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節 賣隊友的傳統

字數:4266   加入書籤

A+A-


    周琅跟楊克直接溝通,商議軍情,以及之後可能發生的戰場變化。

    楊克認為,打通額爾齊斯河交通確實很重要,但在前線繼續進攻同樣重要,一旦前線壓力減小,俄國人有可能抽調兵力突圍,現在俄軍已經開始驚慌,前線作戰的壓力並不大,而如果放棄施壓,讓俄國人調集主力去奪取奧倫堡的話,以目前的態勢,奧倫堡可能守不住。

    周琅接受了楊克的建議,但軍隊的壓力將會變得空前的大,楊克已經將一百萬主力抽調去支援宋榮貴了,那些軍隊大半都還在路上。楊可現在是用二線部隊在給俄軍施壓,周琅又要求他開辟額爾齊斯河戰線,捉襟見肘啊!

    但這是最好的選擇了,奧倫堡哪裏的壓力更大。長平之戰後期,在包圍圈中度過了一個多月的趙軍,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最後依然能在趙括的帶領下向秦軍壁壘發起一次又一次的強攻。趙軍的戰鬥意誌確實讓人動容,可這並不是趙括指揮能力高明的原因,如果真的高明的話,也不會落入包圍的境地,更不會留下一個紙上談兵的惡名。主要是趙軍士卒在求生的慾望激發下,做瘋狂的困獸之鬥而已。

    現在俄軍也被包圍了起來,但他們的情況顯然比戰國時的趙軍強的多,趙軍四十多萬人被擠壓在一個河穀地帶,而俄軍卻有小半個哈薩克草原進行周旋,加上他們的補給絕對比趙軍要好的多,他們發出困獸之鬥,戰鬥力恐怕要比之前強很多,之前的俄軍戰鬥能力,跟中國軍隊主力也是半斤八兩,現在激發出了死誌,隻會更強。

    宋榮貴需要跨越數千裏戰線,維持一直孤軍在奧倫堡堵住俄軍,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楊克甚至有些後悔當初萌生了這個大迂回的念頭,然後將計劃甩給了宋榮貴。所以凡是能為征北軍做的事情,他現在是義無反顧。

    於是圍繞圖爾蓋圍殲戰,額爾齊斯攻防戰打響了。宋榮貴現在全力保住奧倫堡,攻占這裏非常輕鬆,但防守這裏非常困難。當時他派遣了名義上是救援孤軍的十萬步兵,很順利就攻占了隻有萬把人防守的奧倫堡。可幾乎緊跟著他的軍隊的,就是俄國從其他地區抽調的兵力,有從前線圖爾蓋地區抽調的主力,還有從薩馬拉、烏法甚至伏爾加河地區抽調的兵力。

    宋榮貴發現,他用盡全力,也隻能在奧倫堡維持一支十萬人的守軍。他需要維持一條上千公裏長的交通線,兵力實在是不足。除了兵力,還受到運輸能力的限製,河流的運力確實較強,可是船舶是有限的,動用所有能征用到的各種船隻,也隻能保證十萬人的供需給養。

    沿著烏拉爾河,在奧倫堡和河南的車站小鎮布防十萬人,卻需要麵對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俄軍的瘋狂反撲,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楊克迅速調動軍隊,開始了額爾齊斯河之戰,發動強攻,掃蕩一座座俄軍要塞。最後在鄂木斯克進行決戰,隻用了十六天時間。能這麽快結束戰鬥,除了不顧傷亡的強攻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俄軍竟然也從鄂木斯克抽調了大量兵力。

    顯然丟失了奧倫堡之後,俄國在從各個方向抽調兵力,此時已經失去了退路意義的鄂木斯克的重要性大大下降,所以抽調這裏的兵力很有必要。

    但攻占鄂木斯克之後,哈薩克地區的軍隊,物資,運輸船舶可以直接支援宋榮貴了。

    此時宋榮貴在奧倫堡已經苦撐了一個月,為了用最少的兵力守住這裏,他這個總兵親自作戰奧倫堡,這是賭上了自己的性命了。現在他的行動終於收到了回報,大量物資開始進入奧倫堡,半個月之內,這裏增加了二十萬軍隊,都是從哈薩克撤下來的主力部隊,讓宋榮貴的壓力大大減輕。

    打通鄂木斯克之後,楊克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已經向周琅坦白了這一切操作都是他的主意,他希望皇帝不要追究把自己作為賭注壓在奧倫堡的宋榮貴的責任,楊克主動表示,他願意承擔失敗的一切後果。

    但皇帝並沒有表態,似乎把這件事忘記了,一次也沒有提過。

    事實上周琅已經猜到了七八分,楊克說出來後,他心裏還是不滿意的。他不是軍人,圍殲敵人重兵確實是一種讓人激動的功績,可他是一個皇帝。原本明明能通過最保險的方式,正麵慢慢擠壓過去,最後無驚無險的打贏這場戰爭,但指揮官卻選擇了這種有可能大敗虧輸的作戰方法,把國家的命運都賭上去,皇帝怎麽可能高興。

    但他的內心也很矛盾,軍人太有激情了不是好事,可軍人沒有進取心也很危險。軍人有自己的理想,這是人之常情,可大膽到把自己建功立業的野心綁架了整個國家的程度,就太危險了,曆史上許多大帝國都因為這樣的情況,最後崩潰。德國人如果有理智的話,能不去進攻蘇聯,或者在先解決了英國之後,用整個歐洲的資源去打蘇聯,也許二戰的結果就不一定。如果日本軍人有理智的話,不發動侵華戰爭,或者在二戰爆發前跟國民政府議和,那麽他們將保住整個東北、朝鮮甚至蒙古的國土,穩定經營數十年,日本毫無疑問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但如果軍人失去了進取心,開始執著於官位、財帛和享樂,就好像中國無數朝代一樣,明明國力最強,明明最為富庶,明明兵力最多,卻一次一次被外敵打爆,相比軍人自行其是的野心,也許軍事疲敝對中國的危害更大。

    做一個長期設想,以中國的國力,以完成工業化的基礎,中國軍人如果好戰,發動一次次戰爭的話,最倒黴的應該不可能是中國自己,而是中國的敵人。

    現在楊克向周琅坦白了一切,周琅能怎麽辦?就像幾十年前那樣,趙文等老一代軍官,明明不符合周琅的設計,可當他們打垮俄國的時候,明明沒有政治意義,周琅還得咬著牙給他們加官進爵。

    這樣一場大勝後,周琅不可能像秦昭襄王那樣,把白起刺死。他做不到,如今的民情也不允許他這麽做。所以把功勞給楊克,隻能讓他成為一個蓋世英雄,所以周琅選擇了裝聾作啞。

    選擇忘記這件事,就當一切是順勢而發的結果。最後記功,就按照他們的戰報。一切都是偶發的,不是前線指揮官有預謀的,立下首功的是那隻孤軍深入的騎兵部隊。當然,這場戰爭的案例一定會進入軍事史,幾十年後真相一定會大白於天下。但在今生,楊克他們不可能享受到這個功高蓋主的榮耀。

    打通了額爾齊斯河後,現在通往奧倫堡的交通線有三條了,一條從阿勒泰地區,一條從西伯利亞地區,一條從額爾齊斯河地區,其中阿勒泰那條直接就放棄掉了,因為太過艱險,要翻過阿爾泰山運輸物資,代價太大。西伯利亞交通線依然繁忙的運輸著物資,但兵力調動基本上全部改走額爾齊斯河了。

    中國的生產力調動起來,全國的物資湧向戰場,各大造船廠的優質儲備木料運往西伯利亞和額爾齊斯河沿岸的城市,大量船匠、設備調到這裏,緊急打造小型內河駁船,征召鐵路公司、運河公司的經驗最豐富的調度管理人員前來調度物資運輸。

    攻占鄂木斯克一個月之後,奧倫堡的危機徹底解除,現在有能力在這裏部署一百萬軍隊了。哈薩克前線的攻勢已經停止,軍隊收縮退回哈薩克丘陵防線休整,在這條丘陵防線上,現在隻部署了80萬人,其他兵力全部都去支援宋榮貴了。

    英俄聯軍現在被阻擋在烏拉爾以東到圖爾蓋高原地區,往南是鹽堿荒漠以及大沙漠,即便穿過卡拉庫姆沙漠抵達鹹海沿岸,抵達了錫爾河流域,對麵就是滿清領土,滿清現在也跟英俄聯軍開戰了。

    往西南地區,向厲害方向突圍,雖然有恩巴河可以利用,但下遊地區依然是荒漠地形,裏海的俄國海軍,也無法保證兩百多萬人的退路。被封鎖在包圍圈中,用不了多久,英俄聯軍的糧食都無法保證。

    繞過烏拉爾沿岸鐵路,從烏拉爾河下遊撤退,無法保證大規模軍隊成功撤離,但少量部隊還是可以的。但少量部隊,沒有組織的撤退,一定會引發災難。除非軍隊有組織的,有秩序的撤退,利用現有的物資,他們是有機會退到烏拉爾河下遊的。然後渡河撤往伏爾加河,或者等待援助,都是可行的選擇。

    但軍隊大規模有組織撤退,意味著放棄前線陣地,會給中國軍隊機會。除非有人願意斷後,或者有人不在乎這些,隻想著保住自己的命。

    英國人就是這樣,他們通告了俄國人一聲,就選擇了全麵撤退。根本不在乎自己撤退後留下的空缺是不是會被中國軍隊利用,用來打擊俄軍。

    英國人就是這樣,永遠優先考慮自己,仁安羌、敦刻爾克,都撇下自己的盟軍先逃了,在仁安羌將中國遠征軍置於死地,在敦刻爾克讓法國人阻擋納粹鐵騎,然後英國人自己毫發無傷的逃到了印度,逃回了本土,這也是傳統了。

    賣隊友的傳統!(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