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節 舟山換澳大利亞
字數:4269 加入書籤
周官去年已經跑去澳大利亞建立起了第二個殖民地。
第一個殖民地是位於澳大利亞西北的殖民地,那是周琅製定的,周琅知道那個地方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鐵礦區,隻是短期內還不具備開發的條件,隻是先占著而已。但沒想到哪裏的幹旱環境,讓移民很難立足。所以才在周官的請求下,同意在澳大利亞靠近英國人勢力的地方建立第二個殖民地,試探一下英國對澳大利亞的態度。
一年時間過去了,英國人都沒有反應,周琅還以為是因為澳大利亞太大,英國人對這裏的掌控力太弱,可能都還沒發現中國人在距離他們據點幾千裏之外建立一個殖民據點。
其實也是周琅這兩年把注意力都放在西班牙人身上,而忽略了澳大利亞的殖民開發,事實上英國人早就知道了。
不是因為英國人控製力強,而是周官主動找上去的。周官是一個商人,在墨累河建立第二個殖民地之後,就需要不斷的往哪裏派船,他不會浪費資源,於是給殖民地運送補給之後,順道就跑英國殖民地上進行貿易,甚至打算開辟中國殖民地和英國殖民地之間的貿易,如此一來,英國人就知道了情況。
可當地總督認為,中國人的到來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物資供給情況,此時的澳大利亞還隻有兩個殖民據點,一個是悉尼,此時叫做新南威爾士,另一個是塔斯馬尼亞,所有居民,除了軍隊就是囚犯,英國是將澳大利亞當作監獄的,第一個據點也是因為美國獨立,讓英國失去了最好的流放犯人基地,才開始在澳大利亞建立第一個據點,流放了700多人。
到了現在,澳大利亞人口隻有一千多囚犯,發展很不順利。犯人們不但要與氣候、土壤與原住民搏鬥,還要發展生產,這可是一群囚犯啊,哪裏是那麽好管的。因為要保護英國的安全,海軍無法長期駐留,英國派來了一隻保安隊接替海軍士兵。讓他們協助總督維持殖民地的社會治安,可他們竟然跟總督產生了權力爭鬥。
1808年,新南威爾士保安隊官員以反對取締朗姆酒貿易為由,廢黜總督W.布萊,稱朗姆酒暴亂。
管理混亂,發展糟糕,後世稱之為澳大利亞的黑暗年代。連食物都無法自給,需要從英國、巴達維亞(雅加達)等處運來。
中國人的帶來大大改善了這種情況,中國人因為要給本國殖民地運送補給,所以順道來做生意,他們帶來的商品價格便宜,比殖民地專門去巴達維亞采購成本低得多。
而且中國人的農業開發比英國人順利的多,他們第一年開荒,第二年就有糧食產出,甚至可以賣給澳大利亞人一部分,讓英國人十分驚奇。不過英國人的牧場發展的更好,他們的牛羊已經可以自給自足,可以用牛羊牲口跟中國人交換糧食和日用品。
這大概就是不同的種族天賦使然,中國人在農耕方麵的技能無雙,英國人則更擅長放牧牛羊。
英國政府知道中國人在他們宣稱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地後,之所以沒有進行抗議,除了總督的報告之外,還有許多複雜的綜合原因。
首先英國要跟拿破侖進行戰爭,所以澳大利亞防守空虛,連海軍都沒有了,隻有保安隊這種雜牌軍,如果跟中國人交惡,雙方發生殖民地戰爭的話,此時對英國極為不利;其次,拿破侖開始推行大陸封鎖政策,英國的對外貿易大受限製,財政壓力緊張,跟中國貿易持續擴大,讓英國人不願意這時候跟中國交惡;再次,澳大利亞殖民地現在幾乎失控了,保安隊驅逐了總督,現在英國在澳大利亞的行政機構都無法運轉,根本就沒有跟中國人發生衝突的基礎。
所以英國人保持了沉默,默認了中國人在這裏開拓以及跟英國殖民地做貿易。
但英國政府已經授權英國領事在合適的時機,跟中國人就此進行談判,畢竟是中國人占領了他們宣示的領土,英國不能一直保持沉默。
英國政府給領事的底線是,最多可以允許中國人在澳大利亞建立一個殖民地,範圍以海岸據點為中心,不能超過一百英裏;同時希望以此換取一些貿易特權,比如降低英國商品的進口關稅等等。
不久之後英國政府又通知領事,希望能夠為英國爭取澳門作為基地,同時防備法國在中國擴大利益。英國人對爭奪殖民地,早就形成了一套政策,那就是壓強扶弱。
縱觀英國跟歐洲國家的殖民戰爭,英國奪取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的例子很少,更多的是跟荷蘭和法國進行爭奪。有人說這是因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都靠南,哪裏的氣候適應南歐的西葡兩國而不適合英國人,所以英國對西葡殖民地沒有興趣。但是英國卻多次跟荷蘭人爭奪馬六甲的控製權,而且因為氣候溫暖英國人就不去占領的邏輯也講不通,因為印度就是最大的熱帶殖民地。
英國之所以熱衷於跟荷蘭和法國爭奪,主要原因就是荷蘭和法國一直很強,至少在美國獨立之前,荷蘭還是歐洲的一流強國,所以奪取荷蘭殖民地紐約,目的不僅僅是紐約本身,更重要的是把荷蘭人從北美趕出去,他們擔心的是荷蘭人在自己的殖民地附近立足,會對自己構成威脅。跟法國的爭奪就更激烈了,加拿大是從法國人手裏搶的,英國在確立印度優勢地位之前,法國一度在印度占據著更多的據點,兩國每次在歐洲打仗,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在印度打擊法國人。
七年戰爭期間(1756年-1763年),英國人直接占領過馬尼拉,最近還跟蘇祿國簽訂了條約,承認蘇祿國的獨立。但是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人紛紛歸還這些殖民地。原因是,英國人認為“西班牙變成了次要的大國,在總的來講英國無需擔心他的存在,而在歐洲值得保持跟它的友誼”。所以七年戰爭後,英國歸還了馬尼拉,拿破侖戰爭後,英國人承認菲律賓群島為西班牙勢力範圍。
拿破侖戰爭之後,英國人也將荷蘭看作是一個次要強國,不顧萊佛士等殖民地官員的反對,將占領的荷蘭殖民地爪哇和馬六甲歸還給了荷蘭。結果萊佛士一氣之下跑去新加坡建立了新的基地。
總之這都是英國在歐洲政策的延續,就是扶持弱小,圍毆最強。把這套政策,推及到了全世界而已。
因此他要限製法國在澳門立足,防止法國在中國擴大利益。
英國領事領會了政府的精神,向中國理藩院提出,允許中國在澳大利亞建立一塊殖民地,換取英國控製澳門。
可是澳門涉及到跟葡萄牙人的關係,在周琅眼中,巴西跟澳大利亞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澳大利亞的重要程度還要高一些,因為澳大利亞距離中國近,距離歐洲遠。
所以表示不能將澳門交給英國,並且拒絕任何歐洲勢力威脅澳門,告訴英國人,澳門是中國的土地,隻是租借給葡萄牙的,中國繼續對澳門負有保衛義務,任何對澳門的侵犯,都被視為是對中國的侵犯。
英國領事隨即提出,希望效仿澳門,在中國舟山群島中租借一個島嶼,作為英國在中國的商業基地。
周琅不清楚這是英國領事自己的主張,還是得到了英國國內的命令。
他有些感歎,英國人真是固執,到現在對舟山還不死心。曆史上他們多次試圖染指這裏,馬嘎爾尼訪華,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能在舟山群島建立基地,可是向乾隆提出的“將舟山的一個島嶼讓與英國”的請求,清朝沒答應。後來鴉片戰爭中,英國依然對舟山念念不忘,他們對香港反而是不感興趣的。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在海軍部第二號機密文件中即明確指出:“舟山群島的中心位置在廣州與北京的中段,接近幾條通航的大河河口,從許多方麵來看,能給遠征軍設立司令部提供一個合適的地點。”這種位於中國中部位置,靠近通航的大河的有利條件,對於商業同樣很重要,所以要說英國對中國最感興趣的地方,絕對不是澳門,而是這裏。
但是周琅政權跟滿清政權是完全不同的,他是主張自由貿易的,因為自由貿易對中國這個手工業大國最有利,所以開放了大量的港口,基本上不存在對貿易的限製,英國人甚至可以進入大周京師江寧(南京)居住,沒想到他們還是固執的要求得到舟山作為基地。
答應他們吧,這就真是賣國了,允許葡萄牙人繼續留在澳門,那是有曆史原因的,是明清兩朝留下的爛賬,可允許英國新開辟舟山,這就是周琅的責任了,後人會如何評論他,他不敢想。
其實如果敢賣的話,獲得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周琅是一個商人,他想了想沒有什麽是不能賣的,問題是他付出的代價可能很大,所以他需要賣一個好價錢,他告訴英國人,可以給他們舟山,但他要整個澳大利亞!(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