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節 美國得利

字數:4742   加入書籤

A+A-




    國內的輿論持續向好。

    李章銅通過官報,先是對美洲的曆史做了一次署理,先是介紹了美洲地區原本是番人部落居住,最先到這裏的是西班牙人,他們為了尋找印度,結果到了這裏,給當地番人起名印度人。

    英國是一個後來者,在西班牙人沒有實際控製的北美東岸先後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這十三個殖民地最後聯合反叛,建立了美國。忠於英國的臣民,則留在了加拿大。

    接著描述了美國建國後,對番人的態度,沒有完全責難美國人,而是將來龍去脈都羅列清楚,美國人攻打番人,一來因為番人之前幫助英國打仗,二來番人土地廣大。

    美國趕走了五大湖區的番人,番人進入了加拿大。南方番人同樣被美國人屠殺,驅趕,盡管南方番人並沒有跟美國為敵。西部番人,在大周治下編戶齊民。

    文章著重介紹的其實是中國對北美的額開拓,從美洲公司登陸說起,再到翻越落基山,跟英美西班牙爭奪,最後皇太子在這裏建省。

    官報用了三天,整版整版理順美洲曆史,用了三個階段簡述了美洲殖民史,第一階段是土著番人和西班牙殖民時期,第二階段是英國殖民和美國獨立時期,第三階段是中國進入四國爭奪時期。

    所引用的內容,全都是最刻板的曆史內容,卻讓人清楚的感受到了殘酷的優勝劣汰,種族競爭的氣氛。

    對番人來說,其他人都是入侵者、掠奪者,沒有任何正義可言。

    可這些內容在民間開始發酵,盡管有一些富餘良知的知識分子大肆批評西班牙、英國、美國甚至中國對美洲的掠奪,但大多數人隻能沉默,因為他們的國家也是施害者,這讓他們怎麽評價。之前責難皇太子政策的輿論,雖然強烈反對戰爭,但卻不是從正義立場反對,他們反對皇太子,隻是因為覺得皇太子打的這場仗沒有意義。贏了沒有利益,徒耗錢糧,靡費軍餉而已。

    現在對美洲的情況,他們能說什麽,這種弱肉強食的故事,不是每天都在發生嗎,像一個衛道士那樣,斥責本國的侵略政策,又能怎麽樣呢,誰敢說讓美洲七八千萬中國人從美洲撤回來,把土地還給番人?

    官報盡管是在引導輿論,可並沒有表達立場,隻是理順了美洲的格局變化,殖民史的脈絡。

    真正引導輿論,是從一些美洲印第安土著來到中國開始。

    印第安人數量不多,但比曆史上多多了。曆史上,因為戰爭,驅逐,疾病,美國開發西部等等因素的影響,印第安人數量大幅度下降,從幾百萬人下降到了一二十萬人。一方麵是持續不斷的被美國人驅逐,在驅逐的過程中大量死亡,跟美國戰爭,反抗中被殺,一方麵是美國開發西部,北美大平原的野牛被獵殺殆盡,以捕獵為生,追逐野牛遷徙的印第安人失去了食物來源。至於天花等疾病的影響,則早在一兩百年前就基本上結束了,天花等疾病可能讓美洲上千萬人(有人估計上億,可能性不大)下降到百萬級別。

    但之後中國的到來,跟英美西班牙瓜分了北美地區,之後不同的管理方式,帶來的結果也是不同的。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繼續遭到毀滅,被迫離開家園,先是從東部沿海遷徙到阿拉巴契亞山脈的西部,在這裏美國人劃定的保留地生存。接著美國人也來到了西部,繼續驅逐他們,奪取他們的土地。一部分人就遷徙到了密西西比河一帶,在大平原地區生存。

    中國到來後,先是奪取了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在這裏移民,建立行政機構。

    相比美國人的驅逐,英國人的放任,中國采取的是編戶齊民,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

    其實沒人尊重印第安人,沒人尊重他們的語言文化,他們的生活方式,美國人是消滅印第安人,英國人是不在乎印第安人,中國則是同化印第安人,強行將他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不在乎他們以前是農耕的,遊獵的,一律給他們分配土地,讓他們進行農耕。

    所以反抗是肯定有的,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反抗最激烈,他們是為了生存而戰,幾乎每一次遷徙,都是一場戰敗的結果;英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反抗最不激烈,因為英國人無力控製加拿大廣袤的土地,印第安人在這裏依然可以按照他們的傳統生存;中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反抗介於美國和英國之間,中國人不消滅他們的存在,所以他們時而反叛,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保持他們的生活方式,說的高大上一些,他們是在為他們文化而戰。

    隻可惜他們打不贏美國,更打不贏中國。

    結果幾十年間,最原始的印第安部落,也隻能接受農耕的技術和農耕的生活方式。

    最終的結果,其實給中國在印度的統治一樣,早期反抗激烈,後期生活安定,中國境內的印第安人,不管是從美國一邊遷徙過來的密西西比河兩岸的印第安人,還是原本就生活在大平原地區的達科他印第安人,或者是更早接受農耕的加利福尼亞印第安人,他們都被強行扭轉成了農耕經濟。

    相比在美國人建立的保留區內苦苦度日,沒有學會農業技術,捕獵又無法滿足生計,隻能靠著美國人提供的一丁點援助苟延殘喘的印第安人,相比在英國境內繼續打獵、遷徙,過著自由自在的原始生活的印第安部落,在中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已經成為農民,進入了一個現代社會體係之下。

    經過幾代人的繁衍,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人口繼續降低,英國境內的印第安人,人口不增不減,而中國境內的印第安人人數則大大增加,人數達到了一百多萬人。美國境內的印第安酋長們總是悲憤的抗爭;英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在捕獵經濟中靠天吃飯,人口是跟這野生動物的熟練變化而變化,他們是原始自然的一部分,這裏的印第安酋長們繼續渾渾噩噩。中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則進入了新的文明層麵,可以改造自然,脫離自然,他們的酋長們,則演變成了地主,商人和官員等等身份。

    上百萬印第安人,完成轉型的,成為定居的印第安村落的,占了絕大部分。他們的酋長就是現在的保長,他們的武士是中國軍人,他們的英雄成為了軍官。這樣的印第安村落,盡管沒有以前部落時期活動範圍大,占有的土地多,但分布極廣,從最北邊的達科他地區,到最南方的科羅拉多地區,都分散著印第安人村落。

    讓美洲地方政府找一批這樣的人實在容易,他們穿著印第安人的服飾,塗畫著麵孔,帶著紮眼的羽毛帽子,坐著輪船漂洋過海,登上中國的土地,進入中國的京城,穿街過巷,引人注目。

    他們最後的目的地,是皇宮,他們在皇宮前,唱歌跳舞,哭泣,接受采訪。

    中國報紙大肆報道,他們是來請願的,他們希望中國阻止美國將領地賣給美國,他們向記者講述他們的苦難,他們有的族群,是從東海岸被趕到科羅拉多山脈的,他們有的族人還留在美國境內,過著淒慘的生活。有的是生活在達科他地區的部落,他們過去跨境遷徙,追逐野牛群,但現在他們種地,因為野牛都死光了。他們講述生活在加拿大的他們的族人,說那些人過著打獵為生的生活,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可至少能活著,他們控訴如果美國人占了加拿大,一定會趕走他們,讓他們的族人沒有立錐之地。

    來自印第安人的控訴,徹底將美國人的罪惡翻了出來,同時連帶的,英美購地案成了一樁罪惡。

    輿論徹底轉向,從過去反對戰爭,開始反對購地案。

    過去越是有良知,或者裝作有良知,高呼和平的人,現在就越是要表達對罪惡的痛恨。本就對美國趁火打劫不滿,而站出來發生的沉默的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勢力,更加的活躍,叫囂戰爭的聲音不絕。

    朝廷終於通過官報公開聲明,不接受,不承認英美購地案。

    朝廷也沒有表明對加拿大土地的立場,可是有高層在各種場合表達了一些觀點,有的表示,中國可以考慮將加拿大納入版圖,在這裏建省行郡縣製,給番人建學校,教化番人知道禮義廉恥,教他們農桑之道,改變茹毛飲血的風俗。也可以考慮讓番人自成一國,為屬國,或者為獨立國家。

    個別官員的立場,當然是通過民間報紙表達的。報紙之所以采訪他們,是因為輿論已經轉向討論加拿大未來的方向了。輿論開始討論,如何規劃加拿大的未來,才對這裏最有利。方法無非是直接並入版圖,建立番國讓番人存亡繼絕和繼續讓英國統治這裏。

    在討論之中,輿論漸漸偏向吞並這裏,因為經過各種激烈的辯論之後,不管是好戰的,還是反戰的,其實都認為中國的統治是最好的,中國文化優勢論下,滅絕番人的文化,不是種族滅絕,而是教化他們,是一種仁慈。

    在這種輿論轉向下,中國軍隊已經完成了對渥太華的包圍,五十餘萬英軍負隅頑抗,在渥太華周邊建立了上百公裏長的防線,防守渥太華河到安大略湖之間的運河水道。

    美軍此時也突然殺入了這裏,他們並沒有跟中英兩方發生戰爭,而是進入了約克(多倫多)等沒有設防的五大湖區城市,這裏的英軍調到了渥太華,而中國軍隊還沒有抵達這裏,美國對外宣稱,根據購地案,美國正式接收這裏。

    李章銅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中國軍隊向英軍進攻,英軍守不住的地方,美國直接派兵接手,如果這一次默許了美國的做法,恐怕之後,中國軍隊取得的戰果越大,美國人取得土地就越多,中英雙方成了鷸蚌,爭的越激烈,美國這個漁翁就越得利。

    這種問題,是必然要經過內閣討論的。(m.101novel.com)