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節 西班牙王位危機(2)

字數:4165   加入書籤

A+A-




    英國不肯讓步,中國也不肯讓步。

    激蕩的波濤下麵的暗流更加洶湧。

    各國外交機構馬力全開,如果外交手段無法解決目前的問題,一場戰爭就無法避免了。

    西班牙此時被拋到了風口浪尖,所有國家都在向西班牙施壓,英法威脅西班牙政府,接受利奧波德擔任西班牙國王,意味著戰爭;德國也在向西班牙施壓,要求西班牙立刻表明態度,履行他們之前的承諾,盡快表明接受利奧波德繼承王位的態度,否則就是跟德意誌帝國為敵。

    利奧波德則不斷的催促西班牙議會,要求西班牙三巨頭,盡快確定西班牙王位問題。

    法國已經取消了所有的軍官的休假,德國同樣如此,但誰都沒有進行動員,因為一旦動員,就無法回頭了。

    各國也在紛紛合縱連橫,都在要求自己的盟友明確立場。法國大使不斷求見女沙皇,希望得到俄國的保證,一旦德法開戰,俄國將會履行盟友義務,參加戰爭。

    可剛剛經曆了一場戰爭,而且在這場戰爭中,法國並沒有完全盡到盟友義務,女沙皇拒絕接見法國大使。

    實際上,俄國短期內都無法對外開戰,一場內戰,讓俄國分裂成了東歐部分和烏克蘭部分,人口從六千萬下降到了四千萬,重要的糧食產地和煤鐵產地烏克蘭被康斯坦丁割據,完整的經濟體被分割,道現在都還沒有恢複正常,經濟危機嚴重,還積欠了大量外債。但也有好處,通過這場戰爭,女沙皇徹底肅清了軍隊中的康斯坦丁派係,完全掌握了政權,而且為自己的兒子爭取到了王位繼承權。

    短期內俄國無力開戰,即便要打仗,也不是跟德國打,第一個要打的,就是康斯坦丁叛軍,先把烏克蘭收回來,在此之前,俄國不會對外開戰。

    德國則尋求奧匈帝國的援助,希望一旦開戰,奧匈帝國可以站在德國一邊,可是奧匈帝國也不想坐上德國的戰車。一方麵是奧匈帝國因為上次戰爭,對德奧同盟非常失望,因為在奧匈被意大利和巴爾幹帝國夾攻的時候,德國袖手旁觀,最後導致奧匈帝國丟失了西瓦拉幾亞和威尼斯。

    當然德國中立是符合德奧同盟條約的,因為這份條約主要是針對俄國,規定“締約國一方遭到俄國的進攻,他方應以全部兵力援助,並不得單獨媾和”,或者“一方遭到第三國進攻,他方應采取善意的中立;如進攻的國家得到俄國支持,締約雙方應共同作戰”,德國認為,奧匈並沒有遭到俄國的主動進攻,同時德國還表示一旦法國進攻奧匈帝國,德國就會參戰,但奧匈帝國認為,當時的巴爾幹帝國是得到了俄國的支持的,因此德國的說法不符合條約精神。

    實際上則是,上次戰爭之後,德奧同盟的必要性降低,因為之前雙方的盟約主要是針對俄國的共同威脅,可俄國分裂了,奧匈帝國東部沒有了威脅,西部跟法國又不接壤,所以奧匈帝國不需要德國保護了,自然就不太願意為了德國,跟英法開戰。

    雙方都拉不到盟友,不過整體實力上,德國要比法國強大的多,還是占盡優勢,可法國有英國的支持,彌補了這個劣勢。

    除了給當事國西班牙施壓,除了拉幫結派之外,其實各國私下也都在串聯。

    英國外交官頻繁跟德國商討,還是希望利奧波德放棄王位,希望德國放棄支持利奧波德。英國跟德國越來越接近一致,因為英國甚至願意接受將西班牙殖民地交給利奧波德統治。

    至少在目前,沒有建立龐大海軍的德國,在海外擁有一些殖民地,對英國構不成威脅,如果因為西班牙王位問題,導致一場世界大戰,英國承擔不起這個代價。

    英國支持利奧波德統治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條件是,利奧波德放棄西班牙王位繼承權,英國不關心德國勢力在海外領土的變動,哪怕德國親自統治這些殖民地英國都不在乎,更何況利奧波德還隻是一個德國親王。但德國勢力統治西班牙就不行了,這牽扯到歐洲平衡,一旦利奧波德統治了西班牙,德國跟西班牙就成了緊密了盟友,德國在歐洲的大陸上就徹底沒有了製衡。

    英國還有一個要求,支持利奧波德統治西班牙殖民地,那麽德國必須跟英國簽訂一份同盟協議,用以取代以前的英普同盟。畢竟如今的德國已經不是以前的德國了,英國需要讓整個德國,而不是一個普魯士王國來跟英國結盟,結盟的目的是對抗中國。

    德國的目的,西班牙殖民地是很重要的一塊,但西班牙王位也無法割舍。英國千方百計的要維護大陸平衡,就是因為大陸始終再向不平衡發展,但凡是強國,都希望讓本國占據優勢,利奧波德成為西班牙國王,恰好就能讓德國在歐洲大陸奠定絕對優勢。此後完全在大陸上稱霸,法國隻能在德國勢力的夾攻下選擇屈服。

    如果能不用戰爭,什麽都不用做,讓德國勢力得到西班牙殖民地也不錯,可以此換取跟中國對抗就不值了,德國要求,要讓德國跟英國結成軍事同盟,英國必須支持利奧波德繼承西班牙王位。德國認為,英國擁有海洋,德國親王繼承西班牙王位後,德國將擁有陸地,這樣的英德同盟就意味著歐洲的聯合,更容易對抗中國。

    可英國絕不能接受歐洲大陸失衡,讓德國稱霸了歐洲大陸,風險太大。英國的外交理論認為,任何大陸國家,一旦在陸地上稱霸,必然會向英國擴張,所以這是牽扯到英國本土安全的問題,絕對不能讓步。

    兩國談不攏,戰爭的風險越來越高,歐洲股市一片哀鴻,各國債券價格爆跌,英法還向德國發起了貨幣戰爭,大肆拋售馬克紙幣,德意誌銀行的黃金儲備行將見底。英國從海外調回了龐大的艦隊,在英吉利海峽不斷演習,還在跟德國之間的北海不斷巡航,搞的德國航運公司股票一落千丈。

    就在這個緊張的時刻,始作俑者西班牙人做出了選擇,西班牙立憲議會宣布,他們將邀請意大利國王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之子阿梅迪奧繼承西班牙王位,阿梅迪奧積極相應意大利的邀請,並迅速在英法艦隊的護送下來到馬德裏登基。

    在英法的巨大壓力之下,在德國貨幣崩潰的危機之下,加上西班牙人做出了選擇,讓德國失去了足夠的法理支撐,威廉一世選擇了讓步。

    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畢竟不是威廉二世那個愣頭青,他本質上是一個相對柔弱的人,很多時候,他都沒有俾斯麥那麽果決。

    跟英法對抗的風險太大,即便勝利的可能性很高,可要付出的代價太大。讓步的利益又足夠豐厚的前提下,威廉一世選擇讓步理所應當。

    於是在確認英國依然支持利奧波德統治西班牙南美殖民地後,德國宣布尊重西班牙人的選擇,利奧波德也表示願意支持西班牙人的選擇。

    但利奧波德卻向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派去了總督,並且派遣了大量墨西哥軍隊,還派本就沒有幾艘船的墨西哥海軍登陸了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多米尼加,之後宣布成立阿茲特克帝國,他登基成為皇帝,領土包括北到科羅拉多河南到巴拿馬運河以北的墨西哥,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加勒比海上的海地島東半部的多米尼加。

    占領多米尼加意義重大,因為這是加勒比海上,唯一沒有被英美控製的海島。之前由於美國奪取了古巴等地,導致在加勒比海上形成了一條島鏈,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他們封鎖了德國商船。占領多米尼加之後,就打破了這條島鏈,讓德國商船可以始終控製海地島東南方向,跟美利堅聯盟國領土波多黎各島之間的莫納海峽,讓德國商船從大西洋可以安全的出入加勒比海。

    但是西班牙政府和新國王阿梅迪奧一世拒不承認利奧波德奪取西班牙殖民地的行為,可是為時已晚,英國表示承認現狀,西班牙隻能以斷絕跟墨西哥的外交關係表達態度。

    中國皇太子對德國的讓步十分不滿,大罵了好幾天德國人都是孬種,最後也隻能接受現狀,在跟阿茲特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簽訂了新的條約,確認了新的邊界,已經對方之前承諾的經濟利益之後,中國也宣布承認利奧波德一世成為阿茲特克帝國,並將雙方的外交關係升格為大使級,顯然在墨西哥吞並這些殖民地,人口超過兩千萬之後,已經被當成一個大國看待了。

    西班牙王位危機就此結束,但因為這次王位繼承危機,造成世界格局的變化,卻開始醞釀新的危機,一次更加巨大的危機。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