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四節 金本位貨幣改革
字數:4566 加入書籤
蘇衝阿不但拿出了金礦,還附帶著聘請歐洲專業工程師評估的數據結果,而評估報告還是英國工程師做的,因此英國人非常了解這條金礦的儲量,讓他們心如貓抓,如果這金礦不是被中國搶了,發動戰爭,英國也要拿下。
而且在中國之前,英國人已經開始頻繁跟蘇衝阿溝通,做出了大量的承諾,其中就包括支持蘇衝阿在南非的統治,可惜的是,英國政府不是中國朝廷,英國國王不是中國皇帝,他無法給蘇衝阿帶來所有人都認可的正統性。
在本國精英全是來自中國的情況下,蘇衝阿必須通過中國皇帝的冊封才能服眾,甚至蘇衝阿本人都是這麽認為的。
當然他拿出了金礦,中國皇帝也不能生搶,周琅排除代表跟蘇衝阿親自談判,最終秘密達成了協議。
中國給蘇衝阿冊封,封為南非皇帝,金礦的一半歸屬蘇衝阿,另一半則歸屬中國政府,但開采權交由中國貨殖銀錢公行,所開采的全部黃金由銀錢公行統一收購。
銀錢公行的全稱是中國貨殖銀錢公行,這是一個完全民間的機構,但卻不是一家私人機構,類似過去的十三行一樣,是一個公行,有負責人,但又不歸屬於負責人,公行負責發行貨幣,負責維持貨幣體係,負責對銀行業進行管理和清算,負責幫官府承銷債券,這就是中國的央行,但卻不是政府機構,而是一個商業公行,名義上歸屬於所有民間商業機構,發行貨幣的權力是政府特許的,可運作模式是受到那些大商行出身的股東監督的。
這樣操作,是為了盡快讓紙幣取得信用,而中國官府的信用一向不怎麽樣,老百姓,主要是商人更信任他們的商會、會館等行會機構,所以周琅利用了這一點來退出貨幣體係,加上他本能的也對自己政府官員的尿性不太信任,認為政府天然有超發貨幣的動機。
老實說銀錢公行這些年在伍秉鑒的管理下是相當正規的,這不是謀利機構,雖然也獲取利益,但都作為銀行儲備金慢慢積累下來,讓它的信用越來越足,從來沒有發生過無法兌換的現象,也讓公行發行的紙幣極為堅挺,等同於銀錢。
但是這些年中國的貨幣體係卻一直不穩定,因為中國紙幣是基於銅錢本位的,剛開始幾年確實起到了效果,市場不再受製於銅錢的數量,通過紙幣大大滿足了日益擴大的市場對貨幣的需求。
但長期的貶值卻一直沒有解決,主要還是無法擺脫銀本位的印象,白銀不受控製,美洲和日本的白銀不斷流入,為了平衡銀錢比例,公行不得不大量的鑄造銅錢和發行紙幣,這導致貨幣開始超發。這就好像後世的中國一樣,美元不斷流入,央行就不得不大量印刷貨幣,因為中國貨幣就是以美元為本位的,需要把商人手裏的美元收上來,就不能不給商人中國貨幣。
這是一個死局,除非白銀不再流入,可工業革命之前的中國商品都具有極其強大的競爭力,更何況開始工業革命之後,大量廉價的紡織品出口,必然換回大量的白銀。你不進口這些白銀,你的商品就賣不出去,你的工業就無法發展。進口白銀,又會導致貨幣超發,通貨膨脹。這個難題21世紀的中國金融專家都無法解決,指望伍秉鑒一個行商來解決,根本不現實。
根據荷蘭顧問的建議,公行多次發行短期債券,收緊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依然無濟於事,紙幣流通變少之後,西方銀元流通反而變多了,隻能繼續保持寬鬆。
英國顧問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進行金本位製改革,英國之所以進行金本位製改革,當初最大的原因也是國內貨幣波動太大,國王才命令牛頓去確定一個貨幣標準。
牛頓選擇了金本位,然後英鎊這些年一直很穩定,因為黃金的產量相對白銀來說,一直很穩定。
除非現在就轉入信用貨幣體係,否則將貨幣轉為金本位是最安全的選擇。
轉入信用貨幣,這個時機恐怕還沒到,周琅也不想引領潮流,因為引領潮流,意味著冒險。在他提前布局,已經將世界上後世文明的金礦產地都納入了中國控製中的情況下,沒必要冒險率先使用信用本位。
而且將自家貨幣跟黃金掛鉤,得到的信用是最強的,假以時日,很容易取得世界貨幣地位。以中國的經濟體量,一旦跟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建立緊密的經濟聯係之後,中國金本位貨幣成為世界貨幣是水到渠成的,如果是信用貨幣的話,那就很難了。
周琅深思之後,覺得金本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就同意伍秉鑒進行金本位改革的準備。
伍秉鑒提出這個方案,也是有一定基礎的,因為美洲公司前幾年終於隨著在舊金山的開辟,發現了當地含量豐富的金沙,大量淘金者湧入聖弗朗西斯,哪裏的名字已經被金山取代,不過新金山還沒有發現,所以舊金山的名字還沒有進一步獲得。
舊金山掀起了淘金熱,淘金熱之前每年北美各地湧入將近三十萬移民,已經讓歐洲人驚歎了,淘金熱爆發後,通過信用過硬的官報披露消息,並且鼓勵移民前往淘金,隻是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家庭移民,不能隻有光棍漢去,即便如此限製。每年前往美洲的移民也達到了五十萬人。
淘金熱之前,在朱濆和陳周全統治下的人口隻有一百萬左右,淘金熱才剛剛兩年多,哪裏的人口已經翻了一倍。不過對土地充滿特殊熱情的中國農民,沒有像曆史上美國淘金熱那樣,士兵離開了營房,仆人離開了主人,農民典押田宅,拓荒者撂荒土地,工人扔下工具,公務員離開寫字台,甚至連傳教士也離開了布道所去淘金的現象。
淘金熱是很熱,但大多數農民都將其看作是一種農閑時期的外快,盡管這塊外比種地收益大的多,可是夏秋兩季,淘金工們還是會馬上回家收糧。對他們來說,把土地撂荒了,是一種罪過,這是一個對土地帶有信仰的民族,可偏偏他們占有的土地卻極少。
通過美洲公司,把淘金工手裏的金沙都收上來,換成公行印刷的紙幣或者銅錢,或者銀幣,伍秉鑒慢慢為金本位製改革積累黃金儲備。但中國的經濟規模太大了,發行的紙幣已經高達十億兩之多,金銀比價目前是1比15,根據這個計算結果,要應付金本位製轉換,需要6666萬兩黃金。目前加州淘金的產量,每年才隻有兩百多萬兩,需要累積十年時間。
公行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擴大開采量,但河流淘金的產量很難大幅度擴大,他們想到的是用機器開發金礦,已經派人去尋找礦脈,但一時間沒有找到。
沒想到南非率先發現了金礦,而且儲量巨大,開采前景廣闊。根據英國人的報告,每年開采300萬兩黃金是沒有問題的,那意味著一擔這個金礦得到開發,用不了幾年就可以實行金本位,而且荷蘭和英國金融顧問都認為,控製了金礦的產出,甚至不需要積累足夠的儲備金,因為有持續不斷的純金流入的話,是可以保證信用的,這意味著馬上就可以進行金本位製改革。
這個巨大的吸引力讓周琅馬上就同意了給蘇衝阿冊封,這並不是出於經濟目的,而是帶有政治目的的,因為黃金從來不單單是一種經濟財富,而是貨幣安全的保證。
大周官報向外披露了中國貨殖銀錢公行獲取南非超大金礦開采權之後,公行迅速宣布金本位製改革,開始發行新的紙幣,以“兩”作為單位,按照1比15的金銀比例,換算跟舊版銅錢紙幣的關係。
過去規定的1兩白銀等於1000文錢,但從未發行過白銀計價的紙幣,現在1兩黃金紙幣兌換15兩白銀,折合15000文錢,並發行1000文,5000文和10000文的大額銅錢紙幣。
黃金有充足的儲備,而且黃金產量十分穩定,銅礦是一種充足的資源,中國可以資產,兩種貨幣材料都得到保證的情況下,貨幣跟貴金屬掛鉤的貨幣體係也就能夠控製,不用在受製於外界白銀流入的幹擾。
在公行消息的影響下,銀價開始爆跌,但黃金紙幣和製錢紙幣跟商品的價格波動相對較小,還是受到了白銀價格爆跌的影響,這意味著白銀終於失去了貨幣地位,變成一種普通的雖市價波動的商品。
中國金本位製改革,一直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突然的轉變,頓時讓全世界都有些措手不及,比曆史上牛頓確定英鎊金本位的影響大了太多。
因為牛頓確定金本位的 1696年,英國還隻是一個在歐洲都屬於小國行列的國家,人口不足600萬,隻相當於法國的四分之一,遠遠不能跟當時的大國俄國、奧地利相比,甚至當時的荷蘭的經濟地位都比英國要高。
而且當時確定的還隻是英鎊金幣的含金量,英格蘭銀行當時才剛剛成立,獲得的權力也隻是在倫敦周邊五十英裏範圍內發行銀行券,英鎊金本位的影響其實非常小。
可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工人的第一經濟大國,還是全世界最大的白銀吸納國,中國突然宣布放棄銀本位,不但中國市場銀價大跌,那些依靠向中國出口白銀換取商品的國家,順價銀價下跌的更為厲害,國際銀價從之前的1比16瞬間爆跌到1比20的比例。
乃至在歐洲依然以銀幣為法定貨幣的國家,立刻引起了一場金融危機,大量銀行因此而破產。
同時因為黃金問題,英國再次掀起了一場反對中國的行動!(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