的是這種專賣製度。

    鐵專賣,明清倒是沒有施行。

    作為一個不通經濟學的文人,王輔茞鹽鐵專賣的目的,當然不是通過這兩項必需品壟斷貿易搜刮民眾,他的說法十分的天真和理想主義,他說既然鹽商富可敵國,食鹽買賣必然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可鹽商販賣的官鹽,不但摻假,而且價昂,百姓深受其苦。與其白白肥了鹽商,不如收歸官辦,一麵降低價格能夠利民,一麵盈利可以填充府庫。鐵專賣也是同樣的道理,老百姓都離不開鐵器,官府壟斷經營,一方麵降低價格,一方麵充盈官庫。

    王輔茞很自信他的建議完全可行,因為福建靠海,能夠煮鹽,福建有冶鐵傳統,不缺少鐵匠。

    可王輔茞根本就弄不清,為什麽專賣製度看起來這麽好,後來的朝代卻廢除了。管仲時代,鹽鐵專賣確實是一項創造性的製度,因為在當時,不管是煮鹽還是煉鐵,都還屬於初級階段,普通商人百姓一來不具備技術,二來沒有資本,在管仲的組織下,動用官府力量,建立了大量的大型官辦作坊,其實是大大的提高了生產力。

    可到了後來,民間資本和技術的發展,已經讓私人可以經營這些產業了,官辦作坊的各種弊端卻頻頻出現,貪腐無法斷絕,質量難以保證等等,讓後來的朝代放棄了專門製度,明朝開始以鹽票等方式來間接的管理鹽商,從中收取的稅收比官府自己直接經營還要豐厚,有些類似英國把征稅權包出去後,稅收反而大幅度提升的現象,說白了,就是官府從商業中榨取的利益的效率,遠遠比不上商業能力更強的商人。

    除了鹽鐵專賣,王輔茞還提出酒茶專賣。酒的專賣曆史上也出現過,宋朝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曾實行了很長時間的酒專賣製度,據說當時各地官員為了把官府作坊釀造出來的劣質酒賣出去,可謂是想盡了辦法,奇葩如大文人蘇東坡在江南做官的時候,每當新酒出鍋,就動員青樓女子上街兜售,一時間鶯鶯燕燕甚是熱鬧。官府也動用強權力,向各大酒樓,茶肆甚至是旅店之類的商家攤牌任務,讓他們必須把官府的酒賣出去。

    王輔茞看重茶葉的專賣,則是他發現茶葉利潤也十分豐厚,十三行商人各個巨富,他認為官府如果專賣,肯定能解決財政問題。

    中國文人讀的書多是儒家經典,這些東西是教人怎麽做人的,是屬於道德範疇的,專業學術類的經典很少,文人也很少涉獵,因此他們的經濟學知識僅限於常識範疇。

    文人們能認識到對商人征稅其實最後還是轉嫁給了老百姓這一點,對他們而言,已經十分難得,至少他們已經觸摸到了經濟鏈的概念,知道經濟是一個鏈條,從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下手,都會給其他環節造成影響。

    但從專業角度出發來看,這種影響是長期性的,傳導性短期內還釋放不出來。因此增加稅收的最有利方法,從技術角度來講,還是開征新稅。等到稅種實在多的影響了征稅成本,那麽就來一次清減,還美其名曰改革,後世香港的征稅方法就十分精簡,被稱為簡單稅製,對許多國家以啟發,紛紛流行起了稅種合並,簡化征稅方案的改革。

    而周琅打算開征普遍性商稅的目的,還有深層次的考量,那就是他一直打算從根本上重組中國社會的組織方式。

    中國傳統社會是集權的,政治的,去商業的,這跟中國的曆史發展脈絡有關,大一統之後,貿易不再是唯一的物資交換方式,過去秦國和趙國,齊國和楚國之間的必需品交換,必須通過商人來進行,現在突然發現,一個高度一致的政權,通過行政命令來調轉資源,更加的高效和便利,於是商業不再是不可取代的了;加之儒家道德開始被文人和執政者普遍接受後,統治者越來越不能接受商業中存在的逆道德因素。

    商業是逆道德的,當然商人也可以做好事,甚至有許多大慈善家,但這改變不了商業的本質,商業的本質就是競爭,就是優勝劣汰,就是高效取代低效,就是強者取代弱者,所以當發生災害的時候,商業驅動的資源調配行為是囤積居奇,坐看窮人餓死,商人獲得超高利潤。結果就是商業造成了缺乏社會競爭力的窮人被淘汰了,富人活了下來。

    可政治驅動的資源調配行為,卻是救濟,不考慮成本,而是考慮一個底線,那就是讓人盡可能的活下去,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去競爭的,去優勝劣汰的,保護了低效,保護了弱者。因此政治未必是道德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他比商業更講道德。這就是為什麽講究道德的儒家思想,會慢慢跟政治靠近,最後緊密結合在在一起的深層原因。

    但如果社會長期的的政治化,缺乏商業驅動,競爭就會不足,缺乏活力。低效的,衰弱的成份會一點一點的積累下來,最終導致整個社會的弱化。從人的角度來講,中國長達幾千年的這種政治化組織方式,保護了弱者,也保留了低效。

    弱的不是人種,而是思想意識,是認知觀念。所以中國文化中,會出現依賴群體,盲從等等特征。當災害發生的時候,普通人本能的想的不是如何自救,而是抱團取暖。就連這個政治化社會的商業文化,也不喜歡競爭,商人更喜歡在政權的庇護下做生意,不管是十三行的行商,還是揚州的鹽商,或者是山西的票商,所有人都把維持跟政府,跟官員的關係,看作重中之重。這就是思想觀念的弱化,是長期被強力組織保護的後遺症,產生了大批巨嬰。

    相比在商業文化的高競爭狀態生存下來的西方人,思想觀念中的競爭意識十分強烈,非常具有冒險精神,具有獨立個性。

    單個人的冒險精神和競爭意識對比還體現不出來,可如果千千萬萬人的差別加在一起,區別立刻就體現了出來。

    近代中國和西方國家都有海外開拓的情況,比如中國的下南洋,西方的大航海,區別是西方人是主動的,中國人是被迫的。西方開拓海外殖民地,上到貴族、學者、官員,統統加入到這樣一個事業中來,中國人下南洋都是一群實在活不下去的窮人被迫的選擇。於是西方人海外開拓時,他們去征服,去學習,去統治,中國人呢,唯一的目的,就是謀生!

    對於中國人的集體意識強,獨立個性弱的特點,周琅是清楚的,深層原因他到沒有多少研究,但他覺得競爭意識強一些,絕不是什麽缺點。

    所以他覺得給中國社會中注入競爭意識,更多采用商業,而不是行政手段來調劑資源,會讓這個社會更加高效,更具活力,更有激情,然後才能殺出國門,闖入大航海時代的驚濤駭浪中,和西方人搏殺。

    因此將財政製度,從傳統的農業稅為主,轉變為商業稅為主,就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但在這些方麵,周琅發現他跟王輔茞完全不是是一個時代的人,跟對方完全講不明白,他知道他找錯人商量了。

    至於說王輔茞反對,現在誰還能反對的了周琅,即便王輔茞有文官之首的地位,周琅想做什麽,他也無法幹涉。

    想到這裏,周琅所幸不跟他商量了。

    “就這樣決定了。每個縣都派一個稅官,由海關派遣人員。以目前在港口實行的方法,開始全麵征收商稅。”

    目前各大港口上實行的稅收製度,除了對茶葉開征關稅之外,還有根據門臉長度征收的商鋪稅,根據船次征收的出入港稅,都是非常簡單,一目了然,作弊困難的征稅方式,因為征稅的對象都是一些死的,固定的對象,船隻進港交進港稅,不管船隻大小同樣稅額,出港交出港稅,同樣不管大小,同等稅額;商鋪稅,根據門臉長度征稅,門臉總不會變的,丈量登記之後,就是固定的,而且一條街拉條尺子,總稅收就出來了。

    所有的收稅方式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非常容易進行監督,製定這種稅製的目的也就清楚了,那就是寧可少征稅,也要堵住貪腐的任何漏洞。(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