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節 包圍北京
字數:5033 加入書籤
周琅坐鎮天津,令陳小手接替苟全率軍進攻,倆人各帶三個軍,輪換作戰。令陳小手最多攻擊到張家灣一帶,然後必須駐軍輪換,要他切記不要貪功。
軍事物資不斷輸送到天津,援軍也源源不斷抵達,全都是輔兵部隊,戰鬥經驗最豐富的福建輔兵率先開來,之後還會有廣東輔兵,先運送戰鬥力強的部隊,這是原則。
以周琅目前的運輸能力,在保證給養的情況下,一個月可以輸送三萬軍隊。目前登陸部隊總兵力已達十萬人,攻打北京之前,兵力足夠了。
輔兵已經完全接防了天津,而且不斷北進,要在沿運河一帶層層設防,保住這條運輸補給線的暢通。
陳小手的進軍遭到了層層阻截,一次比一次頑抗,一次比一次人多。抵達張家灣之時,他甚至正麵與七萬清軍馬步兵進行了一場正麵決戰,雖然打退了敵人,可已經無力追擊。
不過根據陳小手的報告,清軍經此一役也遭受了沉重打擊,清理戰場發現打死清軍一萬三千人馬,俘虜四千傷員,另有五千戰馬。清軍遭遇重擊之後,大步後撤,甚至在八裏橋都沒有進行設防,兵力集結在了通州。通州的防禦情況跟上次也不一樣,沒有全部進入孤城,而是在城外修築了堅固營壘作為犄角。
周琅之後移駐武清就近指揮,調苟全部迅速北上接應,準許他擇機攻打通州。若沒有良機,則原地待命,侯陳小手部休整五日,合兵再戰。
苟全跨過八裏橋,之後對通州進行了試探性攻擊,發現沒有機會,然後退守八裏橋。
此時的北京城烏雲壓頂,誰也沒想到周琅竟然兩路來攻。之前先後丟失揚州等地,前線敗兵匯報敵軍動輒數十萬,最低也超過了十萬,清廷朝臣合議,認為十萬以上是有的,不然不可能短期內就連克州縣,而且判斷江淮一路應該是對方北伐的主力,而從海陸攻打天津的,不過是一支偏師,目的是阻止京城救援江淮。
這個合議大家都認同,可朱珪依然堅持不去救援,就把精兵屯駐京師,朱珪的說法是,就算天津的賊兵是偏師,江淮的是主力,他們最後還是要來打北京的。那不如以逸待勞,在天子腳下與賊決戰。
一開始還有人諷刺朱珪膽小,現在則沒人說這話了,反倒誇朱珪老成持重,早就料到賊寇攻取天津的才是主力。
譏諷也好,讚頌也罷,朱珪都沒心情關心,在他看來,目前的局麵太危難了,以前就知道賊寇兵勢強盛,可沒想到如此強盛,朱珪親自運籌帷幄,赴通州督師,結果集結了兩倍於敵的兵力,竟然被敵人正麵擊潰。
此戰出動的可不是八旗兵,而是從川陝抽調回來的,鎮壓完了白蓮教的精銳綠營,三大火器營出動了兩個,三萬外藩蒙古馬兵派來了兩萬,可以說手裏能動用的精銳都來了,卻依然不敵敵人前鋒。
朱珪確信這次兵勇確實奮勇苦戰,未有崩潰逃亡之象,可依然敗了,這就讓他這個文人沒有應對之策了。
於是迅速收攏兵馬,嚴守通州,勒令不得軍機處命令,不得擅自出城搦戰。
然後朱珪迅速回京,他不是逃跑,他是去向嘉慶提建議的,俄羅斯使團還在京城,據說其中有俄國大將,精熟鳥銃火炮之術,已多次有人向他舉薦,看來俄夷助戰確屬誠心,兩國向來交好,朱珪請求皇帝準許,聘請俄國大將做他的幕僚。
嘉慶哪裏會不答應,賊寇都打到北京城了,他急的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完全沒有退敵之策。
朱珪立刻行動,聘請年輕的俄國上校尼古拉進入他的幕府,尼古拉雖然年輕,可閱曆豐富,在奧地利、瑞典做過駐地武官,而且遊曆過英法荷蘭等國,此次奉命來中國,本來是真的想跟滿清達成協議的,因為俄國人發現,他們跟廣州的貿易開拓很難,之前嚐試過一次,結果還賠錢了。
因為中國的內戰,導致武夷山茶葉斷絕,還有湖北白蓮教叛亂,湖北的茶葉通道也一度堵塞,這幾年俄國茶葉價格暴漲,沙皇從恰克圖得到的關稅減半,恰克圖貿易雖然隻占了俄國對外貿易的百分之八不到,可稅收卻占了俄國總關稅的百分之三十以上,1760年,恰克圖關稅23.8萬盧布,占全俄關稅總額的20.4%;1775年45.3萬盧布,占關稅總額的38.5%,失去恰克圖貿易將危及到俄羅斯帝國的財政平衡。
但是從廣州到勘察加,走陸路進入莫斯科,這條道路比從中國腹地運送茶葉到恰克圖,然後轉到莫斯科的成本還高。由於這個發現,俄國人認為他們跟中國南方的割據勢力之間沒有貿易利益,而且他們也沒想到南方勢力的行動如此迅速,竟然這麽快就再次發動進攻。所以他們希望給滿清軍事援助來換取一些貿易特權,擴大恰克圖貿易。同時援助他們,也讓他們能夠盡快掃平叛亂,兩國盡快恢複貿易,這對俄羅斯是有利的。
擴大貿易的要求清廷準學了,當然是慣常的態度,表現的是對俄國的恩典。
得到這些好處之後,代表團已經回國,隻有尼古拉留了下來,他是奉命留在這裏關注局勢的,說白了他是一個間諜。
沒想到對方竟然找上門來,上次給他們他們不要,現在反而請他幫助。
尼古拉沒有拒絕,他接受了這份薪水豐厚的工作,有問必答。隻是他對他服務對象的軍事素養有些失望,對方詢問他的大多是一些外行問題。
對方最關心的是鳥銃火炮有什麽弱點可以利用。
尼古拉回答他,唯有嚴格訓練,武器精良,除此沒有捷徑。
對方十分失望,之後很長時間沒見過尼古拉。
第二次見尼古拉的時候,已經是他們的敵人兵臨城下的時候。
通州之戰結束了。
這是一場苦戰,周琅集結了六個戰兵軍,以及炮兵和帥營,總計兵力八萬人,對通州展開了強攻。
拔出外圍營壘,正麵攻打城池,中規中矩,靠的是火力,拚的是紀律,個人武藝早就沒有了用處。
經曆三天激戰,清軍潰敗,這次通州清軍超過十萬,死傷一萬五千,被俘近兩萬,這是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付出的傷亡也是最大的,達到了三千人,直接戰死的舊有八百。
通州之戰也徹底打開了通往北京的大門。
不過周琅不急於進攻,傷亡是一方麵,疲憊、疾病也開始出現,於是立刻轉入休整,傷病員送回後方治療,各部隊補充兵員和給養。
同時等待征集的大量車輛抵達,不知道為什麽這次清軍沒有毀壞閘門,可周琅必須防範於未然,另外征集牲畜和車輛的命令早就發下去了,相信已經起運,中斷也來不及了。
這次周琅征集的牲畜超過十五萬,車輛十萬,他需要長期保證前線軍隊的給養,因為他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抵達北京城外的時候,已經到了5月初。
抵達天津的輔兵部隊總計已經有二十萬,軍隊已經全部到位,這次輔兵除了要維持沿路交通外,還要配合圍困北京。
在北京選擇不出城野戰的情況下,周琅不斷部署軍隊,在北郊部署了三萬輔兵,南城部署了三萬輔兵,他們在各城門外修築防禦工事,防止敵人出城,小股滲透是堵不住的,但可以阻擋大規模逃跑的情況。
八萬戰兵全部在東郊集結,顯然東邊江蘇主攻的方向,城西則是留給清軍逃跑的方向。
尼古拉在城牆上目睹了敵軍的行動,他沒有見過對方的戰鬥過程,因此無從判斷對方的強弱,隻能從偶爾看到的他們裝備的武器裝備判斷,已經達到了歐洲主流水平,但騎兵較為缺乏。
之後尼古拉看到對方挖掘壕溝,建造營壘,一切也都中規中矩,營壘的形製有些特別,即像是中國的,又仿佛有歐洲的影子,因為歐洲人也許會挖溝,但很少築牆。而且尼古拉看到對方的設計中,是以火炮為核心布置火力的,這點上他倒是很欣賞。以火炮為中心,而不是步槍和步兵方陣,這在歐洲也算是新潮流。俄國軍隊中,甚至是以騎兵為中心布防的。
期待中的軍事行動沒人尼古拉等多久,對方在城外站穩腳跟後僅僅三天,就發動了一次試探進攻,主要是炮擊。
這次尼古拉確定了對方裝備著為數眾多的重步兵炮,從對方的射術上來看,訓練較為正規,對方火炮的威力,尼古拉評估跟歐洲是同一水準,也許是他們購買的英國或者荷蘭火炮吧。
至於自己服務的對象,清軍身上,則毫無掩飾的表現出恐懼,慌亂等等情緒。尼古拉判斷,北京恐怕守不住了。
回去後,尼古拉馬上寫了一封報告,向沙皇匯報,認為中國清王朝失敗概率很大,希望沙皇根據這種情況,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尼古拉並沒有提建議,但他能猜到,俄羅斯帝國是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的,歐洲正在進行的反法同盟戰爭,已經跟俄國沒有關係了,因為俄國對英國為首的西歐國家處置馬耳他島的歸屬,還有在瓜分波蘭問題上跟奧地利關係計劃,英國人選擇支持奧地利,俄國去年就退出了對法作戰。並且與英國絕交,與瑞典、丹麥、普魯士等國簽定旨在反對英國的條約。
現在讓歐洲人打他們的仗,俄羅斯可以在東方取得隻有俄羅斯能夠取得的利益。
如果沙皇陛下可以出兵兩萬的話,也許可以在東方獲取一塊有價值的領土。
至於這塊領土在哪裏,尼古拉並不太熟悉中國的地理環境,但總之肯定存在一塊俄羅斯感興趣的土地,明白這個道理就夠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