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節 北伐

字數:4555   加入書籤

A+A-


    過了除夕,又過了十五,周琅的軍事行動才開始展開。

    十分低調,別人隻能看到艦隊集結,看到軍事調動,卻不知道情況。

    但也有小道消息流傳,說是大元帥要北伐了,因為大量傳單是委托當地的印刷作坊用活字印刷的,盡管嚴令作坊保密,可要做到完全保密,那俗不可能的。

    不過討清檄文中,雖然提到北伐,卻沒說過北伐哪裏,所以極少數消息靈通人士,其實也無法判斷周琅會去打哪裏,甚至都無法判斷傳言的真假,畢竟這個亂世,真真假假的消息實在是太多了,前段時間還有傳言說白蓮教攻占了武昌,結果後來也被證實是假的,反倒是在清軍的打擊下,白蓮教被趕出了湖北。

    清廷為了打擊白蓮教,出動了大量京營兵力,這給了周琅突襲北京的契機。

    周琅的軍事力量已經相當強大了,十二個軍的步兵,全部配備歐式步槍,戰鬥力最強的四個軍,裝備的還是質量最優的法式步槍,其餘八萬人則使用最容易生產的印度款褐貝斯。

    千裏遠征,動用太多兵力不現實,周琅將調動其中最精銳的四萬老兵行動。

    而且出於對行動的重視,自己的帥營將為先頭部隊,搶灘登陸等行動,都將由帥營配合水師行動。

    其實第一步作戰的主力還得靠水師,周琅的艦隊規模現在已經十分龐大了,總數達到了一百艘老閘船,以及兩艘三級戰列艦,讓他有能力向印度、緬甸、日本派出貿易艦隊的同時,還能牢牢控製製海權。

    但有一個麻煩,軍艦名義上不屬於周琅,而是他組建的中國(東印度)公司,最高指揮權名義上在管理委員會手裏,現在管理委員會已經從台灣搬到了廈門,哪裏也是艦隊總部。

    亨利皮特親自坐鎮,雖然周琅調動艦隊不是問題,但還是按照當時的規定,每次都會向管理委員會報告,其中當然有意見不合的地方,比如發兵廣州的那次。

    由於艦隊都是用公司的資金打造的,在程序上歸屬於公司,因此亨利皮特已經多次跟周琅產生分歧。但現在的實力對比,亨利皮特已經無法影響到周琅的行動了。

    但周琅也明白,公司架構給他帶來的利益,已經開始不足以彌補這個架構帶來的負麵影響了。在年底前,周琅跟亨利皮特進行了談判,將公司艦隊收歸福建政府。

    作為彌補,周琅授予中國(東印度)公司以福建和印度的貿易專營權,期限為十年。

    以目前的規模,通過向印度運送茶葉,就可以每年盈利上百萬兩,十年就是一千萬。而且貿易規模是會隨著開拓慢慢擴大的,因此這個交易很合算。

    周琅收回艦隊之後,艦隊對外稱外洋水師,以跟傳統隻能近海活動的水師區分,以後如果有必要的話,還會組建內河水師。

    這個變化隻是在上層變動,說白了就是周琅跟亨利皮特之間的一份文件的事情,什麽都影響不了。

    一百艘老閘船,每艘平均20門艦炮,裝備24磅、18磅、12磅和6磅炮,總共安裝大炮兩千門,這樣的火力,足以碾壓中國海域的所有海洋勢力。

    這次軍事行動,周琅將所有艦隊都集中起來,除了重視之外,其實有彰顯威勢的目的,本就是是一次威懾性軍事行動,是以打擊敵人威望和增加自己威望為作戰目的,當然要張揚一些。

    另外還有兩百艘其他船隻作為輔助艦參與,這些船隻來源複雜,有向當地造船廠購買的大型福船,有投誠海盜留下的海盜霆船,這些船將作為後勤船、醫療船參與行動。

    前鋒三十艘戰艦在正月18日出發,他們將衝破沿海阻攔,直航到天津去,有同樣多的後勤船跟隨,充分保證他們遠航的補給。航線上的準備也很充足,周琅去年甚至通過東印度公司要來了北上的海圖,正是馬嘎爾尼使團繪製的海圖,不但有沿途水文情況,甚至連天津內河水文,他們都測量了。後來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還在用這些海圖做參考。

    東印度公司當然不會平白給周琅,要求周琅一旦開辟了北方基地,允許東印度公司有優先貿易權力的權力。

    這些海圖從中國廣東直到天津的情況都有,所以東印度公司也沒有把周琅討要海圖跟北伐聯係起來,隻認為周琅恐怕是為北上做準備,至於北上哪裏,他們也不清楚,這時候誰都想不到,周琅會千裏遠征北京,連乾隆都想不到,否則他們絕不敢出動京營。

    這種出其不意,正是最有利的條件。

    周琅已經擴大到一個軍的帥營精銳,由林發之指揮的先遣艦隊護衛下,低調的從廈門出航,洋洋灑灑北上。

    浙北海域已經是清軍的天下,可是清廷水師平常隻龜縮在近海和港口,根本就不敢跟外洋的龐大艦隊對抗,甚至有沒有發現都兩說。

    艦隊直逼北方,用了半個月時間,終於航行到了天津外海,此時清廷才發現了他們。

    可是已經晚了,天津防務十分鬆懈,跟大環境下的軍事廢弛有關,也跟陳舊的軍事理念有關,就算他們派一個幹吏來整頓海防,也做不好,因為清廷上下,根本就找不出一個懂得如何防禦外海攻擊的人才來。倭寇之亂已經過去了四百年,這種防備從海上進攻的經驗,隻能從書中得到,而書中那些四百年前的知識已經各陳舊了。天津現在的海防情況,還是沿用的明朝嘉靖年間,防備倭寇的方式,也就是構築堡壘,駐軍設防。

    曆史上直到1841年,為了防止西方越來越強大的海軍力量,經過數年經營,才在大沽口炮台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壘13座,組成大沽炮台群,而現在這些都沒有,隻有一些土炮,安裝在明代模式的城堡上,充其量算是碉樓,甚至無法直接對海上的艦隊進行炮擊,主要是防止倭寇登陸後立足用的。

    在這樣的防禦力量下,前鋒艦隊都不需要繞路,直抵白河口,在炮艦掩護下,帥營精銳稱作小艇登陸,推進到艦炮夠不到的碉堡,用步兵炮一座座攻克。

    他們感覺比攻擊虎門還要容易。防禦大沽口的天津守備清軍的戰鬥意誌,甚至還不如廣東軍隊。一天時間占領大沽口,第二天進軍一天,第三天就攻擊到了天津城外。

    半天時間,用來作戰,還剩下半天時間可以用來撫民。

    等主力艦隊在三天後抵達的時候,整個港口都已經在控製之下,前鋒軍甚至已經為他們招募到了足夠的碼頭搬運工裝卸物資了。

    天津之戰的情況傳到福建,宣傳工作立刻展開,王輔茞馬不停蹄的奔走在福建各地,跟大姓豪族會麵,讓各個府衙張榜宣告大元帥北伐北京的舉動。

    北伐檄文被貼滿了福建,而且繼續大力印刷,還要向廣東、向江西散發。努力將這次軍事行動的威勢,轉化為地主集團對周琅的信心,讓他們擁護周琅,投靠周琅,在利用他們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實力和根基。

    同時還派出秘密代表,到江西、到廣東,遊說當地名門望族和大姓地主,如果他們能從背後起義,然後投降周琅,這當然更美妙了。

    跟長麟有協議,江西則是太混亂,因此他派出的秘密代表,除了極少數被那些頑固地主給綁了交給官府之外,大多數都成功向當地的地方精英傳達了福建的誠意,當然群集響應的橋段沒有出現,大多數地主甚至沒有給出任何回複,少部分表達了善意,極少數表達了自己的忠誠,真正采取行動的隻有三家,他們派來了自己幾個子侄,來投靠周琅,這算是在周琅身上押寶了。

    北伐的消息傳遍東南甚至比傳到北京都快,因為滿清朝廷嚴厲的封鎖了消息,可北京的謠傳很多,一時間人心惶惶,無知的老百姓傳言天地會打來了,是給崇禎爺報仇的,可有的說崇禎爺是創賊害死的,於是就又有謠傳說天地會是來給李闖王報仇的,謠言一日三邊,北京一日三驚。

    民間驚慌,朝堂也被周琅偷襲天津給嚇得不輕。

    滿朝上下,其實早就注意到周琅了,並且給出了比較公道的判斷,隨著戰局的變化,大量的朝臣都開始認為盤踞福建收攏人心的周琅,比陳周全更加危險,可他們沒有辦法,周琅躲在陳周全背後,守著武夷山根本就打不到。水師實力不濟,連盤踞在浙南的陳周全水師都打壓不下去,隻能阻擋對方北上浙北,因此也就沒可能從海上攻略福建。

    至於廣東,周琅不去打廣東,清廷就很僥幸了,根本就不能指望以柔弱出名的粵兵,能夠跟以野蠻出兵的閩兵對抗。

    可現在朝廷沒有出兵剿賊,賊寇卻打到了天津,這如何是好。

    福康安已經死了,滿朝文武竟然拿不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出來,軍事凋零至此,讓人徒呼奈何,最高軍事機構,軍機處三大臣中,竟然是以和珅這樣的人物為首的,這仗怎麽打?(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