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九節 英國的外交態度
字數:4744 加入書籤
討論西班牙殖民地的兩個國家,不是中國和法國,而是中國和英國。
是英國主動找上門的,比法國要求調停晚了四個月,這四個月都消耗到了路上。
也是通過其他渠道探聽到中國軍隊攻克了墨西哥港口,英國馬上向中國駐英公使確認,這才知道中國向西班牙宣戰的正式消息,而他們從南京出發的消息,此時還在路上呢,遙遠的距離,讓消息傳遞以年來計算,這就給了中國一年的提前量,等對手收到消息,中國已經動手一年了。
確認了這個消息之後,英國內閣經過激烈的討論,他們對中國突然殺入世界殖民秩序很不適應,殖民地舞台上向來就隻有歐洲國家,突然冒出來一個東方國家,他們要怎麽辦?
而且中國人的殖民地都建到了澳大利亞,現在突然攻打西班牙,這難道是一個像俄國那樣,對領土永無止境的國家嗎?
但此時西班牙的情況又讓英國人很矛盾,西班牙現在被法國人控製,拿破侖派他哥哥去做西班牙國王,這種無視歐洲貴族權力傳統,對歐洲領土肆無忌憚處置的行為,實在是讓人厭惡。現在中國人開始攻擊拿破侖哥哥的國家,是不是說明中國要跟法國決裂了?或者說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讓中國和法國之間產生矛盾。由於兩國距離太遠,英國的海洋封鎖,法國跟中國的聯係非常少,聯係都變少了,矛盾當然就沒有了。所以這次中國跟西班牙之間的衝突,是一個極好的挑唆中法矛盾的機會。
於是有一派認為,應該默認中國對西班牙殖民地的占領,借此挑起法國跟中國之間的矛盾,因為拿破侖肯定也想要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有人反對,他們認為,中國人目前的實力很強大,他們有三億人,兵員幾乎無窮無盡,而且有龐大的工業生產,技術進步很快,在軍事上,他們已經跟俄國發生過衝突,還殲滅了兩萬俄軍,證明軍事實力不弱。
讓這樣的一個國家,占領西班牙殖民地,這對英國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他們有可能利用這些西班牙殖民地,威脅到英國對海洋的控製。將來有可能英國商船不得不在遍及西班牙殖民地的中國軍事基地眼皮子底下航行,那對整個英國商業貿易的安全都是一個威脅。而這些殖民地如果掌握在西班牙人手裏,基本上就不會對英國有威脅。
這一派英國政客,抱持的還是傳統那一套鋤強扶弱的俠義!
中國的強大,已經讓英國人感到忌憚了。
所以他們在討論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殖民地問題時,基本同意應該盡一切努力迫使中國放棄在澳大利亞殖民,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派海軍封鎖中國澳大利亞殖民地,至於周琅提出的購買整個澳大利亞的建議,此時還沒有傳到英國國內了,在這樣的氛圍下,即便消息傳了回去,英國人也不可能接受。
英國也有自己快捷的消息渠道,不是走俄國路線,而是通過地中海,用快船將消息送到奧斯曼帝國,在走陸路送到印度,比走海路繞過非洲要快上半年時間。
印度總督收到消息後,又轉海路傳遞給英國駐中國領事,讓其負責跟中國政府談判,商討解決西班牙殖民地問題。
英國人來的時候,周琅已經收到美洲發出的最新消息,但這消息沒有實質內容,隻停留在朱濆攻占了阿卡普爾科,至於張順艦隊在拉普拉塔作戰的情況,趙文軍隊在墨西哥戰鬥的情況,周琅一無所知,甚至都不知這兩隻軍隊是否平安抵達美洲。
現在是大周十年(1809年)底,按照時間,張順和趙文在美洲已經作戰半年,但來自美洲的船得明年3月才會出發,明年6月才能到馬尼拉,到周琅手裏恐怕都7月了。
因此英國和周琅的交涉,其實都是基於一些猜測在進行。
這並不難判斷,西班牙都那個樣子了,指望西班牙抵擋中國攻擊他們的殖民地,恐怕是不可能的,除非拿破侖替他哥哥出兵,如果真是那樣的話,英國馬上就會轉而支持中國。
所以雙方都判斷中國軍隊此時已經奪取大量的西班牙殖民地,在這個基礎上,英國領事跟大周理藩院進行交涉。
英國人希望中國不要借機吞並西班牙領土,英國表示,他們並不承認拿破侖對西班牙的占領,也不承認約瑟夫的西班牙王位,他們依然堅持波旁王室才是西班牙的合法王室。
希望中國在波旁王室複辟之後,能將占領的西屬殖民地交換西班牙,英國願意說服西班牙對扣押中國商船一事進行賠償。
理藩院答複英國說,這是中國和西班牙之間的關係,希望由雙方政府進行直接談判。
英國人說,他們隻表達他們對西班牙殖民地的態度,而且不會承認中國跟拿破侖僭立的西班牙國王達成的任何協議。
周琅是很重視英國的意見的,這個流氓國家,是真的敢動手的。他們如果反對,派出英國海軍,中國將十分被動。
英國人還表達了澳大利亞的態度,他們強調澳大利亞屬於英國,決不允許任何國家,不經過英國的允許在澳大利益建立殖民地,這將被視為對英國的侵犯。對於周琅提出的購買澳大利亞建議,依然沒有消息回複。
英國領事轉達了英國的態度後,希望中國能盡快回複他們。
周琅了解了英國人的態度後,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英國不接受中國占領西班牙殖民地,這一點周琅早就猜到了,西班牙殖民地太龐大了,誰得到這裏,都不會讓英國心安。更何況是中國國力這麽強的國家。沒想到英國對澳大利亞的重視程度也這麽高,看來在澳大利亞的殖民開拓,一定會被英國抵製。
以中國目前的海軍實力,尚不具備跟英國海軍正麵抗衡的程度,這兩年每年下水四艘戰列艦,現在中國外洋水師的戰列艦數量也不過三十八艘,跟英國兩百多艘戰列艦數量相比,差距太大。
但周琅看到了一個情況,那就是英國人絕不會現在動手,他們在東方的軍事部署薄弱,海軍加在一起,三級以上的戰列艦也不超過十艘,大量四級,甚至五六級的戰列艦,在殖民地服役。他們的戰列艦主要部署在本土,紡織拿破侖對英國進行突擊,其他的主要灑在大西洋、印度洋的航線上,跟法國速度較快的艦隊進行互相捕殺。
隻要法國存在一天,英國就不會往東方調集艦隊,那麽英國對中國的威脅就隻能停留在理論階段。
至於澳大利亞殖民地,中國還要定了,爭奪殖民地就是爭奪生存空間,這種爭奪最是血淋淋,如同獅子在爭搶領地,勝利者獲得繁衍的機會,失敗者要麽成為喪家之犬,要麽被殺死。
如果可能的話,周琅恨不得支持拿破侖一直在歐洲稱雄,把俄國、英國這一幹對中國來說最危險的國家死死壓製住。
可是這幾年拿破侖的智商開始變得不夠用了,昏招層出不窮,事實上不是拿破侖智商變低了,而是他變得傲慢了,變得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了。
一個人無論多麽聰明,也不可能在方方麵麵成為專家,所以就需要專業人士的建議,一些大企業都會聘請專業的谘詢公司對他們的經營進行規劃,更何況是一個國家的皇帝呢。
1805年,打贏三皇會戰,當奧地利和俄羅斯的皇帝在自己麵前倉皇逃竄的時候,拿破侖就站上了他人生的巔峰,不知道是不是從那時候期,他就開始變得目中無人,剛愎自用。
這次打敗奧地利和俄國之後,拿破侖跟奧地利簽訂了《普勒斯堡和約》,規定奧地利需完全撤出巴伐利亞和意大利、奧地利賠款4000萬法郎與法國。之後拿破侖又開始逼迫奧地利皇室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將神聖羅馬帝國中的16個邦國,捏合成了一個萊茵同盟。
1806年,拿破侖開始按照自己的喜好,隨意改寫歐洲版圖,將他哥哥約瑟夫扶上那不勒斯王位,派弟弟路易做荷蘭國王。
由此引發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成立,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四國組成第四次反法聯盟。
但這次反法同盟又失敗了,拿破侖在耶拿戰役中擊敗普軍主力,經萊比錫直取普魯士首都柏林。在弗利德蘭擊潰俄軍,之後法國分別與俄國、普魯士簽定提爾西特和約,三國結成聯盟,共同對付英國。
可是名義上是結盟,事實是在法國軍事力量威懾下,俄國和普魯士不得不屈服於法國,這種同盟顯然不是真心的。
而且拿破侖對普魯士的處置太過殘酷,奪取了普魯士一大半的領土,讓普魯士變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政權。
拿破侖的外交官塔列朗勸說拿破侖對待普魯士要友善一些,但拿破侖拒絕了這個建議。
之後的拿破侖更加我行我素,把他哥哥從那不勒斯王位上拿下來,送到西班牙當國王,結果引發西班牙、葡萄牙起義,英國大力支持起義軍的同時,派遣威靈頓登陸半島,打響了半島戰爭。
在之後,拿破侖又在半島戰爭沒有結束的情況下,揮軍東進進入了俄國境內,打響了俄國戰爭。
這樣一個已經聽不進人言,完全迷戀自己的軍事力量,以為依靠強力就可以決定一切的拿破侖,讓周琅怎麽扶持啊?(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