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節 工部改革

字數:5880   加入書籤

A+A-


    拿破侖很慷慨,他派遣了一百多人組成的一個科學家團隊,當然真正大師級的科學家數量寥寥,但所有人都是巴黎理工之類的正規大學畢業,是有相當水平的人才。

    真正讓周琅滿意的是,其中的核心人員,真的是經得起考驗的專家,比如團隊的首席科學家是蒙日、貝托萊、傅立葉、阿拉戈等,這些人都是這個時代頂尖的大師。

    這些人還帶來了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

    周琅親自設宴招待團隊成員,跟他們親密交流之後感覺,似乎中國被拿破侖小瞧了。

    因為這些人基本上就是拿破侖幾年前遠征埃及時候的那批科學家,這也不奇怪,這些人跟拿破侖共事過,也去過東方,拿破侖熟悉他們,認可他們,也知道這些人是真的有研究的熱情的,加上已經研究過埃及,具備研究東方的經驗,所以是最適合的團隊,至少法國人是這麽認為的。

    這個團隊的能力,周琅是認可的。

    其中蒙日不用說了,他跟拿破侖一起在埃及組建科學院,他任院長,具備管理科研團隊的能力,個人著述頗豐,《大炮製造工藝》、《曲麵的解析式》、《靜力學引論》、《畫法幾何學》、《代數在幾何學中的應用》、《分析在幾何學中的應用》等學術著作,都具有世界級水平。

    而且他在學界的地位也是頂尖的,他創立了畫法幾何學,推動了空間解析幾何學的獨立發展,奠定了空間微分幾何學的寬厚基礎,創立了偏微分方程的特征理論,引導了純粹幾何學在19世紀的複興。

    這是一個真正的大師。

    而他的副手是傅立葉,在熱傳導、數學領域的地位很高,21世紀的大學依然在教授他開創的學科。

    貝托萊則在化學領域頗有建樹,主要著作有《化學靜力學》、《化學命名法》、《化學親合力定律研究》等,研究過化合物親合性,第一個把質量作為測定化學親合力的因素。發現化學反應中的可逆性。測定了氨、氫氰酸的組成。發現蔗糖酶和氯的漂白作用。證明動物體中存在氮。

    他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染料和漂白劑的研究,他發現氯氣具有漂白作用,這些都具有實用價值,對化學染料的發展貢獻很大。

    年輕的阿拉戈則是一名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精於光學和電磁學實驗。1809年任巴黎工藝學院畫法幾何講座教授,同年成為法國科學院成員,後來擔任巴黎天文台台長,1830年任法國科學院終身秘書。

    團隊其他成員,雖然沒有多麽強的學術能力,但是專業性也是很強的。

    當年拿破侖遠征埃及,艦隊被納爾遜殲滅,導致所有的後勤補給中斷,就是在這些專家團隊的幫助下,奇跡般的在埃及獲取了一定的補給。他們幾乎從零開始,在埃及擴大穀物種植麵積,建造了大型烘爐和麵包房,建造風車磨房。還有人開辟了葡萄園,釀造出了啤酒。建造了鑄造廠生產工具和機器。他們利用化學知識,用泡堿技術煉製硝,最後他們竟然在埃及可以為法軍供應火藥了。

    這個團隊不但擁有紮實的學術功底,應用水平也相當不錯,所以周琅幾乎沒什麽可挑剔的。

    隻是拿破侖不光派來了科學技術團隊,還有大量的其他專業學者,比如地質學、考古學的學者,這些地質學者們,在埃及測量了尼羅河三角洲,推算過當地的地質年齡;考古學則令人發指的把人家金字塔裏的木乃伊都搬回了法國。

    顯然拿破侖是打算讓這些人像研究埃及那樣,係統性的研究中國,可埃及跟中國能比嗎,埃及是一個已經死了的古文明,埃及已經殘破到了隻有遺跡敘述輝煌的地步,埃及人連古埃及語言都不會講,古代使用的楔形文字更是如同天書,已經被阿拉柏同化了;中國卻是一個一直延續下來的古文明,中國古人留下的文字,至少秦始皇書同文之後的文字記錄中國人還能看懂,古人的思想當代人還在領會。

    埃及是一個被異族統治的國家,阿拉柏人、奧斯曼人、馬穆魯克先後充當統治者,本地民族完全沒有存在感,是一個完全的農牧業社會;中國卻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手工業生產國,生產能力比沒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都強。

    兩者根本不具可比性,所以周琅覺得拿破侖把中國小瞧了。

    但是周琅還是很支持這隻團隊,盡可能滿足他們的研究條件,當然有的地方就不能支持了,比如他們希望開挖大量的古墓,這絕不能支持,倒是有些已經被盜墓賊破壞的古墓,可以進行一下搶救性挖掘。

    當然,周琅請他們來的目的,絕不是讓他們埋首故紙堆中做學問的,是要給他們任務,讓他們幫自己做事的,為此周琅不惜重金支付他們高額工資,蒙日等一批頂尖學者,給他們每年十萬兩的年薪,其他人的年薪普遍上萬,每年為這隻團隊開出兩百萬兩左右的薪水,全世界都找不到如此慷慨的雇主。

    給他們的任務,也不是為難他們,而是讓他們發展所長,要他們在研究中國傳統知識和技術的時候,進行標準化工作。

    比如周琅最關心的那些中國依舊領先的一些技術層麵,水利方麵,將漕運和河道衙門檔案中堆積的大量治理河道的書籍讓他們研究,把中國那些工匠們口傳心授的口訣,總結出現代工程學理論來。

    把中國傳統的《營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等中國傳統的工程建造標準,按照數字化管理理念更精確的表達出來。

    研究中國手工業的,要求他們在研究過程中製定規範的標準,可以更便於推廣開來。

    總之,在各行各業推廣規範的標準,這是周琅最希望他們做的。

    這些工作,恰好又是法國人最擅長的,跟英國對比,法國並不是一個商業文化特別濃厚的國家,大概跟曆史上的集權製度有關,集權的政府,往往更喜歡通過行政方法來做事,所以曆史上法國人有多次通過行政手段管理生產的經驗。

    比如路易十四時代,任命重商主義的科爾貝爾來發展法國的經濟,此人通過開辦大量的官辦手工工場的方法,讓法國手工生產能力迅速領先於歐洲;通過係統化的方式,建立了運河和道路係統。

    到了拿破侖時代,法國人對生產領域和技術領域進行係統化和規範化的管理實踐,在金融領域,建立法蘭西銀行,規範金融秩序;工業領域成立民族工業獎勵會,對本國工商企業給予種種扶持,如撥款補助,發給津貼,進行國家訂貨,獎勵使用機器,開展競賽活動,實行專利權製度,舉辦博覽會等;生產商,成立作坊和工廠管理委員會”、“工業和商業部”對作坊和工廠進行規範管理。

    這些管理上的規範化,周琅已經做了,管理上的問題,周琅並不需要引進西方製度,最多參考一下法國人的經驗,可總體上,法國人的管理可能還不如周琅推出的那些製度呢。但在技術專業領域,周琅就嚴重依賴西方知識來補充了。因為他不是一個技術專業人才,他欠缺專業技術知識和經驗。

    所以周琅才請來了這個科學團隊,需要他們對中國已有的傳統技術,進行科學化和標準化,編製專門的規範進行推廣。需要他們對中國古代工程學進行現代化研究和總結,甚至引入現代方法來研究那些傳統經驗,最後也是要製定出研究的標準方法進行推廣。

    相信經過他們的改造,中國的手工業在技術上將更加規範,效率上大大提高,質量上更加一致。

    但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方法,編製標準的這些流程和辦法,將會形成一種製度,而負責的部門,正是周琅選擇改革的工部。

    是的,在周琅的改革設計中,工部將會變成一個對全國工業生產進行規範管理、技術推廣的部門,而不是過去的冷衙門,也不是一個文官領導下的低效率機構,而是一個由技術專業人員組成的,技術管理部門。介入生產領域的辦法,是通過製定和推廣標準,對生產領域進行規範。

    不但要在現有的手工業工場、作坊中推廣標準化技術,關鍵是要他們跟上時代的潮流,在工業化時代日新月異的技術革新中,始終能夠推廣最先進的製度和管理。

    這才是周琅對工部的定位。

    一切都要從這個法國團隊開始,這是一顆種子。

    於是跟蒙日等幾個團隊管理人員溝通之後,很快就明確了工作內容,以法國科學團隊為班底,成立了中國科學院。這個科學院將來會直接歸工部管理,但現在工部得從他們中來孵化。

    學院很快就分為中國工程學部,中國水力學部,中國考古學部,中國工業學部這四大部門,分別對中國古代和傳統工程技術、水利技術和手工業技術進行研究和規範。

    但這些人遠遠不夠,周琅動用國家級別的力量,從政府部門中,抽調大量曾經在荷蘭人幫助開辦的學校裏學習過數學知識的年輕官員,從學校裏截留了所有學生加入這個團隊。

    這些學生現有的水平,當然無法滿足科學院的要求,所有周琅還讓他們開辦一所學校,這些學生缺少什麽,就補什麽,周琅對此高度重視,甚至不惜給這些學生們許願,告訴他們學習將改變他們的命運,隻要他們能夠完成學業,並且得到法國人的認可,就可以獲得至少五品的官職。

    這對學生們來說,是巨大的刺激,學習上,中國人從來不差。關鍵看怎麽引導,讓他們考科舉,他們可以十年寒窗,因為科舉是通向做官的終南捷徑,現在告訴他們,學習這些洋人的學問,比考科舉還要捷徑,會激發出他們血液深處的能量來。

    他們將跟隨,學習和幫助法國人對中國傳統技術領域進行研究,通過這個過程,學會如何提煉技術中的標準,等他們完成了這些係統工作,他們也就掌握了如何管理一個龐大的生產體係,然後一個現代工部也就順理成章的打造出來了。

    至於科學院本身,是一直會存在下去的,也許這些人中的某些人天分很高,很快就達到可以研究發現新知識的水準,他們就會慢慢接替這些法國人繼續進行研究,成為中國本土的科學家。

    周琅將其視作一個大工程,一個社會學大工程,國家級的社會學大工程,不惜以舉國之力推動。

    法國人要去參觀都江堰工程,要從中研究出中國古代的水利智慧中存在的科學原理,周琅支持他們帶著中國學生一起去;他們要研究長城的構造和防禦功能,讓學生們帶他們去;他們要研究中國的宮殿建築,把紫禁城封閉起來讓他們研究;他們要研究中國的紡織業,讓鬆江一帶的地方官配合他們;他們要研究中國的絲織技術,江寧織造都可以給他們研究。

    至於說這些技術會被法國人偷學走,學走就學走吧,知識是世界的,是全人類的,也算是中國人對世界做的貢獻。讓這些傳統的技術走向現代,走好過讓他們慢慢落後於時代,然後消亡的好。

    再說了,法國人也得學得會,技術層麵的東西,可不是理論,知道怎麽紡織出一件雲錦織物,不代表就能會紡織出來,工匠們掌握的技術,也是門手藝,法國人能學去原理,卻學不去工匠的手感。

    所以即便法國人學會了這些生產技術,同樣的機器,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很長時間也不可能趕得上江南工匠。

    當然,最後法國人真的可能拿走這些傳統技藝,但周琅覺得自己將收獲一個現代體係,這完全值!

    更何況許多東西周琅確信法國人是學不去的,因為許多中國產品都是中國獨有的,是山川地理的惠賜,而不是人力可為的,茶葉自不用說,有些手工業產品,比如輯裏湖絲、南京布竟然也是如此。(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