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節 全球爭霸戰爭(3)
字數:4269 加入書籤
周琅一點都不擔心這個問題,原因很簡單,緬甸人永遠無法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民族問題。後世的緬甸尚且有若開、克欽等民族勢力存在,現在的緬甸人就不可能解決。
所以周琅判斷,吞並孟加拉,對緬甸來說,不是大大增強國力,而將是緬甸貢榜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本來貢榜王朝的統治民族緬族,就隻占緬甸人口的一半,現在突然增加了1000萬以上的孟加拉人統治,會讓緬族成為一個小民族,民族矛盾會拖垮這個農業經濟的小國。
不是周琅狠毒,隻是他不能讓中國周邊出現可以挑戰中央王朝的國家,恐怖控製這些國家倒在其次,讓這些國家擁有對抗中國的力量,然後成為別的國家製衡中國的棋子,那就太討厭了。
所以野心勃勃的貢榜王朝必須死掉,而讓他們死掉的方式,其實很美麗,讓他們撐死!
在臨死前,給他們喂上大大的一口肥肉。如果緬甸人統治智慧實在高明,能夠以兩百多萬人統治一千多萬經濟、文化都比他們發達的異族,那就是他們自己爭氣了,值得立足於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民族之林。可惜的是,21世紀的緬甸人都沒展現出來這種能力,連區區緬甸的少數民族都控製不住,談何控製普遍信仰回教,很難同化的孟加拉人呢。
而且貢榜王朝一直恭順,也讓周琅找不到借口打壓他們,畢竟中國還有許多屬國,如此明目張膽打壓一個崛起中的附屬國,太讓其他國家寒心,會讓已經有些不合時宜的朝廷體係過早崩潰。
所以隻能用“預先取之,必先予之”這種特殊的政治權術來殺死這個王朝。
此時貢榜王朝的一代英主孟雲已經死了,但他的兒子孟既比他更野心勃勃,繼續奉行擴張政策,利用孟雲改革積累起來的家底,通過強力手段,加強了對阿薩姆邦的控製,國力比之孟雲時代又有所增強,曆史上是在英國的打擊下,貢榜王朝才開始走下坡路,現在他們在中國的庇佑下,得以自然發展,周邊比他們先進的國家很多,可以吸收大量先進經驗技術,從印度和中國都學習到了許多先進的農業技術,以緬甸國土的自然潛力,他們發展潛力巨大。
既然孟既喜歡擴張,就讓他一次擴張個大的。
當聽說中國同意讓他們吞並孟加拉的一部分之後,孟既果然異常興奮的投入這場戰爭,這場戰爭他們可不是在中國援助下進行的,而是依靠自己的國力,中國隻提供十萬隻步槍,三百門大炮,後麵的都得他們自己想辦法。
如果他們能以十萬人攻下英屬印度的老巢孟加拉,那算他贏,如果不能,孟雲改革的成果將在這場更強大的英屬印度的戰爭中,消耗殆盡。
因為緬甸的出擊,中國軍隊將不會直接進入孟加拉作戰,而是專注於吞並英國海外殖民地。
此時另一個人跳了出來,久違的拿破侖先生,他們向周琅懇請,準許他組建一支法國誌願兵團,遠征加拿大。
周琅也痛快的答應了,一來因為拿破侖的利用價值已經榨幹了,從他身上已經榨不來多少油水,二來周琅對拿破侖已經有些厭煩了,這個人確實是一個時代的英雄,可他身上一些毛病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在中國待得時間一長,周琅對他就沒有了好感,此人喜歡到處指手畫腳,十分自負,偏偏他的影響力巨大,很是能忽悠住一部分人,幸好這是未曾跌落穀底的中國,要是清末時期的中國,沒準他的一些言論能夠引起一場革命。
是的,此人在中國秘密煽動革命,這是周琅打死都想不到的事情,拿破侖進行過大量的調查,認為中國農民應該掀起一場革命,砸碎現在的土地產權製度,改變目前這種地主階層控製大部分土地的現狀。
由於清朝得天下過於容易,入主中原之後,並沒有打破舊有的地主壟斷土地的現狀。曆史上每次王朝更替,造成大量無主之地後,新朝肯定是鼓勵無地農民來墾荒,清朝則是將大量無主甚至有主的熟田交給旗人圈占。
由於這些情況,除了人口消亡嚴重的陝西、四川等少數地方,江南等經曆農民戰爭拉鋸較少的地區,基本上保留了明朝時候的大家族和大地主占有土地的情況,並且土地兼並繼續發展。
在北方,滿州貴族在圈占土地之外,又以其權勢繼續強占和強買平民耕地,他們的包衣莊頭無惡不作。雍正時,滿洲莊頭索保住,在宛平縣“橫霸一方,田連阡陌,所招佃戶,供其驅使”。滿洲莊頭焦國棟在寶坻縣也是“橫霸田土千餘頃”。一般漢族地主在此時也趁機兼並土地。
在南方,土地兼並在明朝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早在康熙年間,經濟比較發達的鬆江府,“有心計之家,趁機廣收,遂有田連數萬畝,次則三四萬至一二萬者”。大官僚徐乾學“買慕天顏無錫田一萬頃”,高士奇在浙江平湖置田亦有千頃。康熙在詔諭中憂慮感歎,南方各省“小民有恒產者十之三四,餘皆賃地出租”。到乾隆時,湖北已是“今日田之歸於富戶者十之五六,舊時之人,今俱為佃耕之戶”。廣西“田大半歸富戶,而民大半皆耕丁”。
兼並發展到乾隆年間,就已經有一半以上的耕地被地主瓜分,很多以前有田的農民也都變成地主的佃戶。
周琅奪取天下後,依然依靠地主維持社會基層秩序,因此並沒有打破這種土地製度。
周琅也承認,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裏,但是土地的集中真的是原罪嗎?商業社會,一定會走過一個土地商品化的時代,走入一個土地大大聚集的時代。
法國大革命期間,廢除了一百多年來“圈地運動”中封建貴族對傳統村社共有土地的圈占,禁止土地買賣,給農民發新的土地憑證,通過這一係列措施,讓法國成為一個小土地所有者的國度。同時期的英國,在拿破侖戰爭期間,反而進入了圈地運動的最高峰期,在法國人廢除大土地製度的時候,英國人給貴族辦法數以千計的圈地許可,將英國最後的公有土地圈占成地主的農場。
既不能因為英國人後來取得的成功而認為法國的土地革命是失敗的,也不能因為後來法國農業的發達而認為英國製度是落後的。
隻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總統製或許是一個好製度,但放在黑非洲就會製造大量的軍閥,還不如給黑叔叔們一個皇帝呢;高福利是一個好製度,可放在沒有自製能力的南美,會讓一個發達的阿根廷退化成一個發展中國家。
中國農村土地兼並,讓大地主、大宗族掌握了絕大多數土地,也掌握了最基層的力量,可他給中國帶來了穩定,穩定是最大的事情。
所以周琅認為,這套土地製度至少在現在是適合的,他並不急於去改革。他試圖用商業的力量重塑社會秩序,而不是用土地革命的方式一次次輪回農民起義的模式。
但拿破侖就是偏執的認為土地兼並不好,他到處宣揚中國應該把土地平分給農民。他是真的這麽認為的,包括在周琅麵前也這麽說,讓人煩不勝煩。
而且他也沒有放棄他的野心,一開始他經曆過幾次刺殺,周琅允許他組建自己的私人衛隊,他利用這種權力,從法國接來了大量忠於他的老兵,拿破侖這種人物,總是能找到資助者,周琅很容易就能掌握他的財政來源,發現其中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法國的封建貴族提供的,真不知道那些貴族是怎麽想的。
有人有錢的拿破侖,在中國過的十分滋潤,他的衛隊規模高達三千,戰鬥經驗豐富,武器裝備精良,居住在京城,讓人都開始擔心。
現在拿破侖表示,希望周琅準許他帶著自己的衛隊遠征英國統治的加拿大,周琅怎麽可能不答應,至於拿破侖的心思,要麽是希望奪取加拿大自立,要麽是希望以加拿大為跳板,重新返回歐洲複辟,周琅並不在乎。
於是隨著拿破侖在加拿大的遠征,中英爭霸的戰場也擴張到了美洲。
這時候美洲快速崛起的新主人美國會怎麽想?
美國人一直對英屬北美有野心,總想著吞並加拿大,將英國從北美排擠出去。但英國對中國人在北美西部的擴張也很擔心,中國人的擴張太恐怖了,朱濆組織的探險隊,已經成功翻越了落基山脈,在落基山以東的大平原地帶建立了據點,盡管隻是軍事據點,並沒有多少移民,可已經對美國人的心理造成了衝擊,從法國手裏買下路易斯安那之後,美國人組織的探險隊已經跨越印第安人的領地,跟中國勢力碰頭,現在雙方是鄰國了。
一方麵擔心中國人繼續東進,一方麵又向吞並英國人的加拿大,現在中國人英國人打起來了,美國會選哪一邊?真的不好說!(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