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節 北伐第一戰
字數:4386 加入書籤
陳周全已經拉倒了,但沒人願意坐以待斃,得知周琅要北伐的消息後,憤怒也好,恐懼也罷,退敵才是最現實的,陳周全派來阻擋周琅的是他的親信陳光輝。
陳光輝試圖以姻親關係,反清大義,江湖道義等等理由說服周琅不要北上。
周琅勸陳周全要認清現實,如果肯降的話,周琅願意高官厚祿報答他,甚至願意派艦船送陳周全回台灣去,讓他在哪裏頤養天年,隻要他能將浙南完完整整交給周琅即可。
這種人是不可能說服的,不到最後一刻,是不會死心的,而且敢冒險,願意冒險,熱衷於冒險,總覺得自己肯定還能贏回來,帶有典型的賭徒心態。
所以陳周全選擇頑抗,甚至他將台州的軍隊往溫州撤,目的就是阻擋周琅,在他看來,周琅顯然比阮元要可怕。
隻是周琅並沒有將他當作對手,反而對阮元更加重視,倆人看對方的態度完全不對等。
周琅見陳周全不肯投降,新年已過,立刻就展開了水路三路進兵。
一路從陸路翻越武夷山攻打江西,一路過分水關進入溫州府,另一路是水師北上,攻占了長江吳淞口,目的是為了阻擋阮元獲得長江上遊地區的補給。
艦隊主力是廣東船匠打造的老閘船,後世曾國藩就是利用這種船,力壓太平天國水師,牢牢掌控長江的製江權的。現在周琅提前了半個多世紀用這種船,自然也是碾壓清軍水師,占據吳淞口之後,留守了五千人防守,艦隊主力繼續沿江西進,打南京不現實,目的是占據防備空虛的九江一帶的河港,控製長江製江權。
三路大軍中,反而是陸路進攻江西的最為順利,因為這裏的八旗兵抽調一空,綠營也沒什麽精銳,兩江總督的督標綠營早就去了浙江,基本上是一群地方部隊,裝備最好的江西巡撫府標,在陳淮這種官員的帶領下,也沒有死戰的可能,巡撫不帶頭跑就不錯了。
結果兵不血刃一般,連續拿下各個州縣,建昌府、撫州府先後被占領,短短一個月,福建軍隊就直逼南昌府,此時陳淮竟然投降了,這還是首次有滿清高官投降,以前即便是一個縣令都很少投降。
陳淮不是一個好官,官聲很差,把地方治理的怨聲載道,但他投降了,周琅就必須得接受,還必須優待他,這也算是這種人的一種能力了,他們總能做最對的選擇。
陳淮在江西賣官鬻爵多年,各縣地方官大多都是從他手裏弄的烏紗帽,都是一丘之貉,見巡撫都投降了,他們就沒有什麽理由堅持,結果整個江西,基本上傳檄而定,隻有贛州知府不肯投降,一場大戰過後,也隻是玉石俱焚。
一戰過後,江西省竟然保留了一個完整的地方政府機構,盡管是一群貪官汙吏組成的地方政府,可組織架構是齊全的,周琅全部留任,曉諭地方,免除一年賦稅,不給他們搜刮的機會,一年時間,足夠在周琅理一理江西的官府了。
江西的投降,讓水師也輕易在長江中遊擁有了穩定的基地,此時長江中下遊的清軍水師已經被蕩盡一空。
陳周全不值一提,但阮元也跑不了了,浙江周邊已經都被周琅圍困,阮元再也沒有做曾國藩的機會,他隻能跟著他的對手陳周全一起死去。
但臨死前,阮元還是進取了一把,他的民團攻克了台州府,陳周全的主力則在溫州跟周琅會戰,周琅兩萬大軍攻打溫州府城,陳周全集結了十萬大軍防守,依然無濟於事,城牆被炸塌,然後是短兵相接,激烈的巷戰。
可惜溫州不是斯大林格勒,太多敵軍投降,太多敵軍逃跑,短促的戰鬥後,由臨時擔任總兵官的陳小手打到了溫州府衙,陳周全和他的大臣、高管們沒有跑的,都被堵在了裏麵。
這時候一個人出來了,他說皇帝要跟周琅談談。
陳小手說大帥並沒有親征,大帥日理萬機,分身乏術。這話不假,這次進行全麵擴張,周琅隻能留在福州坐鎮,他算是理解了,朱元璋那種能夠帶兵衝鋒的悍將,為什麽放棄北伐北京的機會,而是讓給徐達,不是他不想要這個載入史冊的機會,而是太忙了。
周琅現在占領的版圖,雖然沒有朱元璋北伐時候那麽大,但他打造的行政體係比朱元璋那種純粹農業時代的體係要複雜的多,而且他發動的攻勢,也不隻是一路向北,所以他真的是脫不開身。
但陳周全表示,他可以去福州跟周琅麵談。拖延時間也好,真心實意也罷,陳小手覺得自己不能提周琅拿主意,如果換成滿清的官員,他可以不理會這種要求,可是陳周全畢竟代表的是天地會的皇帝,他是名義上周琅的君主,這種人也許有其他的作用也說不定,所以他同意讓陳周全去談。
陳周全要求,在他跟周琅談成之前,要求陳小手撤出溫州,陳小手這就不能答應了,陳周全轉而要求,陳小手讓出半座溫州城給他的手下,陳小手依然不能答應,陳周全最後要求至少讓他的士兵有一個獨立的營地,陳小手這時候答應了,讓他們住在在溫州府城東北角,並且在周邊層層設防,防止他們鬧事。
此時陳小手的主力還需要繼續進兵,這種狀態其實很不安全,畢竟陳周全的手下還有數萬人,而陳小手的兵力本就不多,隻有三個軍,幸好後續部隊源源不斷趕來,將溫州交給輔兵駐守,他帶主力繼續北上,要趕在阮元在台州立足未穩的情況下,奪取台州。
反倒是台州的民團讓陳小手打的艱苦,這些民團的戰鬥技能不行,可是意誌頑強。因為他們的軍官比較死硬,雖然是一群年輕的士子,隻報讀聖賢書,卻沒有軍事經驗。可也正是因為他們隻報讀了聖賢書,卻還沒有機會進入汙穢的官場,因此忠君為國的純潔思想還比較強烈,真的相信他們的死是光榮的。軍官不逃,他們帶領的家鄉子弟,往往也就不會逃,人是群體動物,本能的想要待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留在他們熟悉的群體中,尤其是身在陌生的地方,更是如此。
結果台州之戰,竟給陳小手帶來了近千傷亡,其中大多數是在破城後的巷戰中出現的。而民團戰死的超過一萬,被俘的則有兩萬,逃走的不足八千人。
但這一戰,也基本上將浙江民團的主力打掉了,士氣還能不能鼓起來都不好說。
緊跟在陳小手後麵的是輔兵部隊,跟輔兵部隊一起來的,是王輔茞的文官團隊,他要迅速恢複占領區的秩序,這裏不是江西,經過陳周全的軍事占領,這裏的傳統結構幾乎崩潰,過去的大地主勢力,基本被清掃一空,不是這些地主不願意跟陳周全合作額,認識陳周全必須從這些人身上榨出他發動戰爭的所有資本,即便一開始有屈服的,後麵也不得不進行反抗,不管是明著的武裝反抗,還是背地裏的非暴力抵製,都會遭到嚴厲的報複。
其實大多數地主並不是死於反抗,而是因為無法繳納陳周全要求的糧草數額,而被陳周全抄家的。
傳統的地主豪強,名門望族,基本上消失了,那些中小地主完全撐不起基層社會結構,另外就是戰爭打亂的軍隊,不管是陳周全的部隊,還是民團的武裝,潰敗之後往往就是落草為寇,而陳周全治下,那些中小地主是不敢組織團練自保的,否則隻能招來殺身之禍和抄家的命運,結果鄉村社會完全解除了自衛能力,更讓土匪猖獗。
王輔茞帶領輔兵就是來取代傳統鄉團的,不但駐紮在城市,更是要深入一個個農村,至少要在各個集鎮駐紮,方便深入鄉間維護治安。
還要恢複官府機構,他帶來了大量的文官,大多數都是通過科舉,從福建的讀書人中選拔的,之前在周琅的製度下,他們隻能做底層的小吏,可空子是可以鑽的,現在浙江空出的這麽多官缺,正好讓這些科舉出身(周琅命令王輔茞辦的科舉)的士子們補缺。
當地的吏員也基本上很難找到了,因為天地會對官府小吏的痛恨,甚至超過了當官的,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小吏們其實是直接跟百姓接觸的群體,執行政策的也是他們,說是官逼民反,有時候不如說是吏逼民反,或許更合適。
當然也有一些小吏直接就是天地會成員,因為他們跟社會底層接觸的更緊密,被人恨的是他們,跟人關係最密切的還是他們,陳周全當年做買賣的時候,攔路設卡勒索他的,絕不會是某個文官,一定是那些小吏。
總之天地會對占領區的舊官吏清洗的十分徹底,除了少數衙役、獄卒之類的胥吏中的下層加入了天地會之外,那些胥吏中的文職人員,無論是處理法律文牘的,掌管府庫錢糧的,基本上都在城破的時候被拉出來斬殺,當時老百姓都覺得大快人心。
之後輪到老百姓倒黴的時候,就另說了。
結果就是王輔茞不得不從吏員基層搭建起一整個政府機構,這官缺真是海了去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