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節 王輔茞的權勢

字數:4356   加入書籤

A+A-


    白蓮教會成事,這是周琅幕僚們的觀點。

    因為隨著周琅攻取江南,天下大勢不免會發生巨大的變局,清軍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都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對抗周琅上來,有朱元璋的例子在前,無論周琅如何低調,都會成為清廷優先打擊的對象。

    相比之下,白蓮教的處境就好多了,他們的壓力一小,就有了足夠的空間發展。

    現在白蓮教看起來被清軍壓迫在狹小的川楚交界地區,可是四川、湖北、湖南、河南甚至陝西都出現了白蓮教活動的情況,按照前任兩江總督福寧給嘉慶的奏報,“賊數實減,而大股分為小股,賊名反多”,現在越來越多的白蓮教教首起兵,一旦有了空間,就會由小變大,迅速席卷數省,然後聯兵一處,就有了顛覆清廷的力量,形成明末李自成的局麵。

    這都是參考了明末的情況,明末時期,每每李自成快要覆滅,總會遇到轉機,很多次都是清軍突然入關,崇禎不得不調天下兵馬擒王,結果鎮壓農民起義的軍隊撤走,給了李自成重新拉隊伍的機會,最慘的時候,李自成就隻剩下了十八個騎兵,可還是席卷天下了。

    幕僚們認為,這就是大勢,是扭轉不了的。

    周琅也覺得分析的很有道理,清軍一直在川楚一帶鎮壓,可越打越多,不斷反彈,這是社會矛盾決定的,大量白蓮教起義者都是活不下去的貧民,都是社會的邊緣人,許多脫離了宗族,脫離了土地,進入深山之中開墾皇帝,天天擔心官兵會把他們當賊剿滅,或者在山區伐木燒炭,挖掘礦產,這些都是清廷禁止的,把這些人成為礦徒。

    這樣的人太多了,川楚一帶的山川大澤中,甚至有大量逃往山上開墾,還形成了組織,建立了山寨,官府不但不管,他們的山寨甚至有了固定的商鋪,有商人在這裏做生意,跟外界建立起了經濟聯係。這樣的脫離官府管轄的獨立組織,一有機會馬上也會變成一支軍隊,然後建立政權。

    還有湘西、黔東北、川東南一帶的苗民叛亂,其中還夾雜著民族矛盾,跟康乾期間推行的改土歸流大政策有密切的關係。他們不但打官府,還要打清代以來進入苗疆的漢人,而這些漢人已經在這裏開墾土地,繁衍數代,通過開墾形成了一個本地的地主鄉紳、自耕農和佃戶的農業社會,有自發的組織能力。

    跟官府和地主武裝同時開戰,而是是要奪取地主的土地,殺光當地漢民的情況下,基本上苗民反抗是注定失敗的,這些失敗的苗民叛軍,隻能加入流竄的白蓮教武裝中,同時不斷破壞的地方秩序,製造的大量流民也被迫不斷加入,白蓮教隻要不被剿滅,遲早會滾雪球一般壯大,福寧還奏報過,“賊以脅從而日增……新起之賊實多於剿除之數”。

    白蓮教的問題確實已經成了隱患,不但是清廷的,也是周琅的,因為大家都清楚,周琅是在跟清廷爭天下,任何第三股勢力的出現,都會成為競爭對手。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也是要剿滅白蓮教的,為此在明初就引起唐賽兒的白蓮教起義。

    周琅經過這一番擴張,貪吃蛇一樣壯大了一整圈,得停下來好好消化一番。

    杭州的問題沒拖延太久,王輔茞本來就有相當的組織能力,或許讀書科舉的本事不行,但行政能力還算出眾,即便本來不出眾,這麽多年鍛煉下來也純熟了,而且手下有一個跟周琅一樣龐大的幕府幫助,他穩定地方的能力還是有的,而且就在周琅占據南京不久,他就讓輔兵奪取了嘉慶、湖州兩府,接著隻用了一個軍就攻克了杭州,不是阮元能力不夠,而是形勢使然。

    其實要是論能力,阮元的能力可能遠在王輔茞之上。

    這個阮元,在曆史上也是一個大名臣。曆史上就是在他手裏,剿滅了未獲閩浙的海盜,最後做到地方總督,而且無論在哪裏做官,都會糾正弊政,做出一番事業。是一個難得的能臣。他當官也當到了讓當朝權臣害怕的程度,就好像乾隆害怕朱珪進京一樣,當道光繼位想要調阮元進京的時候,遭到了曹振鏞的阻攔。

    曹振鏞倒不是和珅那樣的貪官,但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是一個庸官,做官的口訣是“多磕頭少說話”,鹽商家族出身的他不缺錢,脾氣又好,人緣極佳,可就是不做事,也不做錯事,這種人盛產於苟且的時代,這種人最怕的就是那些有能力的人,不管是手下,還是同僚,都要想辦法加以遏製。

    這樣的阮元本該做出傳統社會中一個文官能做到的更大的功績,可惜他所依賴的傳統平台,被周琅給砸碎了,而周琅搭建的平台,讓王輔茞可以盡情的發揮,所以王輔茞打敗了阮元,進入了杭州。

    攻入杭州的那個輔兵軍遭受了嚴重的傷亡,一萬人中有三千人戰死,兩千多人受傷,受到阮元組織的武裝多次反撲,卻能始終不退縮,而且強硬的打了過去。

    這樣的戰功,讓王輔茞給周琅寫了一封本不該他參合的請功奏章。

    軍隊有軍隊的機製,周琅建立了專門管理軍官任免升降的人事部門,叫做吏科,每個軍都有相對的一個官員,專門用來記錄官兵的功勞,小兵的功勞由他們的隊長申報,軍官的功勞則是這個吏科文員負責記錄,並且跟當事人核對清楚,簽字畫押後,才能記入檔案,升遷最後是吏科根據這些檔案資料來確定,而不是某一個官員隨便推薦的。

    王輔茞寫了這封請功奏章之後,周琅身邊的幕僚馬上就有人站出來警告說,王輔茞權勢過盛,應該加以防範,就這封信應該敲打敲打王輔茞一下。

    王輔茞的權勢確實過大了,但這是現實情況決定的,不是人為左右的。周琅建立了兩套班子,不熟悉的傳統民政,都交給了王輔茞,而他主管軍政,以及財政開拓和使用,最重要的財權和軍權都在手裏,自己的基本盤是穩定的。

    可是王輔茞主官民政,一大堆的官員都出自他的推薦和任用,這確實會讓他變得權勢過重,但這又不是王輔茞死抓權力不放,或者過度攬權的結果,其實這種情況,周琅也是沒有辦法的。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完全杜絕因人脈和能力問題形成的派係,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人類有一天不再是社交動物。

    可防備卻應該早點做了,不是周琅不信任王輔茞,而是防微杜漸,這也是對部下的一種保護,他總不能像朱元璋一樣,等到國家安定的時候,大殺功臣吧!

    於是他立刻給王輔茞寫了一封斥責信,告訴對方,軍製自有規製,這就足夠警醒王輔茞了,估計這種文臣,看到這種信,冷汗都會冒出來。

    但對那個英勇作戰的輔兵軍周琅倒是很有興趣,因為自從興兵之後,他的軍隊一直都是靠著強大的火力和軍紀碾壓對手的,這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依靠戰鬥意誌取得勝利的案例。

    如果說手下的軍官已經對周琅的忠誠度達到如此高度,周琅是不相信的,培養出部下的忠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士兵就更不用說了,在現代國家體製建立之前,不經過現代教育體係的洗腦,周琅不相信會出現對他無限忠誠的士兵和軍官,擁有第一支現代軍隊的榮譽,周琅是從拿破侖手裏搶不走的。

    周琅相信如果自己遇到危險,現在的馬大雷、洪九指這些軍官會站在他身前擋子彈,但這不是出於現代意義上的忠誠,而是帶有封建人身依附的一種忠誠,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子孫後代的富貴,都係在周琅的身上,會讓他們本能的將周琅的安全看的比任何事情都重。

    可那隻輔兵部隊,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周琅都沒有見過,他們為什麽會做出這種為周琅死戰的行為,周琅很想知道。

    於是周琅召集了那隻軍隊的主將和主要軍官,一下子他就明白了原因。

    這是一隻帶有宗法製色彩的家鄉子弟兵,所有的軍官和士兵都來自一個地方,跟阮元的民團如出一轍,在軍官奮勇的情況下,士兵也不會退縮,他們團結死戰的動力,不是對周琅的忠誠,而是來自軍官的帶領。

    周琅的輔兵為什麽會出現民團的色彩。

    這得從輔兵的建立目的和組建方式說起了。

    輔兵是作為衛戍部隊被組建的,說白了就是按照治安軍的標準,周琅更多是把他們當作警察,而不是軍隊。

    跟戰兵相比,雖然組織結構上一樣,武器裝備上大同小異,可是他們連番號都沒有,就是以組建的地方為名,這隻軍隊是用漳州一帶的地主團練集中到一起組建的,因此叫做漳州軍。

    前身就是地主團練,攢到一塊,依然是地主團練。從上到下的軍官,都是地主家弟子。所有軍官也沒有正式官銜,從隊到軍,那個級別就稱某某長,顯然非正式到這些軍隊是打算隨時裁撤的。(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